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等学校保密队伍建设

2016-01-19胡波关凤岩刘笑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保密高校

胡波+关凤岩+刘笑

摘要:高等学校加强保密队伍建设是当前社会形势的必需。完善制度,尤其是人员管理制度,使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秘密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三防”中的“人防”成效。

关键词:保密;高校;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涉密程度较深、类别较广,已经成为国外情报机构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窃密的重要目标。加强高等学校的保密队伍建设,既是培养高层次保密工作人才的客观要求,又是新时代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 影响保密队伍建设的几个因素

(一)涉密人员队伍流动性大

高校分为教师、教辅、管理、工勤等几个系列,区别于政府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地方就是人员外部、内部流动性都比较强,而涉密人员较频繁的流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交漏接现象;有的单位对保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为减少对涉密人员、涉密岗位管理的麻烦,把应设为涉密的岗位、人员作为非涉密岗位、人员管理;有的单位赶时间为“萝卜挖坑”,按保密规定不必要配备专职的单位因某些人的个人需求而设立了专岗,未经培训匆匆接手上岗,造成管理的真空期;保密专项资金支持不到位、个人提升空间有限、保密工作权利小、责任大等特点也是涉密人员队伍流动的因素。

(二)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

一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身处和平时期,又非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无密可保”的侥幸心理使其规避烦琐、枯燥的各项保密制度;二是温水煮青蛙效应。敌对势力的或金钱利诱或投其所好或威迫挟持,慢慢使涉密人员无意、有意地泄露了国家秘密。三是保密知识匮乏。高校涉密人员包含范围较广,在中外合作办学、科研类论文刊发、新闻通报、涉密载体使用及保管等具体工作中,由于保密知识的欠缺、界线不清,时有失泄密事件发生。近几年中央通报的几起失、泄密案件中,大部分因为“我使用的资料‘应该不涉密吧”“我虽然把密件做成电子版,但制作过程我断了网了,‘应该不会外泄吧”“向我要涉密资料的是领导的秘书,交给他是‘应该的吧”“这是什么内容啊?上级部门应该把这定成密吗?‘应该不是密吧”等这些错误的、不应该的“应该”的模糊和主观意识造成了多起失泄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

(三)保密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

一是高校组织的保密教育培训普遍课时不够。宣传、教育不系统,培训时不分人员层次。领导干部与涉密人员培训内容“一视同仁”。讲解宽泛的保密常识,对不同涉密岗位的保密要求、保密范围及具体执行操作没有具体指导,缺乏针对性,这样培训出来的效果达不到指导性的目的。做起来,达标的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所要求的课时量,追求的是保密工作档案里几页纸的一个过程;二是形式多样性不够。以会代训形式普遍存在。有的高校的保密宣传教育、培训甚至只是观看上级发放的《××警示教育片》,观后由保密机构的领导提出几个简单的要求也算是一次培训。

(四)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存在被轻视现象

高校按照中央和各省(部)市的要求,基本都设立了保密机构,建立了校保密委员会,并下设保密办。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确实普遍存在“保密工作很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现象。没有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高校,或是只获得三级武器装备保密认证的高校的保密办主任大都是学校的党办主任兼任,也有校办的主任兼任或是科技处的处长兼任。兼职的保密办主任日常主职的工作内容多、会议多,作为高校的中层干部,在学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每天几乎把工作时间全部都用在主岗的工作中,在这种状态下,兼职的保密办主任在没有上级保密行政管理机构提出具体保密工作要求时,普遍存在对保密工作思考不多,更不可能经常组织保密办成员和技术维护人员去涉密单位、部门做保密管理、监督、指导等实质性工作,检查指导、监督、评价的职责往往被搁置。

二、加强保密队伍建设的几个建议

保密工作的各项任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党和国家的秘密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取决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涉密人员能否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保密队伍是否过硬、能否管理和使用好国家秘密至关重要。

(一)稳定保密人才

一是选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人才担任保密管理人员。毛泽东同志很早就说过:路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了关键因素。好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好的执行力,挑选什么样的人到涉密岗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一时难以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和追求物质享受的享乐主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思想。而且确实有少数涉密人员经不起考验,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给保密工作带来种种威胁和不利。因此,我们在选择优秀人才的同时不仅应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更要从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他们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使涉密人员安心、实心实意地做好保密工作。二是扩大涉密人员的提升、晋职空间。既然力求优秀的涉密人员稳定,就不要一岗定终身,使涉密人员有提拔的可能,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供高职务涉密岗位为涉密人员的提职创造条件。目前我国专业职称评定范围很广,但类别里没有“保密系列”,职称评审部门如果使保密工作人才也参加到全国的专业职称评定中来,有其专属类别,那一定会是保密队伍稳定下来的因素之一。因为目前我国已有10所大学设有国家保密学院,这说明我国的保密专业人才队伍会日益壮大,专业的保密工作研究者、工作者理应在社会范畴里觅得一席之地。三是领导重视。高校负责人对保密工作要亲自抓、亲自管,使保密工作有强有力的人力支撑。设立了保密机构的高校要提供国家要求的相对应的资金,使高校保密工作的基本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调研等项目有相应的财力支持,真正让保密工作在学校的开展良性地联动起来。

(二)建立健全保密制度

制度建设是任何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所以,保密制度建设是保密工作走上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选择。一是规范化。要结合本学校、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操作性强的保密制度,使保密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要区别对待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不要把工作秘密当作国家保密来保,使工作人员看到“保密”二字就胆颤心惊、畏首畏尾。二是精细化。保密制度在制定时不要嫌麻烦,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精细化,最好细化到本部门涉密工作的每一道程序。完善的保密制度能有效促进保密工作的常态化,所以,保密制度中保密范围、保密工作程序一定要清晰、明了,细致、清晰的保密制度不仅可以防止牛栏关猫现象的发生,更是保密工作的指导。

(三)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坚持保密教育、保密培训常态化,针对不同涉密岗位制定有具体指导意义的保密培训计划和有针对性的保密教育计划。俗语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常态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不仅可有效预防涉密人员有心保密却不会保、保不住现象的发生,而且会加强其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密就是保发展的思维意识,调动起涉密人员保密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

(四)认真履行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我国保密工作实行的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防范作为首要的保证,离不开管理监督及检查指导。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保密工作远不是“管好嘴、锁好柜”那样简单了,合作办学、涉外科研、军工生产、多元性涉密载体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等等高校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保密点。检查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只有认真履行管理监督、检查指导,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涉密人员将保密放在心上,做到“保密就在工作中,边工作边防范”,而且在履行保密管理监督、检查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严、从细,把好保密的最后一道关。

涉密人员是国家秘密的使用和管理者,更是国家保密的监护者,加强保密队伍建设,使涉密人员切实履行好保密职责,把好“人为关”,国家秘密的安全就有了最牢固的屏障。

■  编辑∕高  伟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保密高校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