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闽侯赤坪里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2016-01-19王衍勋

福建地质 2016年2期
关键词:钼矿硅化斑岩

王衍勋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

闽侯赤坪里钼矿为福建熙岭—廷坪地区矿产远景调查*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码:1212011120879)。新发现矿点。该区研究程度较低,仅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该区进行1∶5万廷坪幅区域地质调查。由于缺乏深入的工作,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认识尚不够。根据项目实施成果,对赤坪里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进行探讨。

1 区域地质概况

闽侯赤坪里钼矿位于福安—南靖北东向断裂带的北段[1],地处闽东火山断坳带内[2],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作用,特别是燕山期火山-岩浆侵入活动,各种断裂构造发育。

区域上出露地层有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晚侏罗世长林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园组、早白垩世小溪组、黄坑组、寨下组*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省区域地质志,2011。。其中,中生代火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燕山晚期中酸、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福安—南靖断裂控制着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点)的分布[3]。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出露南园组第三、四段(图1)。

南园组第三段:岩性为(流纹)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主要由晶屑(石英8%、斜长石20%、黑云母2%)、玻屑及火山灰(70%)组成,玻屑及火山灰被长英质、水云母矿物取代;流纹英安质含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屑)直径为0.2~15 mm,其中大于2 mm(角砾级)约占岩石总量的15%,角砾(岩屑)成分有凝灰岩、流纹岩等。

南园组第四段:岩性为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角砾、岩屑成分均为凝灰岩,仅粒度存在差异,呈棱角-次棱角状。角砾粒径为2~20 mm,占岩石总量1%~5%。岩屑粒径为0.2~2 mm,约占岩石总量5%。晶屑含量约占岩石总量5%,其余为火山灰;流纹质火山角砾岩,角砾含量为20%~50%,主要成分为凝灰岩,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粒径一般为2~20 mm,个别大于5 cm。

2.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出露相对较少,主要呈岩株、岩脉状产出。岩性主要有晚白垩世花岗斑岩,以及一些沿裂隙侵入的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等。

晚白垩世花岗斑岩:新鲜岩石为浅肉红色,风化岩石呈灰白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15%~25%,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粒径为0.4~4 mm,基质为显微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该区出露岩体规模较小,推测深部有隐伏岩体,地表岩体内外接触带具较强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等,矿体产于隐伏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中。

2.3 构造

该区位于福安—南靖北东向断裂带的北段,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作用,特别是燕山期火山-岩浆侵入活动,各种断裂构造发育。其特点是断裂走向呈北东向、北西向2组方位,并成带分布,不同方位的断裂性质各异。

北东向断裂:是区内最为发育的一组断裂(F1~F4),多属于平推逆冲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性兼扭性。断裂长几百米至十几千米(区内),走向北东25°~45°,倾向北西,倾角为60°~85°。

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F5、F6)走向为北西310°~320°,断裂面倾向以北东为主,倾角陡,多属扭性兼张性特征,被北东向断裂切割。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弱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地表蚀变较强,尤其在岩体内外接触带,由内向外依次为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垂直方向蚀变自下而上为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绢英岩化。与钼矿关系密切的为绢英岩化、硅化。

2.5 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已开展1∶1万土壤测量,其中XHHT-7为区内主要组合异常,异常呈近圆形分布。以Mo、Cu元素为主,伴有Zn、Ag、Bi、W、Sn元素异常。Mo、Cu为面状异常,面积大,在空间上,Mo、Cu元素分离,Cu异常环绕Mo异常分布。各元素异常存在明显的W、Mo、Sn-Cu、Bi、Zn、Ag分带性(图2)。

Mo异常浓度分带清晰,梯度变化不均,具多个浓度内带,但浓集中心不明显,Mo含量最大值为390.7×10-6;Cu异常具浓度分带,但浓度梯度变化平缓,内带面积小,Cu含量最大值为108×10-6;Sn异常面积大,区内2个异常分别与Mo、Cu异常套合,但浓度梯度平缓,仅具小面积的浓度中带;W异常面积与Mo异常相当,且套合好,但仅具浓度中带。Zn、Ag、Bi异常较为零碎,面积相对较小,多套合于Cu异常上,个别Bi异常出现在Mo异常浓度内带。XHHT-7组合异常位于南园组出露区,根据异常的元素组合与空间分布特征,结合ZK001底部角岩化热变质,推测异常区存在隐伏的斑岩体,具有较好的寻找钼矿前景。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形态、规模

