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密感的杀手

2016-01-18李雪

家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怨气防御机制失联

李雪

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新闻出现:“妻子辛苦赚钱养家一心供丈夫在外读书,熬到丈夫毕业,丈夫却出轨要求离婚。”对此,大众和媒体一致的声音是谴责:“这种男人忘恩负义,无耻之徒。”可道德评判能解决问题吗?

只有找到亲密感的杀手,才能杜绝这样的新闻再次出现。

责任是亲密感的第一个杀手

两性关系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亲密关系。为什么叫亲密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义务关系?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亲密感。作为心理导师,我接触了大量婚姻关系案例。悲剧的现实是,很多中国婚姻都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只是责任关系、义务关系、亲情关系。

亲密变成责任是什么样子?

举个细节,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地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而责任是这样的场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劝说家人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这样的过程中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剥夺母爱等于剥夺亲密的能力

亲密的能力,天然地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但因为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原因造成产假过短,过早隔奶和隔代抚养,以及现代“科学主义”制造的科学定点哺乳定点独立入睡等教育方法,让母亲背离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喂养,不能及时呼应婴儿,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

失联的孤岛们在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发展出各种“防御机制”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此外还有“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若高学识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等等。

亲密是什么?这时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用各种策略维持住关系。

付出是亲密最大的敌人

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关系、维持关系,这是很多婚姻受害者信仰的亲密逻辑。但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付出感必然伴随着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而没有人愿意接近怨气重的人。

不管是婚姻还是家庭,如果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其实是“我不爱这个关系”;若父母对孩子抱怨为对方付出了一辈子,翻译过来就是“我一辈子都没能爱过你”。

猜你喜欢

怨气防御机制失联
火星突然失联,成了“孤独星球”
找回和失联
慰老年诗友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怨气:情感社会学的阐释
手机“失联”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失联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