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板带箔生产企业亟须转型
2016-01-19陈祚启
陈祚启|文
当前,国内铝板带箔生产企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突出存在需求乏力、产能过剩、低端产品恶性竞争严重等问题,笔者认为,相关企业应积极转型,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转变,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当前,国内铝板带箔生产企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需求增长乏力、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及全球消费量约为1100万吨、2900万吨,分别比2014年增长约5%、2.5%。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疲软,制约了国内铝板带箔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进度。
二是产能严重过剩。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产量约为1351万吨,产能约为21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64.3%,远低于正常的80%。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甚至有30家铝板带箔生产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低于50%。而自2016年开始,随着天津忠旺、南山铝业等新建项目(约240万吨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无疑会将本来已经竞争惨烈的市场推向“白热化”。
三是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有数据显示:建筑装饰类普通铸轧板带材加工费、电子电器类普通热轧板带材料加工费、食品包装类普通热轧板带材加工费分别由2010年 的3500~ 4000元 /吨、8000~11000元/吨、8500~12000元/吨下降至目前的1800~2200元/吨、3500~5500元/吨、4000~5800元/吨等。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产品加工费所得目前已经逼近生产成本损耗,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四是经济效益欠佳、经营环境恶化。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铝板带箔生产企业的利润总额约为52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约为2.2%,全行业继续处于低效运行的艰难阶段。另外,部分生产企业盲目投资、高额举债上项目,导致资产负债率高,债务偿还困难,经营风险陡然增大,形成一批“僵尸”企业。
亟须发展模式转变
铝及铝合金板带箔材,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建筑、电子电器、食品包装、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低到高”,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式发展,但总体来说,如同整个中国的发展模式,这20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规模速度型”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作为铝板带箔生产企业,为应对当前严峻且空前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应转变过去的发展方式,亟须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找准市场定位、精耕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国内的铝板带箔生产企业,一直有“一窝蜂”抢市场(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短时间进入某个产品领域)、“粗而多”上设备(上的设备多,但存在上下工序不配套,精度及自动化程度还不高等问题)、“大而全”干产品(产品种类几十甚至上百种)的毛病,导致的后果就是90%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品种、品质大同小异,质量档次不高还不稳定,最终陷入“增产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当中。
当前形势下,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自己企业的设备、人员、管理、工艺、原料、所处的环境等各种要素、各类资源和同行业相比,有哪些比较优势,最适合做哪些产品。找准市场定位并对设备进行填平补齐之后,再不断地进行设备升级改造、聘请或培养专业人才、推进管理变革、稳定产品质量,争取把1~3个产品做大、做精、做细、做优,在细分市场上做到行业的前两名,使人们一谈起某个产品,就自然联系起某个企业。
2.加大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力度,走创新化发展之路
国内的铝板带箔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方面,与国外品牌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表现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与产出、研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研发平台的数量与运行质量、研发设备的档次与使用效果、研发成果的数量与档次等各种指标上。尤其是国内的民营铝板带箔生产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研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很多民营铝板带箔生产企业,受制于时间、成本、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奉行“拿来主义”,更喜欢去市场“挖掘人才”,却不重视“培养”和“使用”人才;愿意花费巨资引进生产设备,却疏于完善和优化设备功能,也不情愿花钱采购研发检测仪器;积极申报各类科研机构和平台,却不善于管理和使用;无奈为质量缺陷买单却不愿为长期产品研发投资;擅长跟踪模拟、逆向仿制,疏于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凡此种种,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使企业发展丧失后劲,导致竞争力缺乏。
鉴于此,国内铝板带箔生产企业应充分投入、调动、整合、优化“人才、设备、检测仪器、研发平台”等各类创新资源,对“以铝代钢”、“以铝代铜”、“以铝代木”、“以铝代塑”、“以国产替代进口”、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动力电池、核能)、新材料(如电子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用铝板带)等相关领域的铝及铝合金板带箔材产品加大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其中涉及的“性能、板形、外观、尺寸公差”等方面的工艺难题、质量缺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走创新化发展之路,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盈利水平,引领行业的发展。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国际并购等手段,获得国际高端铝板带箔材核心技术及市场准入门槛。如8月底,国内铝板带箔领域的新秀——中国忠旺斥资23.3亿美元,收购全球航空、汽车领域铝板带材的知名研发和制造商——美国爱励铝业,使之获得了国内企业梦寐以求的航空航天、汽车等尖端领域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及市场准入资格。
3.持续稳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走精益化生产发展之路
有资料显示,同一种铝板带产品,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即使在装机水平相近的条件下,采取同样的工艺路线,前者的综合成品率会比后者高5%~10%,究其原因,在于前者一直不懈追求的“精益生产模式”,而中国企业还普遍存在“粗放生产模式”。
铝及铝合金板带箔材产品的生产工艺路线长、工艺复杂、质量影响因素繁多,这给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带来诸多难度。因此,国内的铝板带箔生产企业,应不断加大“设备、人员、工艺、质量”等方面的投入和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设备功能,提高设备精度,使之自动化智能化;不断聘请、培养、培训设备操作/维保和技改人员、工艺研发人员、质量管控人员,提高其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氛围;持续推进工艺的创新、固化、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不断采用“5S活动”、“TPM”、“TQM”、“单元化生产”、“均衡生产”等工具和手段,追求“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等极致目标,实现“精益生产”,为企业创造利润。
4.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走协作化发展之路
国内的铝板带箔生产企业,一方面,应积极与上游的电解铝企业实现“联姻”,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在电解铝生产企业附近投资建设铝板带箔生产加工基地或自建电解铝厂,直接充分利用电解铝水实现短流程、低能耗、低成本生产。无条件采取上述措施的,应与上游的电解铝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降低铝价波动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首先,应积极与下游的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签订长期稳定的供销协议,相互协作搞新产品研发,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实现足额及时交货,并确保稳定质量和优质服务。其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在铝板带箔生产企业周边招商引资,配套下游产品的生产基地如铝质易拉罐制罐制盖生产基地、汽车铝质零部件生产基地、铝质建筑涂层材料生产基地等,减少运输成本,实现信息流、物流的快速互联互通,实现抱团发展。最后,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兴建或者收购下游相关铝制品深加工生产线(如涂层线、冲压折弯、拉丝、阳极氧化等深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走协作化发展之路,切实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