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1-19田鹭璐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

●田鹭璐(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现状调查与分析

●田鹭璐(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

[摘要]采用统计和统筹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图书馆20多年来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收藏数量、收藏年限以及历年采全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指出其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并对国家图书馆收藏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提出建议。

1 引言

自1985年我国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博士后事业从无到有,各方面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数量也逐年增加。博士后研究报告是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总结,主要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21家,部分学科调整、合并后,现为2703家;共批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57家,因部分工作站设站条件发生变化,现为2772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18403人。其中,已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70289人。[1]

博士后研究报告作为最前沿、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资料,博士后研究报告的资源建设对于国家高层次人才学术和科技资源的保管、研究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研究报告作为一种灰色文献,一般不公开发行,且印数稀少,除了博士后本人保存外,一般还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单位拥有这一资源。由于设站收藏单位比较分散,流通范围狭窄,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与价值。因此,科学地收藏博士后研究报告就成为管理和开发利用这部分有用资源的前提工作。

2 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收藏现状

2.1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政策

自1985年开展博士后教育起,我国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收藏管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1995年2月,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统一博士后研究报告书写格式的通知》,其中规定从1995年4月起,统一博士后研究报告格式,对博士后研究报告进行集中收藏,并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集中送往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收藏。[2]为提高办事效率,1996年10 月24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博士后进出站管理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设站单位可将博士后研究报告集中报送博管办或者将博士后研究报告直接送至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收藏中心。[3]2006 年12月29日,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重新修订了《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其中第二十九条规定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须向设站单位提交博士后研究报告和博士后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报告要严格按照格式编写。设站单位应将报告报送国家图书馆。[4]2013 年5月23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研究报告收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时,须向所在设站单位、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生分别报送一份纸质研究报告,同时还需通过全国博士后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上传一份电子格式的研究报告。从2013年9月1日起,对未送缴纸质研究报告和未上传电子格式研究报告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予办理出站手续。[5]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图书馆作为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最早收藏单位,负有对博士后研究报告进行全面采集收藏和信息管理的责任。上述规定的颁布与实施是国家图书馆做好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2.2博士后研究报告采集规模与数量

在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和博管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同时也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国家图书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采集

力度,博士后研究报告采集数量由少到多,持续增长,使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收藏中心成为人事部专家司确定的全国负责全面入藏博士后研究报告的专门机构。国家图书馆自1992年起开始征集博士后研究报告,截止到2014年4月18日,共收藏博士后研究报告42257种,上架博士后研究报告26627种。其中,收藏的博士后研究报告最早出站时间为1989年。表给出了国家图书馆历年博士后研究报告入藏数量、历年博士后出站人数的统计数据[1]和同年到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所占比例,即采全率。

表 国家图书馆历年博士后研究报告入藏数量及采全率一览表

3 国家图书馆收藏博士后研究报告数量分析

3.1博士后研究报告入藏数量整体分析

自1989年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仅收藏1种,至2014年4月收藏量达到42257种,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入藏数量逐年递增。其中,1988年至1994年间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数量较少,仅为118种,约占当时博士后研究报告产出总量的7.6%;从1995年起,国家图书馆在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和博管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对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入藏力度,入藏量大幅提升。如此大的增长数量表明了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采集工作所获得的成就。虽然近些年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数量增长减缓,但是2011年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数量(4929种)相比2010年收藏数量(3663种)的增长仍超过34.6%。

3.2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分析

(1)1988年至1994年期间,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均低于11%。不难看出,该时期是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初期,可以说一切工作都是从零开始,采访人员缺乏相关经验,且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故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的最低值出现在该时期。

(2)1995年和1996年,两年期间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激增,分别为78%和93%,达到历年最高值。这两年的成绩如此突出,与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管理规章制度密不可分。1995年和1996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分别下发了博管办[1995]3号文件《关于统一博士后研究报告书写格式的通知》和博管办(1996)8号文件《关于博士后进出站管理问题的通知》,文件中均规定博士后研究报告由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收藏中心集中收藏。