根据矿区地质成果,圈出6个钼矿体(Ⅰ、Ⅱ、Ⅲ、Ⅵ、Ⅶ、Ⅹ),4个低品位钼矿体(Ⅳ、Ⅴ、Ⅷ、Ⅸ),各矿体大致呈北东向脉状展布。其中Ⅳ、Ⅶ为主要矿体(图3)。

Ⅶ矿体:呈透镜状,地表由BT5控制,深部由ZK001控制。矿体长约275 m,最大斜深为412 m,厚度2.11~6.00 m,平均厚度4.06 m。Mo品位0.043%~0.087%,平均品位0.064 1%。该矿体两侧为低品位矿体,往深部低品位矿体分叉,长约275 m,最大斜深412 m,厚度1.21~7.21 m,平均厚度4.92 m。Mo品位0.024%~0.042%,平均品位0.033 5%。矿体顶底板岩性为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岩。

Ⅳ矿体:呈脉状,地表由BT5、BT7控制,深部由ZK001控制。矿体长度约615 m,最大斜深250 m,厚度1.20~14.21m,平均厚度6.59 m。Mo品位0.032%~0.063%,平均品位0.050%。矿体顶底板岩性为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岩。

3.2 矿石特征

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镜铁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等。大部分辉钼矿呈鳞片状沿构造裂隙充填,集合体沿单一方向延长(细脉状构造)。少部分辉钼矿呈鳞片状散布在岩石中。

矿石呈晶屑凝灰结构、鳞片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以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局部具团块状构造。矿石类型简单,基本为辉钼矿型。

4 矿床成因类型与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类型

(1)该矿区处于闽东火山断坳带中段,在其东北段已发现有福安赤路中型斑岩钼矿床,成矿背景与该区相似。矿区钼矿化主要呈细脉状,矿体品位不高,工业品位矿体较少,但低品位矿体厚度大,具有全岩矿化特征。

(2)矿区钼矿体出露地段东侧,局部零星出露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小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具较强的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蚀变,可能为成矿岩体局部出露,推测成矿岩体主体隐伏于矿区深部。

(3)矿区在钼矿体出露地段及其西侧,土壤异常呈明显的从高温元素组合(Mo、Sn、W)到中低温元素组合(Cu、Pb、Zn、Ag)的分带,反映具有从高温到中低温的矿化分带特征。

(4)矿区围岩蚀变具明显的分带,平面上自钼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垂向上自钼矿体由上而下,蚀变为绿泥石化、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

(5)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侏罗世岩浆热液,成矿部位为岩体内外接触带。浅成或超浅成岩浆作用和气液活动促使围岩蚀变,成矿元素迁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该区处于有利于形成斑岩型钼矿的地质环境,成矿与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体有关,成矿部位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具全岩矿化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属斑岩型钼矿。

4.2 找矿标志

(1)区内地表总体覆盖较厚且风化较强,较少见到矿体的原生露头,仅局部见到辉钼矿化,可以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2)区内矿体多数与异常相吻合。Mo土壤异常浓集中心指示矿化或成矿有利地段。

(3)区内矿床总体剥蚀程度较浅,近矿围岩蚀变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可指示隐伏矿体的分布。

5 找矿前景分析

闽侯赤坪里钼矿地处闽东火山断坳带内,位于福安—南靖北东向断裂带北段。区内土壤地球化学Mo异常面积大,浓度分带清晣,见多个浓度内带,Mo最高含量390.7×10-6;矿化蚀变强,具有带状蚀变分带,且具全岩矿化;圈定6个钼矿体,4个低品位钼矿体,矿体厚度最大为14.21 m,Mo最高品位0.094%;分析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斑岩型钼矿,推测具隐伏成矿岩体,在岩体内外接触带可能发育良好钼矿体,具有寻找钼矿良好前景。

本文资料主要引用“福建熙岭—廷坪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工作成果,系集体劳动成果。成文过程得到陈金良、林志明高级工程师的悉心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1 陈毓川,王登红,朱裕生,等.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5.

3 黄昌旗.福建福安赤路—宁德九曲岭地区钼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福建地质,2009.28(4).

猜你喜欢

钼矿硅化斑岩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浅谈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鄂东南铜山口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CSAMT在豫西栾川某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小秦岭钼矿成矿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利用方向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