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改造探讨——以上海醉白池公园为例

2016-01-20孙晓锋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

孙晓锋

上海醉白池公园 上海 201600

摘要:游憩是都市人放松心情和愉悦身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古典园林作为融深厚历史文化与优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具有独特的休闲游憩价值。如何协调古典园林特色保护与现代游憩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古典园林发展面临的难题。上海醉白池公园针对该园定位空间布局欠清晰、景观风格失序、设施老化等问题,开展了以景观功能提升与游憩空间拓展为核心的更新改造,重点实施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高观赏植物应用、重点活动区地面铺装更新、盆景园院落化改造以及游憩设施改善等内容,较好地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游憩需求,游客量明显提高。文中进一步探讨了古典园林保护与游憩发展、现代设施及工艺与延续古典园林意趣以及园林理水与景观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公园改造,醉白池公园

江南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改造探讨——以上海醉白池公园为例

孙晓锋

上海醉白池公园上海201600

摘要:游憩是都市人放松心情和愉悦身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古典园林作为融深厚历史文化与优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具有独特的休闲游憩价值。如何协调古典园林特色保护与现代游憩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古典园林发展面临的难题。上海醉白池公园针对该园定位空间布局欠清晰、景观风格失序、设施老化等问题,开展了以景观功能提升与游憩空间拓展为核心的更新改造,重点实施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高观赏植物应用、重点活动区地面铺装更新、盆景园院落化改造以及游憩设施改善等内容,较好地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游憩需求,游客量明显提高。文中进一步探讨了古典园林保护与游憩发展、现代设施及工艺与延续古典园林意趣以及园林理水与景观功能提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园林,游憩,功能提升,公园改造,醉白池公园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孙晓锋,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E-mail:sunxfzh@126.com

Abstract:Recreationisoneofthebestwaysforurbanpeopletorelaxesandamusements.Classicalgardens,asthegreenspaceintegratingdeephistoricalcultureandexquisitelandscape,havetheuniquerecreationalvalue.Howtocoordinatetheprotectionofclassicalhistoricalfeaturesandimprovementofmodernrecreationalfunctionisadifficultissuetocopewith.TakingShanghaiZuibaichiParkasacase,thispaperintroducedtheupdateandtransformationoftheparkfocusingonlandscapefunctionimprovementandrecreationalspaceexpansionwithaviewtosolvingtheproblemslikeunclearorientationandspatiallayout,chaoticlandscapestylesandaginginfrastructures.Themaintransformationprogramsincludedwatertreatment,applicationofornamentalplants,groundpavementrenewal,bonsaigardenremodelingandservicefacilitiesupgrading.Afterthetransformation,theparkmetthedemandofmodernurbanpeopleforrecreationandthevisitorshavealsoincreasedobviously.Finally,therelationshipsbetweenclassicalgardenprotectionandrecreationdevelopment,modernfacilitiesandclassicalgardencharmcontinuation,water-scenery-buildingandlandscapefunctionimprovementwerediscussed.

DiscussiononTransformationandImprovementofRecreationalFunctionofClassicalGardens

inSouthSideofYangtzeRiver:ACaseStudyofZuibaichiParkinShanghai

SunXiaofeng

(ShanghaiZuibaichiPark,Shanghai201600,China)

Keywords:classicalgarden,recreation,functionimprovement,parktransformation,ZuibaichiPark

目前我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主要侧重历史文化[1]、建筑结构[1]、植物造景[2]等方面,涉及古典园林改造更新的文献较少[3-5],而有关游憩功能提升的报道更少[6]。因此,本文以江南名园上海醉白池公园改造为例,探讨以拓展与完善游憩功能为中心的古典园林更新改造途径与措施,为古典园林保护与改造更新提供借鉴。

1现状分析

1.1 醉白池公园概况

醉白池公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也是上海保存完整、独具明清风格的园林精粹,被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它始建于宋代,为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谷阳园”;发展于明朝末年,曾为松江画派、书派雅集之地。醉白池园林格局成熟于清朝顺治年,当时此园为顾大申购得,精心翻修辟为别宅,并筑堂于池上,将别宅题名为“醉白池”[7]。

1959年,上海市政府向西征地4hm2扩建外园,加上原有内园1.06hm2,总占地面积5.06hm2,并于当年对外开放。内园的建筑与水体布局遗存醉白池原有的园林风格,是整个公园的精华;外园是解放后新增扩建的园林,仿制苏州园林清新疏朗造园风格。

因此,醉白池公园既有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连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几经修建,醉白池公园园林布局以内园为中心,不断衍生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园林特征。其中,“花园中的花园”的空间格局是最基本空间结构,与绝大多数江南古典园林相似。醉白池公园的空间结构不是一次成形,而是不断再现和修缮而成。园主依照相似的造园规则在不同时代不断营造、再现、修建、扩建,在庭院空间中不断衍生庭院空间,形成围合的庭院群,以分形迭代的方式在细分演进中丰富,具有局部和整体的相似性[8]。

