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MTI培养院校日语师资建设探析
2016-01-19徐凤,宋晓凯
山东省MTI培养院校日语师资建设探析
徐凤,宋晓凯
(曲阜师范大学 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2011年山东省有4所高校开始招收日语翻译硕士,2013年和2014年共有毕业生114人。而目前这4所高校却面临师生比例失调、翻译实践经验不足等师资问题。针对当前日语翻译硕士教学的主要问题,争取领导话语权和决定权、把控生源质量和数量、建立山东日语MTI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利用一切机会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师资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山东MTI培养院校;日语翻译硕士;师资建设
收稿日期:2015-05-15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2061)
作者简介:徐凤(1973- ),女,山东枣庄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汉互译及翻译教学;宋晓凯(1978- ),男,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经济翻译及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5)05-0122-05
自2008年至2014年,全国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206所,招收日语翻译硕士的高校达37所。山东地区开设日语翻译硕士点的高校仅有4所,而且都是2010年获准的第三批培养单位,其中开设口译、笔译专业的有3所,仅开设笔译专业的有1所。这4所学校培养的第一届(2011级)日语翻译硕士毕业生共60人,2012级毕业生54人,在校生2013级49人,2014级45人。目前这4所学校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日语专业教师仅有18人,由于同时担任2013级的实习指导和2014级的课程教学,所以这两年的综合师生比例约为1∶5.2。由此可见这4所高校日语翻译硕士的师资现状等问题。再者,《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纲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积极调整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移,是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1]。
一、师资现状
目前,上述4所高校共有日语专业教师65人,(含日籍外教12人),其中教授5人,占教师总数的7.6%,副教授13人,占教师总数的20%,已获博士学位者共12人,占教师总数的18%,博士在读者6人,占教师总数的12%。假设取得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都是翻译硕士指导教师的话,4校共有硕士生导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27%,远没有达到MTI教指委规定的“专任教师中40%以上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1]”这一要求。另外,这4所学校2011年共招收日语翻译硕士60人,师生比为1∶3.3。2012年共招收日语翻译硕士54人,师生比为1∶3。其中一所学校2011年取得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为0人,却招收日语口译和笔译硕士24人,该校的师生比无法计算。所以这4所学校的师生比例不尽相同,师资对比较明显,详见表1、表2。
表1 2014年4所高校的日语专业师资情况
虽然全国MTI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3年5月9日公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评估指标体系》没有明确规定师生比例,只是规定师资配备方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院校在每一个方向均有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能满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需要,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专业方向分布合理”[2];同时还规定“每个方向应有5名以上专任教师担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教学,专任教师中40%以上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每位专任教师5年内应参加过1次以上、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持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2]。然而据目前这4所学校专任教师的综合情况,没有一所学校能达到这个标准。当然这些标准基本都是按照英语翻译界的情况来制定的,日语、汉语、法语等其他语种的翻译界恐怕很难有专任教师能达到其规定的标准。特别是山东这4所地方院校的师资队伍更是存在许多问题:1.专任教师人数不足,有资格者不足;2.专任教师的海外背景不足;3.兼职教师缺乏;4.教师梯队的年龄、职称、学历等不合理;5.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至少目前拿到培训资格证的很少,拿到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的一、二级翻译资格证书的更少;6.专任教师的翻译实践及能力不足。
表2 4所高校近四年日语翻译硕士招生情况及综合师生比例(单位:人) ①
笔者认为师资队伍中主要的两个问题就是“每个方向应有5名以上专任教师担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教学,专任教师中40%以上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和“专任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且后者更为严重。MTI指导委员会在该方面规定“每个笔译教师应有20万字以上的译作,口译教师应担任过30场次以上正式国际会议、会务、会谈(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口译工作”,在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中规定“从事专职口笔译或专业翻译审校工作6年以上,有正式出版译作或200万字以上翻译工作量,或胜任大型国际活动的口译任务,或具有从事翻译项目管理或技术管理5年以上的经验[2]”。在教师科研能力中规定“近五年出版翻译著作或译著5部[2]”。对比上面这些指标规定,再看看山东4所高校日语专业硕士专任教师的情况,能达到要求的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专任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也势在必行。
二、师资薄弱的原因
笔者认为,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建设和改善日语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是当前山东4所高校的日语翻译硕士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据悉MTI指导委员会将在招生五年后即2016年对全国第三批翻译硕士培养单位进行专业评估。当然也包括山东这4所日语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所以其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时间短、问题多、困难大”的处境,以及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这4校要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原因。
(一)领导层次的专业话语权和决定权薄弱
