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弹性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2016-01-20屈卫国钟鸿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军人弹性个体

屈卫国 钟鸿浩

中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通讯作者 E-mail:14779703866@163.com

·综 述·

心理弹性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屈卫国 钟鸿浩△

中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通讯作者 E-mail:14779703866@163.com

心理弹性近年来日益成为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心理弹性在个体经历创伤性应激后的积极作用,它被纳入西方军队日常训练科目。本文详细介绍了心理弹性的概念和前沿研究现状,并结合军人的心理健康特点,综合性地分析了心理弹性对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心理弹性;军人;心理健康;综述

军人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特殊职业,坚强的意志一直是军人群体的标志,而职业特殊性带来的问题也较为严峻。军人随时处于步调高度统一、环境高度应激、行动高度强制、任务高度机动和高度危险的工作中,需要接受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压力源,甚至经常遭遇创伤性压力[1]。一项研究表明,在4346名青年军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6.33%,其中轻度抑郁者为23.08%,中度抑郁者为12.35%,重度抑郁者为0.90%[2]。另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军人群体存在相对较高的自杀意念,20世纪80年代自杀行为发生率为10.27%,90年代为7.09%,2000年则为2.83%[3],国外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结论[4]。除此之外,军人的婚姻现状也并不乐观[5]。抑郁、自杀、婚恋不顺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不仅降低了任务完成度和职业满意度,还时刻威胁着军人的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因此,解决军人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

1 心理弹性

1.1概念

心理弹性的研究始于1970年。心理弹性的概念引入中国后,香港学者将其译为“抗逆力”,台湾学者则译为“复原力”,还有部分学者将其翻译为“心理弹性”[6]。岳晓东译为“压弹”,于肖楠、张建新把它翻译为“韧性”[7]。随着时间推移,学者们较为统一地称为“心理弹性”。事实上,不同的翻译方式反映了译者对心理弹性研究领域的独特理解和侧重。

心理弹性可以从多个视角来进行解释[8],得到普遍公认的定义为:应付逆境时允许个人能够维持和回复到之前健康心理水平的动态心理过程的总和。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弹性的很多方面是可以教授和学习的[9]。其中作为指导心理弹性训练的操作定义是:尽管出现严重的心理威胁仍能够保证好的结果的心理过程[10]。简而言之,心理弹性是在挑战时敢于面对、在逆境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有利于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有:乐观、有效解决问题、信仰、意义感、自我效能感、适应性、冲动控制、共情、亲密关系、精神性等等[11]。Kumpfer从环境特征、个人特征及二者的交互作用3个方面提出了心理弹性框架模型,其理论显示,认知、情感、精神、身体、行为是心理弹性的内部保护性因素[12]。

1.2心理弹性的测量

随着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开发如何量化心理弹性的工具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至今公开发表的测量工具已达数10种。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概念出发,开发了特定的心理弹性测量工具。其中最早得到应用的是Wagnild-Young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25,RS-25),包含25个条目,由个人能力、对生活和自我的接受两个因素组成,是适用于测量成人和未成年人的工具[13]。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应用最为广泛[14],涉及到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等5个因子,共25个条目。该量表能够有效地测量普通人群及临床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Friborg等人编制了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原始量表由39题构成,后经过修订得到33个条目,分成6个维度:自我认知、未来计划、家庭凝聚、社会资源、社会能力、计划特点,主要测量个体在压力情境下维持心理健康所具备的保护机制和因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5]。

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编制和修订的心理弹性测量工具较少[16],大都是以青少年作为适用对象的[17]。如胡月琴和甘怡群在建构的青少年心理韧性的五因素二阶结构模型下编制形成的青少年韧性量表[18],共27个条目,包括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阶段,其中个人力包含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识3个因素,支持力包含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两个因素;陈建文和黄希庭通过发放开放式问卷后经归类整理,得到关于中学生社会适应性成分语词清单并概况出相关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19],其中设置了心理弹性分量表,包括自控性、灵活性、挑战性和乐观性4个成分;于肖楠和张建新将首次修订自我韧性量表中文版[20],主要用于测量个体根据挫折和应激情境的需要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共14个题目,如“受惊吓后我会很快恢复”,“我喜欢面对新奇的情况”等。

1.3积极作用

心理弹性的发现与被承认,改变了人们关于应激逆境影响心理发展的固有观念,丰富了人们对于环境影响的认识。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个体遭遇应激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评价指标,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1]。

