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教育编辑的创新

2016-01-19张性阳

出版参考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辅选题教材

张性阳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编辑经验告诉大家:如何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抽身而出,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热词:教育编辑 创新能力 提升

“全国出版吃教育。”这是业内人士对整个出版界的一个囫囵评价,虽略有夸张,但亦有其道理。一般而言,教育编辑部是一个出版单位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肩负着让整个出版单位员工吃上饭、吃好饭的责任。但是,从事教育出版的编辑,在编辑领域却是一个特殊而另类的群体。因为教育出版受制于教育政策和销售渠道,个体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中的作用被大大弱化,有些编辑则直接沦为案头的编辑加工匠,工作无外乎约稿、看稿、发稿,而选题策划、营销推广等与市场有关的元素都无需过问。因为这种工作属性,教育编辑被以偏概全、一视同仁地认为背离了编辑职业的工作核心,便成了不会创新、只会加工的代名词。

事实上,教育编辑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和工作技巧,也有其自身的创新点与创新实践,只是不像纯市场书编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已。当然,如何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抽身而出,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是教育编辑应当加强修炼的一门功课。教育编辑到底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将近十年的教育编辑经验来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未雨绸缪,提高效率,为创新节约出思考的时间

众所周知,教育出版尤其是教材教辅出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周期短、时间紧、发稿集中。一般情况下,教育编辑的工作集中在6个月,分别是每年的6-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正好是秋季和春季两学期开学前的3个月。一年的工作集中在这6个月中来做,可想而知编辑的任务有多重,而教材教辅开学前到书的红线就摆在那里,对编辑而言完全是利用时间倒推机制来完成任务,发稿的节点定了时间,根本不管作者的交稿时间,因此加班加点就成为常态。教育编辑在这6个月中,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奔跑,精疲力竭,还往往容易出现差错。这几个月之外,编辑们往往迫切需要休息,心理上容易出现过度放松的状况,时间就浑浑噩噩过去了。如此这般,年复一年,一些对自身要求不高的编辑就彻底沦为了案头编辑加工匠。

我的经验则是早人手,提前了解教学大纲的变动情况、教材修订情况和考试改革情况,提前与作者沟通选题思路,确定原有选题的修订重点并明确时间,然后根据手头产品到货时间的要求排好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做毕业班的(六年级、九年级、高三用教材教辅),接着做纯市场零售的(先到货先销售,对零售市场影响较大),最后是系统发行的(如上目教材、教辅)。这样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给自己节约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有心思去思考如何创新。

二、关注教育政策,提高市场敏感度,为创新提供大方向

有了思考如何创新的时间,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想出创新的高招,更不代表创新出的选题符合时代教育政策,契合市场需求。创新不是盲目的,不是无的放矢的,而应该是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出版编辑应该时刻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提高市场敏感度,为自己的选题创新提供大方向。

教育政策既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又包括地方教育政策,比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动向、专题教育纲要的发布、考试政策的变化等,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会通过文件或公告的形式公布,里面往往包含很多重要的信息。教育编辑应该收藏教育部网站、省教育厅网站和省内有望开展业务的地市教育局的网站,关注教育最新动态,了解最新教育形势,把握教育大政方针。只有做到这样,教育编辑才能胸有成竹,把教育万象包藏心中,沉淀、酝酿,终会生发出创新选题的萌芽。

2009年起,山东省教育厅开始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吹响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号角。作为教育出版编辑,我们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顺势策划、推出了《c素质教育读本》丛书,从德育、科普、安全、美学等不同角度向孩子们传递素质教育理念。本丛书一经推出,深受市场欢迎,并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丛书年发行量超过10万套(90万册),可以说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提高社交能力,学会整合资源,由点及面地深入挖潜

教育编辑经常与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打交道,每个学科一定都有几个核心教育专家、教研员和核心作者。教育编辑不能只是走过场式地开会、约稿、审稿、出版、支付稿费,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事实上,任何工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即使是公事,具体到办一件事,也是和具体的人在打交道。因此,编辑社交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作者的创新能力。编辑应该本着真诚的服务态度、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作者沟通交流,把作者当作朋友来交,不仅仅关心工作,还要关心生活乃至家庭,寻找共同的爱好,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这些作者掌握着大量的教育一手信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旦为编辑所用,稍加整合,就可能是一套非常不错的选题。

以一家民营文化公司为例:该公司2008年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经营上捉襟见肘的文化公司,从2009年起进入教辅出版领域,利用与一名生物教研员的良好关系开发了生物、地理两科中考类试卷,当年就获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立刻整合资源,充分挖潜,由点及面,迅速组织出版了全科中考试卷,后来还陆续出版了全科的中考辅导图书,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已经成为中考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经济收益自然颇为可观。

四、苦练基本功,提倡专业化,营造业务探讨的良好氛围

教育出版涉及多个学科,编辑应该提倡专业化。例如:化学编辑就应该有化学背景,数学编辑就应该是数学专业毕业,如此业务对口才能使编辑对学科知识更加了解,也能使编辑和专家、作者交流时有共同语言。在专业化的基础上,编辑应该苦练基本功,包括学科知识、编辑知识,既要做一个学科专家,又要做一名编辑专家。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对学科选题拥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判断力,才能从编辑角度引导作者适应市场,适应读者需求。

另外,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编辑应该有自己的小圈子——业务探讨的小圈子,可以有同事,也可以有作者,经常凑到一起聊一聊学科动态、选题思路或者市场需求。这种平常随意碰撞擦出的火花,往往经得住时间的磨砺,最终被市场证明。当然,这种业务探讨可以是务虚会,只交流灵感和创意,或者说进行头脑风暴,不受常规思维的限制。出版单位尤其是教育出版单位,更应该有这样的业务探讨氛围。即使单位没有,我们编辑自己也要想办法建立起来。

五、细化方案,落实执行,把工作由虚转实

创新不是停留在思想上,而是需要落实到行动中。出版更是如此。如果不付诸实施,任何选题创意都只是空中楼阁。作为教育编辑,如果我们把上述几件事做好,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优秀的选题创意喷涌而出并初步具备可操作性。如此,就需要编辑细化方案,落实执行,把工作由虚转实。

一个选题,从最初的选题创意到最终的落实,有很多环节,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一般情况下,一个选题提出来,编辑要调研市场上同类选题的数量、销量、优劣点,要考虑作者的选定、出版周期、成本控制、排版设计,还要考虑销售渠道,甚至要考虑到退货的风险等。这个过程,才显出编辑的真实功力,也考验编辑的协调能力。

2012年,结合教育部出台的《书法指导纲要》和当前教育行业一直重点推崇的“诵读经典”,我们策划出版了一套《诵读与写字》教材,同时配套出版了一张光盘,打包销售。光盘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聘请播音员录制的范读音频,配乐播放,解决了部分教师及学生普通话不标准,学生无从学习规范读音的问题;-部分是聘请书法名家录制的书法演示视频,每个范字从起笔到收笔,既有视频演示又有评论讲解,解决了现在书法课师资力量薄弱、师资不均的难题。基于这两点,本套教材一经出版就受到很多学校师生的欢迎,当年发行量就超过了1万套。这套教材策划之初,我们也曾畏难于音频、视频的录制,一度曾想放弃,但经过仔细推敲、细化方案、认真落实,最终拿出了可行的方案,并顺利出版。

综上,教育编辑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个案头编辑加工匠,而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教育出版尽管受政策、渠道的影响很大,各种限制条件繁多,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处处留心,多加揣摩,教育编辑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并一定能通过创新把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教辅选题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