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最难的是缺少器官捐献
2016-01-18王学浩
王学浩
如今,大部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已经成熟,然而,“供体不足”,也就是缺少器官捐献,始终是横亘在所有器官移植患者面前的一堵高墙。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新闻:严重肝病患者急需肝移植,他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患者成功获救。在医学上,这种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者的手术,称为活体肝移植。如果捐肝的人和接受肝脏的人之间有血缘关系,称为亲体肝移植。在器官捐献稀缺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为很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仍有很多病人无法接受亲体肝移植,捐献器官稀缺的问题仍需要更多人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肝移植患者的“三道坎”
目前,仍有许多人对于器官捐献认识不足。在那些焦急等待供体的肝移植患者面前,有着三道难以逾越的“坎”:肯不肯、能不能、做不做。其中,患者和家属关注的通常都是最后一点:做不做!也就是,手术能不能做起来,医生的技术水平如何。实际上,肝移植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真正的问题,还是移植肝脏的来源问题,也就是“肯不肯”和“能不能”的问题。
“肯不肯” 也就是“肯不肯器官捐献”。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患者(家属)肯不肯捐献器官,这是最主要的;医生肯不肯说明,这也很重要。每一天在各家医院都会上演不同的生离死别,这其中,有心脏死亡者,也有脑死亡者。大多数人生前不会提出遗体捐献,而病人家属及主管医生更不会主动提及这个问题。事实上,脑死亡者是大脑功能永久性丧失,没有了自主呼吸,没有复苏的可能,但仍有心跳。如果捐献器官,确实能救其他人的生命。但是,如何让患者家属理解脑死亡,自愿捐献器官,是最困难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次组织专业讨论,让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症监护病区的医生更好地了解器官捐献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重要意义,以及严格的流程。通过红十字会和媒体进行积极宣传。近年来,自愿捐献器官的人越来越多,给众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能不能” 客观上,并不是每一个捐出的器官,比如肝脏,都适合移植。曾有父母“暴走捐肝救孩子”的报道,这样的新闻透露了一个信息——不是所有的肝脏都适宜用于移植,哪怕捐献器官的人似乎“健康”。比如患有脂肪肝的人,如果是重度脂肪肝,如果捐献者本身还患有某些严重疾病,捐献的肝脏移植给接受方,可能是一场新的灾难。如何快速准确鉴别出合适的供体,是对移植医生技术水平的考验。医生首先要严格评估,自愿捐献器官者是否符合捐献标准,他/她的肝脏情况、肝功能,是否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经历,是否有过心跳呼吸骤停15分钟以上,此前的药物使用情况,身体基础指标等。然后才能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捐献器官。
“做不做” 通过以上两道坎,医生才能够接受捐献者的器官,并给患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经接受40位心脏死亡者捐献的肝脏,为终末期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对器官捐献的进一步理解,会有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