1.3.1预有准备,抵御应激 根据不同个体在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应对特征及心理机制,可以发现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个体适应内外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动态平衡,维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心理弹性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人不断成长发展的积极力量。因此,参考以往的心理弹性实证研究,通过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可以防止那些未经历过严重压力或逆境的人出现心理问题。通过相应的训练措施,使个体具备心理弹性的特征,从而应对可能发生的应激和压力[]。

1.3.2促进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子[23],可使个体具有抗压能力,在压力或挫折下避免身心障碍危机。心理弹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索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使逆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个体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通过提高心理弹性的干预方式可达成发展心理潜能、预防行为障碍、促进良好适应和心理健康的目的。Loprinzi等人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压力管理和心理弹性促进项目的培训(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y Training,SMAT),包括90分钟小组训练,短时个人培训和病人出院后的3次电话随访。结果显示,SMAT训练项目可提高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降低病人的压力和焦虑程度[24]。

2 军人心理健康

2.1军人心理健康现状

对于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的个体特征研究逐步转变为系统环境研究,包括研究军队集体中相互关系的特点,不同心理特点对军人心理疾病发生率的影响,军人违法乱纪、妨碍社会行为的诱因,酗酒、同性恋、自杀的原因,各种劳动对军人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及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引起精神活动障碍方面的作用等[25]。综合研究发现,军人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Huge等人选取美军4个作战单位(其中3个为陆军作战单位,1个为海军作战单位),针对即将部署到伊拉克的2530名军人和刚从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完成3~4个月作战任务的3671名军人,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结果表明,至少20%执行军事任务的军人在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上都表现出较高的倾向[26]。Gray等人调查现役数百名老兵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状测验分数较高,更易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27]。

由于意识到军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着眼研究军队人员的心理治疗课题,并在医务部中设立心理分部,研究精神病及其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已有2000名以上的专职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随军牧师一起投入军人心理问题的防治[2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士兵的个性适应也得到了研究。

对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系统的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学者的研究得到了与西方研究相类似的结果——军人群体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低于常模或对照组,心理问题较多;军事应激条件下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平时[29]。杨国愉、冯正直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对某部队985名军人进行现场测试发现: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平时,以及一般人群相比更差[30]。赵静波、解亚宁通过综述研究总结出国内高原军人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等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表明驻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1]。同时衣新发、赵倩等人发现1990至2007年间,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呈上升趋势[32]。

2.2心理弹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关系密切。心理弹性高的个体能够乐观、有滋有味、充满活力地生活,他们充满求知欲,对新经验保持开放态度,并具有积极情绪高的特点[33]。此外,心理弹性高的个体能够更多地使用幽默、创造性探索、放松和积极思考等方式应对负性事件。这些应对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会引起一种或多种积极情绪,如愉快体验、产生兴趣、感到满足或充满希望[34]。心理弹性高的个体不仅自己能积极应对负性事件,还能熟练地在群体中带动积极情绪,从而形成有利于应对困难的支持性社会环境。Reivich等人发现,经过心理弹性训练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程度地改善,在逆境中复原、重新投入战斗的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35]。

总体而言,具有高心理弹性的个体以外向和开放的个性、强烈的控制感为特点,同时也具有反思自身环境、保持积极展望的敏锐能力[36]。自我效能、抗压力、适应力、自我控制力和对未来的精神取向也与一系列心理健康指标直接联系。比如高心理弹性的军人自杀念头更少、酒精消费更低、抑郁程度更轻、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更小[37]。

缪毅对650名野战部队新兵的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与高心理弹性组相比,低心理弹性组新兵的SCL-90总分、心理应激总分和负性情绪更高,生活满意度更低,说明新兵的心理弹性水平是其应激、情绪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38]。左昕发现,降低军人疲劳可以从培养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入手,提升自我概念、自我接纳和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应激能力,增强军人作业能力,保持军队的战斗力[39]。他们还选取了100名军人,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并对训练组实施心理弹性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训练可以增强军人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方式,保持心理系统各部分的协调性、内外的一致性和行为的稳定性,是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40]。

3 心理弹性训练

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训练提高心理弹性则成为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心理弹性训练是针对挖掘和提升个体心理弹性潜能的一种途径,它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技巧的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弹性训练可以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提高应变能力[41],通过在训练的经历和体验中挖掘和激发个体的潜能,增强训练者的理性认知,在面对应激情境时能合理评价,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动力,使正确分析自我,使训练者对未来的计划趋于完善[42],更加注重自身的积极力量,学会利用自己的有利资源,去应对各种挫折和困惑,使其获得向上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地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