领导的管理和定位对于所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领导的管理能力、自身实力和发展理念及专业意识是保证院系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来看,山东这4所院校的外国语学院院级领导中没有一个日语专业教师,所以日语教师在院级领导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相对薄弱。当然,与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相比,日语专业发展还有很多学习和努力的空间。毕竟日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的不同语种,其专业特点和英语有很大不同,不能完全照搬英语的做法和理念。正因日语发展的薄弱和日语特点的不同,才需要在专业领域里争取一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再者,现在一些大学很多权利下放到学院,院级领导的权限和决定更是影响各专业发展的前途。这4所高校的院级领导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对于日语专业的了解和意识不是特别深入和到位。对于日语教师的能力培养、师资建设不能完全复制英语模式。以博士人才引进和博士培养为例,与众多的英语博士点相比,日语博士点少得可怜,所以博士人才的引进只能将重点放在海外人才回归上,而海归博士人才大多又不了解国内翻译硕士教育教学,需要一段磨合期。同时从学生培养质量来说,英语专业每年都有硕士考入博士,而日语专业生源又少得可怜,所以英语翻译硕士培养和日语翻译硕士培养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些都涉及到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和评价,学院领导怎么可能为日语专业单独制订标准呢?而按照英语专业翻译硕士师资的标准又怎么可能让日语师资同步呢?表3是2014年该4所高校英语、日语专业教师综合比较情况。
表3 4所高校的英语、日语专业师资情况比较(单位:人)
(二)日语翻译硕士教学条件限制
从日语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提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培养的重要性及多种方法,但是和英语翻译硕士的教学资源比较来看,日语翻译硕士教学明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1.没有一本涉及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日语言应用能力的相关教材或练习材料;2.没有对日语翻译硕士应该掌握的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日语言应用能力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要求;3.专业教师的传统语言教学方法需要改进;4.没有全国通用的日语翻译硕士翻译概论教材。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文规定:笔译方向的翻译硕士教学点必须具备:1.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好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环境;2.丰富的翻译工具书、翻译教材和翻译研究资料;3.各种翻译教学和翻译应用软件。同时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与翻译专业相关的实际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能提供良好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3]
与英语翻译硕士教学情况相比,该4校翻译教材紧缺,师资队伍薄弱,翻译语料库不足,实习基地稀少,翻译教材和翻译研究资料奇缺,翻译教学和翻译应用软件稀少,总之教学基础设施奇缺或不完备,限制了日语翻译硕士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
(三)日语翻译市场的限制
因中日两国交流合作的影响,目前山东及国内其他地区日汉翻译领域主要以中日经贸、文化、文学、科技领域的翻译为主流,比较缺乏的有农林、医疗卫生、专利发明、航天等领域的翻译人才。由于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应用,国内外的英语翻译市场的需求量最大,涉及面广,较日语而言,水平高、合格译员多。根据《2011-2015中国日语翻译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和《翻译市场的问题及解决之道》指出:目前中国的翻译市场规模已过百亿,国内的翻译公司仅能消化10%左右。日语翻译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日语翻译巨头没有形成,缺乏整体质量流程控制,翻译市场存在恶性竞争。
目前山东地区的日语翻译市场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的日语翻译人才,因此制约了该4所高校日语师资队伍翻译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现有师资的限制
如第一部分所述,目前4所高校中从事日语翻译教学的教师中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较少,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也少,科研能力和翻译能力较强的几乎没有。此外,这些教师基本都是从事语言文学文化领域的研究或翻译,还是以研究型为主,且绝大部分翻译硕士导师都是从日语语言文学转向而来的,对于日汉互译理论和技巧还需要极大地提高。因此日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应有针对性地引进或培养其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应该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同时具备丰富的笔译或口译实践经验。《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文中指出“我国现有的导师大部分都是教师,导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都是基于学科的内部逻辑而言的,还不能将学生培养成有较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改革导师结构也是解决现有师资限制的方法之一。“导师组应以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4]
三、师资建设措施
(一)强化日语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分析了日语翻译硕士培养面临的以上问题,山东的这4所高校就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寻找或编著相关教材,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和紧急问题,制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翻译应用能力的大体要求或规定,根据翻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改进自己的翻译教学方法,注重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农林、医疗卫生、专利发明、航天等专业领域的翻译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实践性教育教学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5],而且实行校外导师制度也是解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有效对策之一,因为“校外导师是培养专业硕士的一支新力量,他们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建设好这样一支导师队伍对培养专业硕士具有积极作用”[6]。
(二)控制生源质量和数量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山东4所高校的日语翻译硕士招生人数太多,师生比例超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名校。再者,这4校本身专业教师职称、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实习基地、资料图书建设等教学资源不足,领导层次的话语权薄弱,而且日语翻译硕士点在一级学科挂名下仓促设立,很多教师还承担着太多本科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此情况下,日语翻译硕士的培养很难保证质量。
