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及相关理论探讨

2016-01-19柳臻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活力建构

柳臻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是焦作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是根据中职学校实际提出来的,是解决中职学校“学”与“教”现实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活力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由过去被动地“学”改为现在自主地“学”,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活力课堂在焦作市多年的中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10所实验校和10个学科(专业)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不少经验。为丰富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层面上指导实验深层次推进,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谈谈与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有关的学习理论。

一、活力课堂的理念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脉相承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创设自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理念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相辅相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暗含于其理论始终。他认为,在教学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以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材处理上,要便于学生自己学习,不要一味地去讲解,要用咨询、辅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在教学评价上,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办法代替外来的学习评价;在教学管理上,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用自律代替他律。所有这些无不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理念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脉相承。

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理论,又是学习方法,还是一种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即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是与他主学习,即被动、机械、接收式学习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特别强调自主的学习重要性。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而,活力课堂的理念既有教育理论的支撑,又符合中职教育教学的实际,必将引领中职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力课堂的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模式营造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环境,它分为六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四是明确分工(提出问题),交流讨论;五是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六是反馈检测,总结拓展。其本质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分小组合作学习,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进行合作探究。二是用学案导学。学案是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而提出来的,旨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理念,用学案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三是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到课后探究的每个环节都给学生创造提升素质的开放平台。四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活力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总之,活力课堂模式的每个环节都为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创造条件,突出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倡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创新的精神;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平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和“资源”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真正的知识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获得。简单来讲,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助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精神,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在教学方法上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倡导自主学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种信息资源是支持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完成教学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的正是中职学校活力课堂具体实践的。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活力课堂的师生关系符合学习理论规律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合理定位了师生的各自角色,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角色必须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的角色必须从知识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要始终围绕着“学”来开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通过导学、导探、导做来实现传道、解惑、授业,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所以,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在活力课堂中至关重要。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确立的。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师生的新型关系。他认为,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间的情感要和谐;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自由;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师生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既强调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正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它的方向、定位无疑是正确的。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发展和学生进步意义重大。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理念、模式、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三个核心要素,我们不仅需要在实践层面继续探索,更需要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形成能够有效解决“学”与“教”矛盾,让学校、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焦作市职业教育发展。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活力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活力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