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接触“中国速度”
2016-01-19艾照洁
艾照洁
摘 要:高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8×104 km。以高速铁路为骨架,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104 km以上,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相邻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1~2 h的交通圈,“坐地日行八万里”将不再是梦想。
关键词:高铁;营业里程;运行速度;检修流程
中图分类号:F5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1.039
1 检修原则
2015年的暑假对笔者来说是难忘的,也是极具意义的。笔者利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来到太原动车组运用所,在与“中国速度”零距离接触后,切身感受到了中国高铁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了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方向。虽然笔者在这里的时间比较短,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动车组检修流程和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项工作可以用“安全、严谨、规范、标准、创新”这10个字来概括。
1.1 安全
笔者第一天的工作就从“安全”开始。师傅们就像学校里的教师一样,拿着“安规”逐字逐句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作业规程,并带笔者到检修作业现场熟悉作业环境,认识警示标志。进入作业现场后,要戴好安全帽,车下作业时要注意钢结构零部件,严禁无防护带电作业,在高层平台作业时,脚下要踩实、踏稳……在这里,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良好的安全意识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1.2 严谨
太原动车组运用所就像是太原铁路局动车组的“体检中心”,主要负责动车组的一级修、二级修、专业维修和动车组运用等检修任务。与正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每天入夜才是动车组运用所最忙的时候。当一组动车车轮缓缓升起时,电子设备中的23个探头便开始工作。别小看这台设备,1 mm的小裂纹它都能检测到。任何微小的裂纹都有可能扩大,所以,工作人员工作时要认真、仔细,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以防发生安全事故。除了要检测车轮外,整车的检查工作也同样重要,也需要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确保运行安全,列车要先以不超过5 km/h的速度通过诊断库。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正常情况下,机器是不会报警的,如果出现报警提示,那么,待车辆进入检修库后,检修人员将会人工复合。
1.3 规范
在动车组检修系统中,素有“动车组质量无小事,动车组安全为天”的说法,细小的螺栓问题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任何一道作业工序都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决不能有任何疏漏,不能简化,更不能擅自改动。动车组每运行4 000 km,或车下停运48 h,都要做一次一级修。随着动车行走公里的增加,还会有二级修和三级修来完成各种深度维修保障。如果途中有突发问题,列车回到库内后将重点检修,严格质量验收,确保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零部件都得到基础维护和保养。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实行最严格的台账式管理和质量检验,以确保每一列动车组的质量,使其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1.4 标准
在检查动车组时,所有部件必须整齐摆放,所有小零件必须按规定放置。维修工具必须由车间配备,严禁自带工具,以防将工具遗落在车体内造成安全隐患。在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标准,要将“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落到实处。另外,每一辆动车组都有自己的“病历档案”,其中包括一级修作业竣工单、关键部件更换等14项检修记录,从作业流程编制到技术改造管理等都做到了细致、完善,达到了标准化动车所的要求。
1.5 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源动力。在太原动车组运用所实践期间,笔者认识到现代化高铁快速发展的背后需要精湛的检修技术。过去依靠人工锤敲、手摸、眼看、耳听、鼻闻的传统检修作业流程已被检测精度和作业效率更高的现代化检修手段所代替。在监测工作中,由7个监控系统构成了动车组故障地、车、地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定期下载动车组数据,分析、预判动车组的隐性故障,并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完成检修作业、查找故障点,从而实现安全风险智能预警,以科学的检修流程和作业制度确保运用动车组的安全。
2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笔者亲身实践后,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动车组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切实感受到了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来之不易。中国高铁的今天并不是终点,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2.1 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
大多数人关注的是高铁的速度,因为只有速度才可以缩短空间距离。在动车组运用所里,工作人员也谈论速度问题,但他们与其他人谈论的方向不同。因为速度与设备质量是成反比的,它会直接增加动车组的检修难度。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有完善的动车组检修机制外,还需要健全合理、有效的应急机制。目前,高铁的应急预案从设计到处置过程大多是根据高铁的特定情况假设现场场景来定的,所以,有些预案只是预想并没有经过实践验证,而且应急设备的安全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2.2 建立专项周期修制度
在现有动车组一、二级检修的基础上,仔细调研动车组功能性故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动车组设备功能专项周期修制度。笔者在与动车组检修现场作业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并不是检修得越勤、修理范围越大就越能减少设备故障,相反,频繁的拆装容易引发更多故障。所以说,装备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制造决定的,除非对装备实施改进性检修,否则检修工作对许多故障是无效的。鉴于此,可以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制度,保持和恢复装备固有的可靠性,消耗最少的检修资源,运用逻辑判断分析方法确定所需的检修内容、检修类型、检修间隔期和检修等级,从而实现优化检修的目的。
2.3 创新管理模式
太原动车组运用所以“卓尔不群、永站排头”为核心,形成“确保动车组安全,做到99%好不行,必须做到100%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引导职工自觉、主动地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事实表明,先进的技术不能代替落后的管理,先进的管理也是生产力。在工作过程中,部门领导要根据业务技能、作业质量对所有岗位实行动态等级管理,真正实现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从而调动职工按标作业的积极性,让职工有认同感,增强他们的企业归属感。
3 结束语
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国家“名片”,成为了助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动车组运用所学习期间,笔者不仅学到了丰富的高铁理论知识,还亲身感受到了我国高铁发展的丰硕成果,相信高铁建设将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变化。另外,科学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高铁技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一重任必将落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身上,也必将成为年轻人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目标。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