(3)1997年到2010年期间,到馆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比例保持稳定,并没有显著变化,但绝对数量持续增加。和1996年采全率93%相比,1997年采全率降至64%,出现如此大的跳跃,主要是由于当年博士后出站人数激增。1994年11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于1995年全国新增设130个博士后流动站。由于博士后出站需要2~3年,一般不超过5年,故导致1997年出站人数激增,比1996年同期出站人数高出57%。而且当时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采访人员缺乏,博士后设站分散,所以,尽管博士后研究报告到馆数量的绝对值在增长,但是采全率却出现骤降现象。同样,1998年至2010年期间,每年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的数量都在增长[1](见图1,图2),只是各年涨幅有所不同。对于增长数量较高的年份,如1999年,2006~2010年,与之相应之后的2~3年,博士后出站人数激增,从而导致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下降。

(4)2011年,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收藏中心开始设专人开展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管理工作,收效明显。尽管2011年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和过去14年基本持平,但是在博士后出站人数激增的情况下,2011年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入藏数量比2010年同期增长超过34.6%。

4 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博士后研究报告作为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部分,可以丰富特色库建设。鉴于上述对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尽快推进国家图书馆博士

后研究报告馆藏资源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图1 各年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情况

图2 各年度博士后工作站设站情况

(1)完善博士后研究报告呈缴制度和管理办法。国家图书馆应积极寻求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和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支持,全面落实博士后研究报告呈缴制度,使各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及政府相关部门有章可循,认真落实博士后出站制度,及时将博士后研究报告上交国家图书馆及相关单位入藏。完善的呈缴制度是博士后研究报告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的根本保证。

(2)拓宽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采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采集力度,提高博士后研究报告采全率。国家图书馆收藏的42257余种博士后研究报告仅占全国产出总量70289种的60%,和博士学位论文采全率高达95%[6]相比,博士后研究报告缺口较大,其采访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图书馆应以全面收藏国内博士后研究报告为目标,采取催缴、复印等方式,对漏缴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予以补藏。为此,国家图书馆应设立专项资金,配备相应采访人员,深入调研、摸清漏缴实情,积极主动地与各省、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沟通,争取获得支持。对于博士后流动站,可以在对高校或科研院所催缴博士论文的同时,联系相关负责老师一起缴送;对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以按照省份逐步开展工作,以此提高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采全率,逐步达到完整收藏。

(3)作为国家图书馆,要逐步完善自建博士后研究报告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博士后研究报告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文献的检索,具有制作简单、信息量大、报道及时等优点。书目数据库收录自1989年至2014年4月已上架书目数据共2.6万余条,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还有1.6万余种博士后研究报告已记到待分类编目。今后,要增设博士后研究报告编目岗位,加快编目速度,争取尽快为读者提供检索服务。网络环境下,全文数据库可以全面揭示文献内容,弥补了书目数据库的局限性,是最适合读者利用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信息库。为此,可以借鉴博士学位论文建库经验,有重点、有选择地对博士后研究报告进行全文影像扫描,制作成光盘,建立博士后研究报告全文影像数据库,在国家图书馆网站提供前24页浏览服务。

(4)开展电子版博士后研究报告采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图书馆作为博士后研究报告指定入藏单位,必须尽早推出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研究报告呈缴系统用于电子博士后研究报告的采集工作,为博士后研究报告电子版的入藏提供技术保障,以促进博士后研究报告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博士后工作统计数据[EB/OL].[2014-04-18]. http://res.chinapostdoctor.org.cn/BshWeb/InnerPages_6 23ebe76-9731-46b7-a94c-011187683367.shtml.

[2]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管办[1995]3号文件:《关于统一博士后研究报告书写格式的通知》[Z].

[3]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管办[1996]8号文件:《关于博士后进出站管理问题的通知》[Z].

[4]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国人部发[2006]149号文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Z].

[5]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管办[2013]2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研究报告收集工作的通知》[Z].

[6]姚蓉,等.网络环境下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资源建设构想[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3):67.

[收稿日期]2014-07-03 [责任编辑]张雅妮

[作者简介]田鹭璐(1981-),女,硕士,国家图书馆馆员。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3-0051-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8.1;G255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藏北京版藏文古籍述略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天一阁书目》抄本考述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海外文献采集政策研究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国家图书馆继续收藏《安徽园林》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