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明首辅张居正的决策之殇

2016-01-20田野

决策与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辞官张居正万历

田野

张居正是明朝有名的改革家,一生鞠躬尽瘁,曾自诩“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但是这样一位为了改革新政死而后已的首辅大臣,死后不久即被抄家,家人流散,新政复旧,令人唏嘘不已。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汉族人,幼时名张白圭,明朝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又称张江陵,谥号“文忠”。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 《帝鉴图说》。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年仅22岁的张居士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学于内阁重臣徐阶,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大臣严嵩(明代废除丞相一职而设内阁)。1550年因为不愿卷入官场纷争而回乡养病。1557年重回翰林院,徐阶推荐其为裕王朱载重的侍读,任国子监司业。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升为内阁首辅。1564年裕王即位,即明穆宗(1537-1572),两年后张居正开始执掌翰林院。1568年徐阶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归田,高拱掌控内阁。1572年明神宗即位(1563-1620),即万历皇帝。同年,高拱以“专政擅权”之罪回原籍。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年47岁。

自1572年至1582年,张居正当国10年,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起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实行考成法。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推行的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

然而1582年张居正逝世之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7名言官弹劾张居正举荐的内阁大臣潘晟,潘晟随即下台。之后群官进一步弹劾张居正,朝中大臣无一为其辩护。万历皇帝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官秩,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家人或被流放,或被饿死,其本人甚至险遭鞭尸之辱。张居正在位时所荐用的一批官员或被削职流放,或被弃市杀头,而朝廷所施之改革新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直到1622年明熹宗才为张居正复官并复荫)。

张居正耗费心血推行的新政为什么很快就失败了呢?其鞠躬尽瘁的举动为什么不被群臣理解呢?

其中的关键在于张居正的“夺情”之变。1577年,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按明代“丁忧”礼制,张居正的父亲死了,他必须辞官回家守孝3年(实际时间为27个月)。“百善孝为先”,传统中国秉承“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略,因此对此“丁忧”祖制尤其重视。明英宗正统七年有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凡官员因为贪图权势而秘不发丧的,一旦被朝廷发现,立刻削职为民、遣送原籍。正统十二年又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这里所说的“夺情”,是指在守孝期间由皇上特别指定无需辞官。

按照祖制,张居正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但此时正是张居正大力推行改革新政之时,面对改革的阻力,如果他一放手新政必定夭折;而且皇帝年幼,皇太后此时也不愿意张居正回乡守孝。此时张居正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即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奏请皇上对他予以“夺情”。不过迫于祖制礼仪,张居正还是写了一篇《乞恩守制疏》以阻塞天下士人之口。在这篇疏里他先叙述了父子人伦当守祖制的道理后,又说自己年纪只有53岁,“丁忧”时间也不过是27个月,到那时身体尚还康健,只要皇上不嫌弃还可再召回任用。不出张居正所料,万历皇帝下旨“夺情”。经过张居正故作姿态的几次辞官以及万历皇帝的几次挽留,张居正终于如愿以偿地继续把持内阁。

然而这却激起了天下维护礼仪之士的愤慨,他们认为祖制不可违,张居正因为贪恋权势才蒙蔽年幼的万历皇帝下此“夺情”诏书,是可忍,孰不可忍?翰林院编修吴中行,这位与张居正有着师生之谊的年轻官员立刻上了一道《因变陈言明大义以植纲常疏》,认为“夺情”既不近人伦情理,也不合义理法度,应当收回。第二天,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再上疏,请令张居正奔丧归葬。第三天,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又联名上疏,奏请令张居正回籍守耕。

