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智慧 继往开来 决胜攻坚

2016-01-19王晓霞

中国扶贫 2016年1期
关键词:闽东宁德集体经济

王晓霞

2015年12月6日至7日,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座谈会上指出: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早期开展扶贫实践的地方;“宁德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成功典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宁德市委、政府将如何汲取智慧、继往开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本刊记者专访了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

《中国扶贫》: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宁德在摆脱贫困上有了新思路,开创了新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廖小军: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在他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打下了深厚基础。

一是理清了扶贫工作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他立足宁德当时落后贫困的客观实际,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树立“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提倡“经济大合唱”的全局观点,为加快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注重“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选准扶贫开发路子;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增强扶贫攻坚的韧劲;坚持“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脱贫工作;注重发挥党的核心力量,为夺取扶贫开发事业的胜利提供组织保障,为闽东加快发展、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二是鼓舞了士气,坚定了摆脱贫困的信心。当时宁德多个方面处在全省“老九”托底的位次,当地干部有些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人穷不能志短”,极大地振奋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坚定了发展信心。三是解决了一批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区100来个乡镇他跑了80多个,4个不通公路的偏僻特困乡走了3个,地委、行署几套班子成员都建立了固定的扶贫挂钩点,地直各部门继续派出扶贫工作队,扶贫2万户、脱贫1万户,实现了巩固温饱14万户的目标任务,全区累计脱贫率达94%。

《中国扶贫》:在宁德百姓间,流传着习近平同志当年“三进下党”的故事,请您给我们讲述一下。

廖小军: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期间,有很多与扶贫有关的感人故事,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三进下党”。

下党乡1988年建乡后,乡领导班子最愁的就是如何打通进出乡里的通道,如何让百姓摆脱贫困。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同志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来到下党乡,没有休息,直接开座谈会。由于天气炎热、条件简陋,开会、吃午饭只能在鸾凤桥(村里的一座古廊桥)下。第二天,他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拍板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建设水电站。

数日后,习近平同志又一次来到了下党乡。那是1989年7月21日晚,下党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习近平同志冒雨走了1个多小时,才赶到受灾最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灾情,给灾民很大鼓舞。

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省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再次来到下党乡,查看了下屏峰村的灾后重建新村面貌和村里的公路桥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发展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当地修建机耕路和发展生产。在他的协调下,下党乡经杨溪头村与浙江庆元县的对接公路于1998年建成通车。

对下党乡的未来,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叮嘱再三:“下党的发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他要求,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摸情况、想法子,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一步一个新台阶地发展。

《中国扶贫》: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谈到调离闽东地区时,习近平同志说:“对脱贫事业这个需要几代人努力的浩大工程来说,我的努力时者甚短,功者甚微。”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后的25年里,宁德的脱贫工作如何继往开来?取得了哪些发展?

廖小军:习近平同志离开闽东后,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继续把扶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闽东的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现有的低收入人口14.5万人(其中,国定贫困线以下11.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当年的30%降至现在的4.26%,探索出一条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始终坚持协作配合,促进县域协调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帮扶到户,农户脱贫步伐加快。三是始终坚持整村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比如,20多年来,仅“造福工程”就累计完成7.7万户、35.6万人的搬迁任务,使3000多个边远偏僻自然村得到整村搬迁,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旧家”搬迁到宜居宜业的“新居”。

《中国扶贫》:当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指示给了您哪些启迪?请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您的体会。

廖小军:习近平同志在推进宁德的扶贫开发工作中,不仅身体力行,夯实了闽东的扶贫基础,改变了闽东的落后面貌,也带给我很多深刻启示:

启示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扶贫与扶志相兼顾,不断增强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扶贫先扶志”“弱鸟可以先飞”,这些重要论述给我的启示就是,扶贫必须先扶志,只有进一步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扶贫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启示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韧劲。习近平同志当年认为:“闽东的变化,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令人眩目的变化,而是凝聚着全区人民心血的渐进、累积式的变化,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我们认为,扶贫工作只有着眼扶贫发展全局,避免短视行为,着力打基础、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功。

启示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同志把坚持群众路线看作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实践证明,只有动员更多群众参与,扶贫工作从少数人做多数人的工作,转变为多数人做自己的工作,才能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大扶贫”工作氛围。

启示四: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和集体经济双丰收。习近平同志在《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一文中指出:“在扶贫中,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否则,整个扶贫工作将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强大的动力,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也就有丧失的危险。”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开发事业的核心来抓,扶贫的成果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国扶贫》: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宁德将如何贯彻落实?

廖小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一号召,与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期间提出的“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体现了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扶贫工作。对宁德而言,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溪畲族村的重要批示和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汪洋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攻坚拔寨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拟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立精准脱贫示范区,通过积极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努力做到“三个走在前面”,即深化精准扶贫要走在全省前面,健全脱贫机制要走在全省前面,探索试验要走在全省前面,确保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要多措并举,确保贫困建制村整村脱贫摘帽。全面落实“六项百分百责任制”,组织实施好省级扶贫重点“六县摘帽”、贫困建制村“百村致富”、边远自然村“千村搬迁”、贫困低收入群众“万户脱贫”等“六百千万”工程。落实村财增收项目,力争绝大多数村年财收入超10万元,彻底消除“空壳村”。加大搬迁支持力度,组织实施1160个边远自然村(累计1.68万户、7.16万人)整村搬迁“造福工程”。

要攻坚克难,确保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围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采取结对帮扶、就业培训、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推广“民富中心”农村金融创新平台、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一定解决好生产缺依靠、就业缺技能、发展缺资金、返贫缺保障等难点问题。

要强化督查,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我们要强化军令意识,做到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完成时限更加明确、帮扶措施更加明确,一定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这场攻坚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以学习《摆脱贫困》一书为契机,不断传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科学谋划宁德“十三五”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宁德“十三五”发展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闽东宁德集体经济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Effect of the PTO damping force on the wave pressures on a 2-D wave energy conver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