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培养方法
2016-01-18朱婉华
朱婉华
幼儿的良好行为品质,是指幼儿在游戏、学习、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能促成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行为,其中包括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和自立生活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遵守规则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珍惜资源和热爱自然的品质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首要目标。
幼儿期,正是幼儿行为品质最初的形成时期。当前,影响幼儿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在家里受到家长过分的保护、溺爱;二是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常常更为偏重幼儿在吃、穿、玩及智力方面的投资;三是幼儿园虽已非常重视在日常分散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但还存在着所行方法不够有效、家园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应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
一、让幼儿了解并努力践行社会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将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通过幼儿可接受的各种形式,如讲故事、手偶戏、情景表演、看动画、看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作介绍,将大道理具体化,将其融汇在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形象中,让幼儿乐意去模仿学习。
心理学实验证明,纠正一个不良行为习惯,比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要困难得多。所以,教师要让幼儿一开始就知道应怎样做,不要等养成了坏习惯再去纠正,如对日常生活的训练:不乱扔垃圾、整理玩具、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活动等,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有益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友爱合作精神。
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幼儿还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培养不能只依靠讲解示范,可以创设情景,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角色里进行良好行为品质的培养。
1.利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幼儿由于生活经历有限,只会做一些模仿动作、玩些简单的游戏。但只要引导适当,教师同样可以让他们进入“角色”,从而分清行为的对错。如幼儿刚入园时,不习惯集体生活,哭着吵着要回家或者要求送其入园的大人陪伴。这时教师可利用角色游戏来诱导幼儿,启发正哭着的幼儿:“你看,娃娃没人带他玩,你去做他的妈妈,和他玩好不好?你再为他做点饭、喂喂他。”这样就把幼儿引入了角色,转移了注意力。这样的游戏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促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2.发挥社会性角色游戏的特点,加强对幼儿的行为训练。集体环境对行为品质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集体生活、一致的规范化要求、周围人的榜样效用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由于当前幼儿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幼儿在家里都处于受宠地位,很少遇到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往往使幼儿把握不好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因此,怎样使幼儿学会过集体生活,处理好与同伴间的关系,培养热爱集体、尊重并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就成为行为训练时的重要内容。如在组织幼儿玩“西式餐厅”游戏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先分好角色,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如扮演厨师的幼儿要动手做“西点”,扮演服务员的幼儿要摆好“食品”、礼貌招呼客人,扮演收银员的幼儿要学会“收钱”“找钱”,扮演客人的幼儿也要注意用餐时的文明礼貌等。游戏活动逼真地再现出他们所担当的角色特点,到“西式餐厅”打烊时,再让幼儿们一起动手整理餐厅玩具,同时表扬积极参与整理并摆放有序的孩子,让幼儿们都把整理任务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整个游戏过程中体现了合作的精神,使幼儿们初步形成集体观念,还可让他们在自己决定行为的环境中,进行行为训练。在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使他们学会当个人需要和他人需要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处理,教育幼儿要懂得谦让,学会尊重人、关心人。
3.把角色游戏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把角色游戏和幼儿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选一两位“小大夫”“小护士”,检查同学们的指甲、服装和头发卫生等。幼儿从各自的角色出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行为训练,改变以往什么都依赖老师的现象。这样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既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爱集体、讲卫生等良好品质。
另外,观察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也是幼儿学习行为方式、发展社会性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作用,充分重视榜样作用的一致性,要求幼儿身边的成人特别是家人、教师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双方积极沟通,保持家园教育同步,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能使幼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养成健康、安全生活所必需的行为习惯。◆(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幼儿园)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