1.2 醉白池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醉白池公园建筑、园路、水体、绿化和设施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表明,醉白池公园整体良好,但也存在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退化,不仅出现设施老化和绿地衰退,导致公园功能出现缺陷;而且由于周边环境和休闲生活方式等变化,公园设施与功能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满足使用者的要求[9-10],游客量一度呈下降趋势,亟需对公园进行改造更新。

1)游憩空间不足,园路破损严重。醉白池公园以花墙组成园中园,空间环环套接,缺乏锻炼和交往空间。随着入园健身运动和休憩老人与儿童明显增多,不少树荫地面被严重踩实、土壤板结、植物生长衰退。同时,公园的园路及建筑场地多采用古典园林传统的“花街铺地”,用砖、瓦、石等材料组成精美图案,老化和损坏现象严重,影响公园景观。

2)盆景园空间缺乏变化,景物平铺直叙。盆景园是醉白池公园的特色景区,分为大园与小园。两园相邻有小门相通,布置稍显呆板。水体驳岸为整齐卵石驳岸,全园地势平坦、一览无余,缺少“曲径通幽”的意境,而且铺装破损严重。

3)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景退化。醉白池公园以池为全园中心,有8处水体,总面积约6515m2,水体最深处约有1.5m,最大处水体与园外河道相通;但园外进水仅为补充蒸发之用,没有形成循环水系,涵管与溢水管因年代久远拥堵不畅,水质浑浊,富营养化严重,水景观退化。

4)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缺乏特色季相景观。作为历经几百年历史的古典园林,醉白池公园古木参天,拥有古树14棵和古树后续资源12棵。由于以香樟等常绿树种为主,且树体高大,常绿乔木比例过高,郁闭度大,林下光照弱,中层灌木多为桂花与八角金盘,地被植物长势不良,仅麦冬、吉祥草生长较好。公园缺乏深受游人喜爱的色叶树和花卉植物,季相变化不丰富,缺乏吸引游人的特色植物景观,只能通过时令草花摆放弥补色彩的不足。

5)游憩功能设施缺失,安全隐患凸显。公园背景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缺乏,难以适应游客游园的文化与安全需求。另外,垃圾桶、凳椅指示牌等设施形式不统一,驳岸护栏与全园古典水景风格不匹配,难以与醉白池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相协调。

2改造目标与思路

1)改造目标。从满足游客游憩需求和拓展公园游憩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弥补和修复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退化景点和设施,拓展公园游憩空间,完善游憩设施,提升游憩质量。

2)改造思路。在公园改造过程中,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采取有机更新模式,通过并置和嵌入方式,在不破坏原有传统园林格局和形式的前提下,以人为本,补缺拾遗,植入新的功能,并以最小干扰的形式替换原有功能、文化、生态价值不高的部分,减少对邻近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简单而生硬地更替原有场地景观元素[9-11]。

在具体改造实施过程中,以景观提升与设施完善为重点,通过场地改造、水体治理、特色季相植物景观营造和设施完善等途径,提升传统园林景观环境,既突出古典园林的含蓄意境,又充分展示现代园林的舒展意境,提升公园游憩功能。

3改造内容与措施

本次醉白池公园改造是继1981年扩建后,改造涉及的范围面积最大,改造内容最丰富。主要从盆景园院落化改造、游憩空间拓展、水体治理、丰富植物景观、游园设施健全等5方面着手,修旧为创新,整合求转型,充分发掘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以勃发传统园林生机。

3.1 盆景园院落化改造

盆景园位于醉白池内园,占地约0.27hm2,秉承醉白池“花园中的花园”的空间结构模式,改造设计以“醉白池”原初的人文理念与园林风格为依据,重塑场所精神,追求文化再生。沿用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园“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造园理念,追求画意的造园手法,再现了故园主“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顾大申温敦淡荡、秀逸疏朗的画风。

具体改造措施是将原来一大一小的两个园子以粉墙黛瓦形式围合成大小不等的6个庭院空间,使有限的园子空间呈现多样的衍生空间。每个空间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不仅使原本单一的空间衍生成复杂多变的空间形态,又以几何形的透窗、门洞、照壁、半亭等小品形式让空间互通,进一步丰富了景观内容。

空间序列上则采用“以画入园”的理念,将墙体、洞门、园路、铺地、水体等景观元素和结点共同组成了优美的景观空间序列,次入口圆洞门、照壁、曲折园路和烟树浅痕依次形成呈、转、起、合的完整格局,充分凝练和升华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图1)。

