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话语实践共同体的MTI翻译工作坊运作模式研究
2016-01-19佟敏强
佟敏强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一、引言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专业硕士(MTI)专业学位以来,翻译硕士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全面铺开。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59所院校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学科特点设置相应课程,专业硕士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是MTI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内地院校的实践教学问题更加突出。实践共同体主要是指在相同知识背景基础上,具有共同关注焦点和实践行为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通常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其成员一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某种特质,翻译工作坊其实质就是一种话语实践共同体的体现。从话语实践共同体的视角,对翻译工作坊的运作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也是对MTI翻译实践教学的一种新尝试和改革。
二、翻译工作坊的话语实践共同体特征
(一)实践共同体的核心概念
1.共同体。Ferdinad Tonnies(1887)提出“共同体”这一概念,指任何一种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这一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Zygmunt Bauman把共同体定义为“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共同体既不意味着一定是共同在场、定义明确、相互认同的团体,也不意味着一定具有看得见的社会性界限。
2.话语共同体。话语共同体的概念始于社会语言学后被引入语言教学。Swales(1990)将话语共同体定义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交流机制、特殊文本和专用词汇的成员组成的团体”。在此基础上,他归纳出话语共同体的六个区别性特征,其中包括话语共同体具有广泛认同的目标、目标的形式、交流机制、交流信息的方式、话语共同体拥有某种或某些体裁以及特有词汇。
3.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是一个同话语共同体关系密切的概念。Wenger(1998)认为实践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
上述定义表明,话语实践共同体更加侧重实践行为,强调在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统一认识。以话语为基础,话语实践通过话语构建并反映社会实践。因此,实践共同体与教学实践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参与的实践就是话语实践。
(二)翻译工作坊的话语实践共同体特征
对于翻译工作坊来讲,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分工、职责、流程、规则等,通过翻译实践活动的参与,是一个给每位参与者合适的角色和真实的任务,共同完成翻译任务、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
1.以翻译工作坊为话语实践共同体的行动载体。翻译工作坊作为话语实践共同体的载体,主要表现在所有成员之间拥有共同的平台、共同的话语和共同的学习目标。翻译工作坊为成员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研讨和发展的环境。翻译工作坊不仅为成员配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如专用教室、多媒体设施、网络设施、翻译实验室、专业书籍和工具书等,还制定相应的软件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组织领导机制。
2.以情感认同为话语实践共同体的维系纽带。话语实践共同体成员关系的确立使其成员产生情感上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进而提高其对团队行为的参与度。通过团队的建立,工作坊成员彼此学习、相互促进、通力合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话语实践共同体使成员产生相同的认知情感,但是与此同时,情感认同也是维系话语实践共同存在的关系纽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对归属感的需求,对自我提升的需求,进而激发成员的学习和工作潜能。
3.以翻译成员参与协同合作为话语实践共同体的运转机制。话语实践共同体是一个学习与研讨的实践系统,体现为翻译成员参与、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这种机制打破“教师讲授,学生听”的传统局面,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翻译实践创造最大空间。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身份也有所转变,由过去的教授与听从的关系转变为对话与协作的关系。翻译成员完成个人翻译任务后,通过小组研讨、同学互查、教师点评、业内专家指导、行业评审和客户反馈等一系列环节来完成某一项翻译任务。因此,翻译工作坊是建立在话语实践共同体基础之上的一个协作系统。
4.以解决翻译实践问题和提高翻译人员水平为话语实践共同体的行动基础。翻译工作坊的目的是参与翻译实践、解决翻译实践问题。翻译工作坊的所有成员都从事相同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语言以及共同的任务。工作坊成员之间既可以通过相同的任务进行交流和学习,又可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在这一过程中翻译成员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了“在翻译中学翻译、在实践中学翻译、在研究中学翻译”的宗旨。
三、翻译工作坊的运作模式
针对MTI翻译实践练习所设计的翻译工作坊的运行模式主要是采取翻译公司的运作模式,时间安排全部放在课余时间,其具体运作有两种形式。
(一)常规的翻译实践练习
常规翻译实践练习以完成每周的翻译实践练习任务为主。为达到MTI人才培养方案中翻译实践练习量的要求,翻译工作坊采取“双规”和“自由”的运作方式。首先,由学生自愿组成翻译实践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既定的管理制度、规则、流程等分配翻译任务,并组织成员进行研讨,制定术语表,统一翻译时间。其次,成员自行完成翻译任务,并在翻译过程中记下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交小组讨论。再次,成员在小组讨论中解决成员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其他翻译小组共同协商。最后,各个小组将最终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教师或专家进行解决。
(二)完成真实的翻译任务
该平台的运作方式完全参照翻译公司的运行模式,平时用于翻译实践练习,并随时接受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有偿翻译任务。翻译管理完全基于翻译项目的管理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平时训练,战时打仗”。该工作坊既是一个虚拟的训练平台,又是一个真实的操作职场。
四、翻译工作坊的实践共同体价值
首先,翻译工作坊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翻译工作坊的实践共同体意味着一个动态体系中的参与监控过程,参与者共享其对这个动态体系的理解。在这个共享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工作坊成员在同一身份认同基础之上,形成换位思考,凝聚力得到加强。其次,翻译工作坊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满足了MTI学生的翻译实践训练的需求。最后,具有实战性,为学生进入翻译职场提供真实锻炼机会。
五、结语
翻译工作坊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高校,后期被逐渐发展为一种翻译教学模式,以注重实效为典型特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设置特定的翻译情境,学生被组成不同小组,通过讨论和与协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翻译任务。该模式自产生以来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研究、教学和培训者们。基于话语实践共同体的MTI翻译工作坊运作模式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学生成为工作坊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个人翻译和团队协作过程中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1]黄德先.翻译共同体[J].译苑新谭,2009,(2):3.
[2]J ohn M.S w ales.G enre A nalysis[M].E n g lish in acad e m ic an d research settin g s.C a mb ri dg e Uni v ersity P ress,1990:122.
[3]范东升.翻译工作坊核心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尝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4):77.
[4]耿秀秀.实践共同体: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另一种解读[J].职教通讯,20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