3.1发展背景

制定相应人群的训练方案一般从影响心理弹性的4大主要因素-认知、情感、精神、行为/社会入手,培养团体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西方心理学界在心理弹性训练的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Henderson等人提出“六策略训练方法”,具体为: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如鼓励提问、制定学生活动计划;对学生建立并保持较高的期望,如要求学生出色地完成作业;创造一个相互关爱和支持的学校氛围,例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信任;增强学生的亲社会倾向,鼓励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规则;传授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如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43]。

Sternberg提出了另一个“3R”培训方案[44],它要求个体学会推理(reasoning)、韧性(resilience)和责任(responsibility),关注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体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学会推理、建立心理弹性和增强责任感。

Ellis提出“逆境-信念-后果”模型,该模型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某一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错误信念所引起[45]。Seligman等人以此为理论模型为小学生和初中生设计的宾夕法尼亚心理弹性项目(Penn Resilience Program,PRP)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训练方案[46]。该方案旨在引导学生的认知行为以及提高他们在社会中解决问题的技能。

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采用了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理论,研究结果证实通过训练自我效能感、认知指导行为等可以使个体的心理弹性有所提高,并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肯定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弹性的影响[47]。杨艳抽取大学贫困生418名,随机分成接受心理弹性训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现心理弹性训练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48];王梓针对某中专一年级女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得出心理弹性训练有助于提高中职女生的心理弹性和其心理健康水平[49];瞿晓理选取13所高校91名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上得分较高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6周的心理弹性训练,用于干预其自杀行为的产生,结果表明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升训练对象的心理韧性,从而降低其自杀意念或行为[50]。

3.2军队心理弹性训练

军队心理弹性训练的目的是通过传授建立和增强心理弹性的方法及技能,使军人能够更好地处理逆境,抵御抑郁、焦虑,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2009年,美军在原有的PRP训练中推出了更适应部队的心理弹性训练(Master Resilience Training,MRT)。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军队中,系统实施心理弹性训练的仍只有美军,MRT训练的效果也得到了不少实证研究的证明。MRT不仅意在成为训练心理弹性技能的一个平台,还可以训练军旅生涯的其他阶段可能需要的心理弹性概念。

MRT共为期10天,特点是通过训练士官掌握相应技能,再将所学原理教授给其他人,达到全员培训的效果。课程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保持阶段、促进阶段。准备阶段共8天,主要教授PRP的技能。在准备阶段,士官们需要参加大型、小型两种团队活动。大型团队活动中,他们被引导学习关键项目的内容和元素;小型分组中,他们被要求应用和练习刚刚所学会的技能。每次分组讨论都有1个训练师和4个主持人来引导。士官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强化他们对于心理弹性技能的知识和掌握能力。这些活动包括角色扮演,互相提问检查以及个案分析。在小型分组中往往也有普通市民的参与,这样军民融合的分组讨论对于士兵的学习很有帮助。准备阶段最后3天重点在教授士官们怎样把他们学到的技能传授给其他的军人。指挥官完成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他们的知识、胜任能力以及内涵。这些活动包括:角色扮演;核查问题;识别适当技能来教导怎样处理特殊军人事件。

课程的第9天,训练进入保持阶段,重点是教授如何在部队特有的环境中强化已学习的心理弹性技能,并在其军旅生涯得以应用,例如如何甄别个体的心理弹性是否遭受重大挑战以及如何应用MRT教授的技能对个体进行帮助。

课程的10天是促进阶段,介绍陆军中心提升训练的基础。这部分呈现了运动心理学的关键技能,包括树立自信,设定目标,注意力控制,能量管理以及形象化[51]。

2009年第一个正式的MRT课程结束后,士官被要求不记名评估这一课程。共171份有效反馈表明,各个项目的评价得分都达到了平均4.7~4.9的高分(满分5分),尤其是“在军旅生涯和个人生活学习该技能的价值”和“军士和士兵都将得益于所学技能”两个项目评价分最高。

4 展望与不足

现阶段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也有不少相关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对于一支要求打胜仗的部队而言,心理问题必须解决,而且唯有稳定坚韧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支持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因此,心理弹性以及相关心理弹性训练对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军建军以来一直起着心理辅导类似的作用,并作为我军的思想阵地的“传家宝”沿用至今。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心理辅导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如何在保留军队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引入先进的积极心理学概念,将心理弹性以及心理弹性训练融入我军的日常训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1]Gould M,Adler A,Zamorski M,et al.Do stigma and other perceived barriers to mental health care differ across Armed Forces?[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2010,103(4):148-156

[2]武辉,冯正直,宋新涛.中国青年军人抑郁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6):433-436

[3]张理义,孔令明,梅贵森,等.中国军人自杀意念的年代特征及其与心身健康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7):737-740