图1 盆景园内景点分布

在改造材料选择上,采用老材料新技术的方式,将改造过程中拆下的砖瓦、石材、卵石等老材料归类整理后重新组合或与新材料结合,运用于景墙花窗、地面铺装,盆景座台、排水沟等处。老材巧用一方面形成场所归属感、认同感,另一方面减少垃圾、降低成本,体现了生态环保理念。另外,盆景园内的5种不同材质及图案的花式铺地,除了承载景点的可达性,还为空间的变化界定了范围(图2)。通过这种院落式的改造风格和创新措施,使盆景园的景观品质得到了提升。

图2 盆景园不同空间硬地铺装形式

3.2 游憩空间功能性拓展

采用场地拓展与现状植物保护相结合方式,开发林下空间。结合醉白池公园乔木参天浓密的特点,对外园的水杉林和香樟林的林下空间进行集中改造,拓展公园活动空间,发挥林下休闲锻炼功能。水杉林与香樟林位于外园水系南北岸两侧,占地共1020m2,是周边居民锻炼的主要集中场地;但因长期聚集践踏,土壤极度板结,几乎寸草不生,乔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大树的正常生长,在新辟公共活动空间的林下硬质铺装场地,选择透水与透气良好的卵石和青石,运用古币、仙鹤、梅花鹿等松江地区吉祥物作为地雕图案内容,零星嵌缀于硬质场地几何形铺地中,形成边界变化丰富、神韵多样且古朴大方的特色花街铺地;并挖掘了当地鹤、鹿等传统象征文化,使古典园林空间叙事系统得到强化和延伸,展示了醉白池公园悠久历史风貌与古典园林神韵。如水杉林“八方式”花街铺地点缀“华亭鹤影”和“寿”字纹地雕(图3),表达松江九峰三泖之地与“华亭鹤”的历史渊源;而香樟林“六合式”花街铺地融入梅花鹿和“禄”字纹地雕(图4),取意醉白池内“十鹿九回头”的石碑,表现松江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图3 水杉林地面铺装样式

图4 香樟林地面铺装样式

同时,在花街铺地形成硬质场地,营造良好的地形和沟渠排水系统,在有限的园林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锻炼和休憩需要,使游憩空间拓展完善与古典园林特色保护得到有机结合。

3.3 水体治理

针对水系堵塞和水质恶化的现状,将“以水为脉,活水绕园”作为水系改造理念,对内园方池等大小水体进行大范围清淤,对原有堵塞的涵管和溢水管更新排放,使内园各大小水体与外园大水体相连;并增设水闸水泵,将外园水体与城市河道贯通,形成内外循环,增强水体的流动和交换能力。

同时,融合宋代文人园简洁朴实的造园思想,沿用内园“半亩方塘”的理水手法,在盆景园构筑涌泉溪流、假山跌泉、方池等各种水体形式,营造“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园林意境,再现了“求理”“适意”的古韵;假山跌泉不仅增加水体溶解氧,更为游客带来景观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享受;水面内栽植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起到了净化水质、丰富水体景观的作用。

在驳岸形式上,以丰富多样的驳岸栽植取代原有与古典园林水体驳岸形式不协调的生硬绳索护栏,取消外园的游船项目,拆除不锈钢码头设施。驳岸植物外沿围采用弧形矮竹篱,既确保游览安全又丰富驳岸形式,展示古典园林古朴悠远的水景风格。

3.4 引进优良观赏植物

古典园林植物多局限于传统花木,醉白池公园除了鸡爪槭、丝绵木、榉树等传统色叶树种外,多为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为实现公园植物品种多样性,在外园环水体周边适当引进适应性强、景观优良的观赏植物,如北美枫香(Liquidambarstyraciflua)、黄栌(Cotinuscoggygria)、纳塔栎(Quercusnuttallii)、肥吉果(Feijoasellowiana)、火焰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Firepower’)、矮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弗吉尼亚栎(Quercusvirginiana)、美国红栌(Cotinuscoggygria‘atropurpureus’)等,丰富了公园的秋色景观。

同时,在丰富荷花、睡莲为主的水生植物品种与景观基础上,引入特色高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王莲,率先在上海公园营造王莲景观,成为颇受游人喜爱的特色植物景观。

3.5 公园设施更新完善

针对园内照明、音响、监控等管护设施不完善和缺失的状况,增设全覆盖式监控系统,通过景观手段,隐蔽处理摄像头,保护古园林和文物,提高游园安全管理水平。增加音响系统,实现服务性播放功能,并采用仿造景石形式,掩映在路旁的花草之中,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同时,添置古色古香的景观灯,对原有形式参次不齐的古树名木铭牌、环卫设施、休闲凳等设施统一更新,增设锻炼场所衣帽挂钩架,不仅方便游客,也与古典园林保持风格一致。

