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6-01-20刘金花

关键词:内科显著性心血管

刘金花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潍坊 262200)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刘金花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潍坊 262200)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风险管理,研究组风险事件率、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规范性措施,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心血管疾病病发率逐年增加,心血管内科已成为高风险科室,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后,因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明确护理不确定有害因素,降低患者伤残率、死亡率,实施有效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率,减少医疗纠纷,尽量防止护理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笔者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6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7.2±5.3)岁,14例心肌梗死、15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4例心律失常、8例心绞痛、2例心力衰竭、4例心肌炎。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3±5.1)岁,13例心肌梗死、16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5例心律失常、6例心绞痛、3例心力衰竭、5例心肌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性护理方式。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其一,完善管理制度,防治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医疗安全,健全合理规章机制,考虑心血管科室特点,构建安全管理方法,采取突发抢救措施,强化风险预防。对于患者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坠床和输液外渗等危险事故,给予准确评估。同时,院方强化护理人员教育指导,确保护理人员熟悉掌握,可独立处理紧急事件。针对已发生护理事件,必须充分说明,确定事件发生原因和事件,给予总结分析和应对对策;其二,构建护理质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制定每月、每周护理工作计划,检查各项目结果,反馈分析结果,定期开展分析总结,不断完善护理措施;其三,对于心血管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讲解药物副作用,可能出现心悸和头晕反应,因药物会导致血管扩张,所以防止患者用药后出现低血压,指导患者用药休息。对于硝酸甘油的静脉滴注,必须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果患者采用洋地黄药物,必须严格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仔细做好记录;其四,输液外渗护理。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必须加强巡视,若存在液体外渗状况,必须立即拔针,如果升压外渗,可选择25%硫酸镁进行湿敷;其五,床边管理。在病房管理方面,做好床边边缘安全管理,设置护栏。在走廊设置护栏杆,卫生间设置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示,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风险管理,研究组发生1例跌倒,风险事件率1.6%,对照组发生5例跌倒、5例坠床,风险事件率16.7%,研究组风险事件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组40例完全满意、15例满意、5例比较满意、0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20例完全满意,14例满意,9例比较满意,17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71.9%。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随着医疗体制逐渐改革,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要求也日益提升,心血管内科作为高风险科室,在护理工作中,不完全因素、危险因素较多,例如人为、管理、药物、意外事件等因素,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针对性护理,制定科学防范措施。

开展风险管理,就是为降低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率。在本组实验中,经过风险管理,研究组风险事件率、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规范性措施,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1] 郝云霞,周 政,刘庆荣,于 欣,阎秀英,许静锋,陈联发,李庆印,吴永健.从心血管专科发展看护理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06).

[2] 秦彦荣,胡晓鸿,靳燕芬,范 琍.心血管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08).

[3] 黄秀清.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

[4]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5-6681.2016.30.094.02

猜你喜欢

内科显著性心血管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