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神圣职责 不辱崇高使命
2016-01-19
金秋十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砥砺奋进的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这一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指出“举精神旗帜、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曲艺作为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理应担当起自己的崇高使命,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亦应清醒认识和理性思考自身的职责。
说书唱戏劝人方。两千多年以来,曲艺艺术始终以一种朴素的情感传递着忠孝礼义、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民间说唱艺术的熏染中生发出传统美德精神,深刻贬斥了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长期发挥着曲艺寓教于乐的示范教育功能,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也为说唱艺术赢得了市场和观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多元,这种原始功能正在逐渐的削减退化,在泛娱乐化潮流的挤压之下,不时出现追求感官刺激、一味媚俗的不良势头,值得大家警惕。曲艺艺术是中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乡土艺术,因而人称百戏之母的方言说唱艺术也是深接地气、扎根民间、极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够比曲艺在讲古说今、传情达理、惩恶扬善上表现得更直接、更便捷、更具体,曲艺艺术应该且必须牢记举精神旗帜、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
艺品人品相统一。艺品如人品,早在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杨雄就指出:“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的众多曲艺大家,在他们的身前矗立着的是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在他们的身后则镌刻着的是众口皆碑的品格修为,艺品映衬着人品,人品折射在艺品,只有人品和艺品相得益彰,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持久更长远!曲艺工作者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之下,不时出现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心浮气躁的现象,需要大家清醒认识。一名曲艺家应该具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敬业态度,沉静心情,荡涤心灵,虚心学习,努力攀登艺术的最高境界;一名曲艺家应该善于捕捉身边生活中的艺术素材成就其作品,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曾经说:“人们着意发掘并谱写成诗章的,不是崇高优美的阳春白雪,而是发生在身旁、卑微而平凡的事物。”他还说:“最崇高的东西往往隐藏在自然界最偏远最微末的地方。一滴水就是一个小小的海洋。一个人联系着整个自然界,从平凡事物中感受价值,可以结出累累硕果。”一名曲艺家应该不懈追求艺术的真实,自觉摒弃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文艺观。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如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丢掉了艺术的真实性,曲艺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变得索然寡味,曲艺家也终将在观众心中失去位置。因而时代呼唤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时刻牢记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神圣职责。
人生如旅。在曲艺的探索中会有荆棘与坎坷,但正像英国作家劳伦斯说的:一个人无法造就出一个崭新的民族,这要靠我们大家。为了实现曲艺美好的愿景,我们理应携手并肩,和衷共济。
春华秋实。在收获的季节中会付出劳作和汗水,但只要我们牢记神圣职责,不辱崇高使命,在曲艺的参天大树上就一定会挂满秋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