从笔者这三年的教学观察来看,现在所招收的个别学生日语语言基本功太差,日常的交流表达和写作能力都不行。有的学生翻译日常文体的日语材料都磕磕碰碰、词不达意,连常见的经济贸易、文化文学的日汉互译都很难表达,更完全没法掌握农林、医疗卫生、专利发明、航天等专业领域的日汉翻译。所以,发现学生的翻译天分,挖掘学生的翻译潜能,严格把控生源质量和数量,也是减轻教师压力、保证学生质量、促进师资建设的措施之一。
(三)争取和利用一切有利师资发展的机会
要改变现有师资状况,必须争取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师资发展的机会:1.引进有经验、有能力、有职称、有学历的高层次教师,鼓励支持现有教师进修学习,想方设法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比如支持赞助专业教师参加中国翻译协会和MTI教指委每年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课程(每年春季4月份于北京举办)。2.支持教师参加企业翻译实习和翻译公司的项目及学生实习的整体过程,增强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3.支持教师的翻译科研工作,对教师出版译著和翻译论文及参加相关比赛或会议提供资金支持,并实行有效的奖励机制。
(四)建立山东省MTI培养院校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
山东省日语MTI培养院校之间应加强交流,分享各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共同应对日语MTI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明确各校各自的日语MTI办学特色,更好地促进MTI教育在山东省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笔者建议山东省日语MTI培养院校以每年一届的“山东省日语MTI培养院校联席会”或者“山东省日语翻译专业联谊会”为平台,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日语翻译界人士分享日语翻译的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也邀请翻译公司负责人对山东翻译市场和翻译人才进行探讨分析,逐渐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五)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师资队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形成稳定、良好教学的必要条件,保证较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与英语师资相比,目前该4校的日语师资队伍人员少、力量小、科研弱、实践缺、职称低、学历低,并且主要被庞大的英语师资队伍所覆盖,很多院系对于日语师资管理不是非常到位,所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也是强化日语师资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有高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政府管理模式运行的,显然不适合学校的发展规律……学校的管理应该是服务性的,以学生为本”[7],以专业教师建设为学校建设的中心,争取为师生员工提供更人性化的、更现实的服务。
(六)师资建设国际化
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正在进行的各种翻译硕士海外实习项目、国际联合师资培养、中外合作翻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外学术内译项目等各种项目搭建师资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按照项目顶层设计,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融合—本土化—国际化’的过程,逐步分层次分阶段培养中方专业课教师,强化师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
(七)改善教师评价体系
现在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均以职称评定条件为根本,而职称评定条件中均以科研成果为根本,科研成果中基本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主,所以教学成果、教学成绩、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仅是参考,以至于高校教师均以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为主要追求,忽略或无视教学效果,在翻译实践要求最强的翻译硕士教学实践中,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要性远超过其翻译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改善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实用型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在职称评定等各种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比例,突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搞好翻译硕士师资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结语
日语翻译硕士是国家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新事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新产物,顺应了国家文化教育发展规划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山东4校的日语翻译硕士的培养在这种时代主流中如何办出自我的特色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最好的证据。那么要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专业教师的水平、能力、经验是其关键因素。所以这4所高校如何提高日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核心能力、拓宽教师专业视野、突出教师实践能力是当前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各校网站资料整理。导师是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
参考文献:
[1]陈会军.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4).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评估指标体系[OL].http://cnmti.gdufs.edu.cn/.2013-05-09.
[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OL].http://wenku.baidu.com/link?.
[4]国务院学位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OL].http://cnmti.gdufs.edu.cn/.2007-12-10.
[5]靳培培.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48-52.
[6]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60-64.
[7]樊眀武.纵谈国际化办学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3(3):14-18.
[8]庄莉,房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0):11-12.
[责任编辑亦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