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综合体换乘空间通达性设计初探

2016-01-19席培娟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期

席培娟

摘 要:从空间句法概念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影响换乘空间通达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厦门地铁一号线探讨了综合体换乘空间通达性设计措施。

关键词:空间句法;轨道交通综合体;换乘空间;通达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2.131

地铁换乘空间作为地铁网络构建的核心,其通达性直接影响着地铁网络的运行效率。而空间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理论,以其具有的利用率高等特点,成为了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基础。将通达性与空间句法有机整合,不仅能提高换乘空间的畅通度,还能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1 空间句法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空间句法由英国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的比尔?希列尔首次提出。时至今日,该理念已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所谓“空间句法”,是指运用数学计算的方式计算空间与空间的通达性。其除了关注局部空间外,还侧重于整体空间通达性的设计。随着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在城市住宅区、地铁线路规划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影响轨道交通通达性的主要因素

2.1 轴线

轴线主要是指在同一平面空间内的线性延展要素,其与隔墙端点相切。在实际中,两个端点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该空间的可视范围,也决定了乘客在换乘空间中的寻路范围,比如步行距离、路线直接性等。在轨道交通综合体中,换乘直接性常由线路换乘空间的组织方式所决定,如果阻碍过多,则一定会影响乘客的换乘效率。

2.2 视域

视域是指在轴线分析的基础上,乘客换乘的寻路行为,具体表现为乘客在换乘空间内的目光所及之处。要想确保换乘高效性,就要在交通方式的组织过程中适当增大大厅的空间面积、空间透明度等,从而为乘客通行提供合适的换乘通道。

2.3 人流量

人流量是影响换乘空间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流可高效通过,则证明该空间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如果人流在某个换乘空间出现滞留现象,则说明该空间的通达性较差。因此,要想提换乘效率,需要合理优化换乘空间的体积等,从而避免滞留现象发生。

3 基于空间句法的通达性设计

为了进一步加强空间句法在换乘空间通达性设计中的应用,笔者参与了厦门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项目,进一步通过实践证明了空间句法在具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3.1 利用空间句法分析项目基地

在设计建设方案前,设计师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了自身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等因素。该项目基地为长方形,整合度最高的位置在场地中央,受基地周边交通的影响,其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从商业区域涌出的人流。

3.2 坚持合理原则,实现规模设计

经分析得到了该项目基地的最高位置,因此,在具体设计中,主要换乘空间应设置在场地中间位置。在此过程中,虽然公交车会对综合体入口的人流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交通换乘的角度看,地下一层的站厅设计规模较大,可帮助乘客更好地实现地铁与公交的换乘。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针对站厅设计,应结合其规模对空间内部功能的分布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如果站厅的空间较大,则可采取内涵型结构;如果站厅的空间较小,则可采取并列型结构。

目前,当换乘空间的人流量增加时,采用内涵型布局结构能明显提高换乘效率,从而避免人流直流问题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通达性;而并列型布局作为中小型城市的主要结构,能更好地满足换乘空间中人流的有效中转,从而提高换乘空间的通达性。

为了确保建筑空间的通透性,建筑的4~7层采用了玻璃外墙,这在突出交通综合体设计重点的同时,还美化了建筑的空间形态,体现出人文性的特点;建筑地下1层的平面设计主要根据公交站的换乘情况设计,将东、西两侧设计为了商业街,并设置了相应的流通通道,从而规范了整个空间布局;对于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主要采用空中连廊、高架平台等多元化设计,从而为乘客带来更多的现代感、层次感,特别是广场的大尺度设计,可使匆忙换乘的乘客享受空间设计的美感,使综合体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作用。

3.3 融合空间句法理论,提高通达性

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分析整个设计方案后发现,项目基地东、西侧接近高档别墅区的道路具有较高的通达性,项目基地东侧公交车出、入口与商业街的通达性较差。由于基地中间商业部分的整合度较高,其空间通达性较好。通过对厦门市地铁综合体方案的设计发现,对于换乘空间设计,需要结合其对整个综合体的影响,并将此作为基点,合理组织换乘流线,从而不断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促使轨道交通综合体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间句法作为一种新理论,在提高换乘中心设计通达性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明确影响换乘中心通达性的因素,掌握综合体与周边建筑、道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坚持合理原则,完善换乘中心内、外部空间的设计,协调换乘中心与综合体的关系,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群,马林兵,曹小曙,等.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通达性演变研究——以广佛地铁为例[J].经济地理,2015(03).

[2]董玉香,李禧婧,刘刚.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铁站换乘空间通达性初探——以北京西直门地铁2号线换乘空间为例[J]. 华中建筑,2015(06).

[3]郭谦,吴殿廷,邱研,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04).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