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骑楼老街牵起“墟市旧梦”

2016-01-19邱汉章

源流 2015年12期
关键词:薄饼鸡鸭骑楼

邱汉章

大埔县百侯镇百侯街建在梅潭河南岸,街的北侧临水。据当地老人说,以前从北岸望过来,可看到一长排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是一道古朴而有韵味的特色风景。

百侯街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了,清乾隆年间就初具规模,民国时曾被火烧,后又重修。百侯骑楼老街,做生意的多数是姓杨的侯南村人。他们靠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因而过去有“杨姓食街场”的说法。清乾隆18 年(1753 年),为维持市场秩序,打击奸商行为,曾用《通乡公碑》的公告形式召示众人,以便众人监督。此碑在1984年修整街道时被挖出,可见当时就有较为规范的市场管理。

街道宽约四、五米,长约四百多米。从上街头到下街尾,共有一百多间店铺,从东边的街头往西边的街尾依次搭建,一般楼高二、三层,一层卖货,楼上住家。店铺外均留有两米宽的“五家居”,顶上是二楼楼板,为购物者避雨或遮挡太阳而设。“五家居”下面街道两旁是挑箩担来专卖甜年糕、萝卜糕、肉馅糯米糍、芋头糕、肉丸、油炸豆腐角、油炸肉肠等小食品摊贩。卖豆腐、卖豆芽、卖咸菜、卖猪血、卖鱼虾、卖鸡鸭的小商小贩,则有固定摊位。

每逢农历三、六、九墟日,百侯街人流货物塞得满满的,以致墟市从街头、街尾和临街巷道延伸到近街的地点。上街头有卖鱼生粥、薄饼、老鼠粄。紧接上街头的浮桥头那边,观音亭台阶和十字巷摆满了柴炭竹木。柿窠坪摆满了卖货摊,日常杂物如条帚、畚箕、斗笠、扁担、锄头把、锅刷、木桶、木盆、杯盘碗筷等,还有卖鱼生粥、萝卜牛杂汤、狗肉煲、蔬菜、水果等,还有算命、卜卦的摊位。百子墟、鬼子园、关西衍派等地卖农用杂货。下街尾的黄塘坝则成为猪牛羊鸡鸭等牲畜交易市场。

百侯街成为当地的物资集散地。每逢墟日,来赴墟的人数多达五、六千人。有了人气,市场就兴旺。边远山区的村民,挑着木柴、木炭、斗笠、草鞋等自制日用杂物来赶集;猪牛贩从潮汕地区转载生猪,到百侯街宰杀。从福建平和、永定贩来的黄牛、水牛挤满牛行。中午时分,街尾大沙坝卖猪牛羊鸡鸭的,一圈圈一围围,非常热闹喧嚷。

百侯街的墟日有四次购物高潮。上午十点以后,近地侯南、侯北的人买新鲜的食物;中午,是山区的人卖完柴炭竹木山货后购买油、盐之类的日常用品;下午三、四点钟又一次旺市,是近地的人到街市去捡便宜,如豆腐干原来一角买五块,降价为买八块,鱼也从一斤卖三角降价为两斤卖三角。

到了晚上十二点前后,街上仍然灯火通明,熟食店、面店、饭店,人进人出,是逛夜市的人吃夜宵时候。百侯街的热闹,带来了饮食业的发达。除了驰名的薄饼、牛肉干、忆子粄、肉丸、炸肉肠等小食品广受欢迎,还有筍卷、老鼠粄、红豆羹、红糖糯米糕、发糕、萝卜糕、黄粟糕、牛杂汤、卤鸡鸭、云吞、豆沙包、肉包、鱼饺等。

民国时期百侯街还建立“德记”、“同发祥”、“义隆”、“广成”等四间卷烟厂 ,刨烟工人合计达400多人,生意非常红火,增添了百侯街的热闹繁荣。

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是百侯街的鼎盛时期。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还有热闹繁荣的景象。今天,老街骑楼依旧,漫步街道,想象往昔的繁华,牵起 “墟市旧梦”,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滋味,是百侯名镇历史文化沧桑久远的隽永韵味。

猜你喜欢

薄饼鸡鸭骑楼
烤薄饼
鸡鸭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Pancakes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村妇
快乐的中秋薄饼
骑楼人家
骑楼的故事
我家的鸡鸭鹅
话说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