[4]Maguen S,Luxton D D,Skopp N A,et al.Killing in combat,mental health symptoms,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Iraq war veterans[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11,25(4):563-567

[5]任仪珊.浅析我国军人婚姻制度的变迁与发展[J].军事历史研究,2009,14(4):138-141

[6]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314-316

[7]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8]Bartone P T,Hystad S W,Eid J,et al.Psychological hardiness and coping style as risk/resilience factors for alcohol abuse[J].Military Medicine,2012,177(5):517-524

[9]Reivich K,Shatte A.The resilience factor:7 essential skills for overcoming life's inevitable obstacles[M].Broadway Books,2002:51-53

[10]Masten A 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27-238

[11]Masten A S,Reed M J.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78-79

[12]Kumpfer K L.Factors and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M].Springer US,2002:179-224

[13]Ahern N R,Kiehl E M,Lou Sole M,et al.A review of instruments measuring resilience[J].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2006,29(2):103-125

[14]Burns R,Anstey K.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Testing the invariance of a uni-dimensional resilience measure that is independen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48(5):527-531

[15]Friborg O,Hjemdal O,Rosenvinge J H,et al.A new rating scale for adult resilience:What are the central protective resources behind healthy adjust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2003,12(2):65-76

[16]倪倩钰,田俊.心理弹性量表信度和效度评价及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524-1527

[17]梁宝勇,程诚.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4):269-277

[18]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19]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1):182-184

[20]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

[21]陈露露.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2]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啊[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3]Souri H,Hasanirad T.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optimis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students of medicine[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30:1541-1544

[24]Loprinzi C E,Prasad K,Schroeder D R,et al.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e Training(SMART)program to decrease stress and enhance resilience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linical Breast Cancer,2011,11(6):364-368

[25]郝唯学,张煜,鲁壮.外军关于军人心理工作情况简介[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9,5(2):76-78

[26]Hoge C W,Castro C A,Messer S C,et al.Combat duty in Iraq and Afghanistan,mental health problems,and barriers to care[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4,351(1):13-22

[27]Gray G C,Kaiser K S,Hawksworth A W,et al.Increased postwar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mong US Navy Gulf War veteran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1999,60(5):758-766

[28]房中贤,张成富.西方国家军队政治工作透析[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9]冯正直,戴琴.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08,40(3):358-367

[30]杨国愉,冯正直,王平,等.不同心理素质训练方式对军人心理健康与个性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6):413-416

[31]赵静波,解亚宁.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1):64-67

[32]衣新发,赵倩,蔡曙山.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0-2007[J].心理学报,2012,44(2):226-236

[33]Block J,Kremen A M.IQ and ego-resiliency: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2):349-361

[34]Fredrickson B L.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M].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iological Sciences,2004:1367-1378

[35]Reivich K J,Seligman M E,McBride S.Master resilience training in the US Arm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11,66(1):25-34

[36]Bryan C J,Morrow C E.Circumventing mental health stigma by embracing the warrior culture: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fender's edge program[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42(1):16-23

[37]Pietrzak R H,Johnson D C,Goldstein M B,et al.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ostdeployment social support protect against traumatic 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soldiers returning from operations enduring freedom and Iraqi freedom[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9,26(8):745-751

[38]缪毅.新兵心理弹性与集训期心理应激和应激后成长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39]左昕.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应激、心理健康与作业疲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40]左昕,李敏,彭李,等.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作业疲劳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923-925

[41]Steinhardt M,Dolbier C.Evaluation of a resilience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coping strategie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nd decrease symptomatology[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8,56(4):445-453

[42]徐美荣,魏晓辉,吴甘霖,等.心理弹性训练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8):896-898

[43]Henderson N,Milstein M M.Resiliency in schools:Making it happen for students and educators[M].Corwin Press,2003:45-48

[44]Peng L,Li M,Zuo X,et al.Application of the Pennsylvania resilience training program on medical student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4,61:47-51

[45]Ellis A.The biological basis of human irrationality[J].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1976,32(2):145-168

[46]James G,Courtney W.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mental health in Canadian military personnel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deploymen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13,18(3):327-337

[47]张佳佳.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及心理弹性促进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48]杨艳.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95-297

[49]王梓.心理弹性团体训练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10):98-100

[50]瞿晓理.“心理弹性训练”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实验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181-185

[51]彭李.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认知偏向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http://www.cjhp.com.cn/

Advances in Researches about the Effect of Resilience on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Qu Weiguo,Zhong Honghao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China

R395.6

A

1005-1252(2016)10-1596-05

10.13342/j.cnki.cjhp.2016.10.042

2016-04-12)

猜你喜欢

军人弹性个体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