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6-01-20张玉凤
张玉凤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中学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也必须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从学习英语之初,就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在课堂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面。
一、积极转换师生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扭转学生长期以来在课堂学习中的“听客”的角色,换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主动感受知识的快乐。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不外乎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想问题办事情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就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话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教师不越俎代庖。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的关系,彻底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等旧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精神,达到既“授生以鱼”又“授生以渔”的最高境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幽默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使用幽默的语言,既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性。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师用电化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使音、形、义与语境融为一体,再加上一些直观教具,就能收到理想效果。
(3)把游戏引入课堂,初中生活泼、好动,教学中适时加入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满足学生好奇心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猜谜、英语拼字游戏、拼图、接词、填字母游戏、绕口令比赛、唱英语歌比赛、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三、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就是教会学生根据已有信息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单词foot可以联想到单词wood, book, look, good,教storm可以联想到以下单词terrible, death, people, cry, tear, laughter ,happy, marriage, family, etc.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要有哪些需求。除了有掌握知识的渴求之外,学生还常常有下列需求:情绪安全感--一课堂学习中,意识到自己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轻松获取知识;趣味性--生动而贴近自己的课程内容;自信心--感到有竞争力;归属感--班级整体相互联系的感觉;权力和自由--前者指学生自己希望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接纳,后者指学生有自己的抉择权、自治权。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应该带给学生情感因素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宗旨不再是生产学习机器,而在于培养自主学习者、创新学习者,也就是培养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来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求异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