面对官员的弹劾,张居正再次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即与皇太后商议后对此进行严厉镇压。张居正非常愤怒的原因在于反对他“夺情”的都是自己的门生或同乡,天下士人也是群情激奋。如果此时他真的辞官回乡守孝,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包括对他的指责以及他推行的新政),但是张居正却采取了高压的态势。于是万历皇帝“龙颜震怒”,下旨对这4人予以廷杖。就在4人受杖的当天,刑部观政进士邹元标继续弹劾张居正,浙江余姚布衣姚韩也上了一封万言疏指责张居正,两人都被予以廷杖。一共6人被廷杖,至此,反张居正“夺情”的风波终于被镇压。

“夺情”之变对于张居正影响至关重要,在此之前张居正为官谨慎、清正廉洁,处处以表率自居,其推行新政也是小心翼翼。但是经过“夺情”之变后,也许是受到天下士人反对甚至鄙视的影响,张居正性情大变,大权独揽,我行我素,不论是朝堂议政还是生活举止都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甚至对任何反对他的人予以严酷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其推行的新政当然也就很快推广开来。

客观地说,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新政有利于朝廷,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得罪一些利益相关者,虽然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完善,但总体对于维系明王朝的延续是有益的。但是其死后4天即被弹劾,之后被抄家,其耗尽心血践行的改革新政也很快灭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这与张居正刚愎自用有关。自“夺情”之后,张居正打击直言犯谏之士,喜欢阿谀奉承之徒,致使身边正直之人越来越少,小人之辈越来越多。结果在群官弹劾他时竟然没有大臣替他说话、为他伸冤,反而对他倒戈相向,一些受他提拔、被他重用的新政人物甚至成了反张居正的急先锋。张居正的新政后继无人,新政也就不得不寿终正寝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只有当初大骂张居正是禽兽并被廷杖致残的邹元标,在张居正抄家之后,独自一人拖着一条瘸腿为张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

另一方面与万历皇帝有关。当群官弹劾张居正时,只要皇帝不同意,张居正的新政就不会终止,但是相反,万历皇帝很快采纳了群官的建议,甚至立刻下令抄家。这可能是张居正与万历皇帝君臣之间10年积怨的总清算。张居正自“夺情”之后,性格变得非常暴躁,常以严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小皇帝,每天布置功课,如果小皇帝没有认真背诵或领会,就会遭到严厉斥责。有一次小万历读《论语·乡党》时,把“色勃如也”读成了“色背如也”。张居正当着众大臣的面厉声斥责,吓得小皇帝连忙低头纠正。平时如果小皇帝背着张居正做了越轨之事,太监冯保就会吓唬他:“让张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办?”小皇帝听了很快就会收敛自己。所以一直处在阴影下的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抱有很深的积怨,张居正离世尸骨未寒,这种积怨就爆发出来了。

纵观张居正的一生,在大部分时候他做的重大决策都是正确的,包括严嵩执政时的称病回乡(以避免卷入朋党之争),之后重回翰林院并成为裕王朱载重的侍读,万历皇帝即位后搞垮高拱等。即使在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张居正虽然主张推行新政以挽救时局,但行事依然小心谨慎。然而张居正父亲的突然去世让他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辞官守孝,一方面对于他个人来说,千辛万苦才得到的首辅地位马上就会失去,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已经遇到重重阻力的改革新政也会夭折;如果不辞官守孝,也无疑会遭到天下士人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做出了他一生中也许是唯一的并非正确的重大决策,即奏请皇帝“夺情”。正是这次至关重要的决策导致张居正与天下士人决裂,导致张居正性情大变,导致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之间的积怨越来越大,也导致了张居正殁后的抄家流放和新政失败。

从张居正的决策之殇我们可以看到,决策需要充分的权衡与考量,一旦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决策者既需要很高的智慧以明晰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更要“无欲则刚”的道德修养以超脱权势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修己安人以利天下”的合理抉择。

[责任编辑:彭 亮,任 环]

猜你喜欢

辞官张居正万历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朱寿昌辞官寻母故事叙考
“辞官”蜗居农舍,九载陪护房东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辞官”蜗居农家小院,九载陪护昔日房东大娘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辞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