4讨论

醉白池公园改造的实施完善了公园的服务和游憩功能,明显提升了公园吸引力。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全年游客量分别达到58.9万、63.8万和75.2万,均创历史新高,而改造前2011年的游客量仅12.3万。公园改造得到社会和游客认可。

总结醉白池公园游憩功能提升改造实践,成败得失离不开传统园林精髓的延续与现代园林价值的拓展。具体地说,应至少重视和协调3方面的关系。

4.1 古典园林保护与游憩发展的关系

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拓展和提升古典园林的游憩功能,已经成为古典园林顺应社会发展、满足市民需求的必然趋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尺度和审美功能的差异。

古典园林多以私宅为基础,以家人活动或朋友聚会为游憩形式,具有尺度小、封闭内秀和容量低的格局,休闲行为的节奏缓慢[12];而作为现代公园,必然要转向满足广大市民的大众需求,符合游人众多、休闲行为快速的节奏,重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公共休憩活动空间和场所。醉白池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利用外园空间较大的特点,通过园路优化和拓展林下活动空间,起承开合,形成较大尺度的花式铺地广场,增辟人性化的公共活动场所。

江南古典园林注重独特的造园手法,以园林建筑为中心,采用叠山理水和栽植花木方式,结合丰富的艺术作品展现审美情趣,形成诗情画意浓郁的写意山水园林。在古典园林的游憩功能提升上,“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值得弘扬,为游人营造一般公园难以企及的历史文化旨趣和审美体验。醉白池公园改造也突出了审美的艺术境界,突破空间局限。无论是盆景园的院落式改造,还是吉祥物图案铺装,无不延续和丰富曲径通幽和步移景易的园林意境;而且通过公园水系整理和局部区域的高观赏植物造景,营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意境,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

4.2 现代设施及工艺与延续古典园林意趣的关系

修旧如旧是古典园林修缮与更新的原则,注重传统工艺与材料是关键。但由于公园游人数量和游览方式的改变,从服务游客和保障安全等方面出发,也应增添必要的现代设施,并选择部分符合传统园林形式与功能的新材料及新工艺,以更好地保护古典园林,并挖掘潜在的游憩功能。

在醉白池公园改造中,采取渗透或映衬的形式,将公共设施融入环境景观之中,通过古色古香的造型,让精美的现代设施与古典园林景观相适应,体现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尊重,如采取与古典园林风格相适应的外形构造,在全园范围内增加景观灯、监控系统、背景音响等安全娱乐设施,并统一更新环卫设施、休闲桌凳、植物铭牌等。

在林下空间硬质地坪改造中,通过现代的构造手法,拓展传统建构体系的造型语言,嵌入体现松江地域文化特色的花纹地雕和花街铺地,给人清新隽永的感受。而盆景园的假山内部结构采用玻璃纤维强化水泥,不仅有利于营造假山瀑布景观,也降低了成本。

4.3 园林理水与景观功能提升的关系

水是园林的灵魂,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核心主题,但水质退化常常是江南园林之殇。因此,公园景观提升离不开园林理水。

醉白池公园改造将“以水为脉,活水绕园”作为水系整理理念,园内形成池、泉、溪、渠相联通的内循环,增加古园静态水体的流动性;同时,联通园池与城市河道形成外循环,为醉白池提供了活水,提高景观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岸边新植色叶树、观赏草、宿根花卉等优良观赏植物,通过植物造景营造岸边季相景观,而植物的倒影也增加了水体色彩,丰富了传统山水园林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春娇,贾培义,董丽.恭王府花园植物景观分析[J].中国园林,2006,22(5):83-88.

[3]项伊晶,张松.上海豫园保护修缮历程及评述[J].城市建筑,2013,10(3):42-45.

[4]谢凌姝,罗靖.城市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市百花潭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2006,26(9):41-43.

[5]刘玉文.古典园林保护修缮应以园林传统理论为依据[J].中国园林,2005,21(8):35-36.

[6]马锦义,陈菲,马亮.旅游开发背景下城市传统文化公园景观改造探析:以南京市白鹭洲公园改造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6-10.

[7]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名园志[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

[8]陆邵明.分形叙事视野下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复杂性解析:以醉白池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6):20-24.

[9]陈荻,邱冰,刘滨谊.基于分层思想的城市公园有机更新模式探讨:以上海黄兴公园改造方案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4):153-157.

[10]吕菽菲,张捷,甘萌雨.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5):85-90.

[11]刘奔腾,董卫.基于分层思想的历史地段保护方法探讨:以明孝陵神道南段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24(10):19-23.

[12]赵衡宇,田密蜜,陈炜.以方塔园为例辨析当代园林的传承与发展问题[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35(5):571-574.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
青年景观设计师对我国新中式景观的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影响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浅谈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
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