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削痂植皮在手背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1-17周锐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早期削痂植皮在手背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锐华

(濮阳油田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在手背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背部深Ⅱ度烧伤患者54例,54只手,且烧伤后24 h内入院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组和传统削痂植皮组。观察组患者烧伤后24 h内生命体征稳定即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做好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门诊随访1 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感染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为84.61%,对照组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手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及早去除坏死组织,提高了皮瓣成活率,降低了创面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手功能恢复,是手背部深度烧伤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手背部深度烧伤;削痂植皮;皮瓣成活率

手是人类主要的劳动器官,暴露机会较多,发生烧伤等意外事故的概率最高。在烧伤患者中,手部烧伤占到52.2%[1]。瘢痕形成可引起手部功能障碍,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本研究采用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对26只患手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濮阳油田总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手背部深Ⅱ度烧伤患者54例(54只手),均于烧伤后24 h内入院治疗。其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32.18±4.60)岁;烧伤面积为2%~21%,平均(7.92± 2. 43)%;火焰烧伤33例,热水烫伤11例,化学烧伤5例,电烧伤3例,蒸汽烧伤1例,沥青烧伤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组(26只手)和传统削痂植皮组(28只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烧伤后24 h内稳定生命体征,全身麻醉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做好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削痂植皮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上肢抬高,用止血带固定上臂;切除痂皮,去净坏死组织,电凝出血点止血。松开止血带10 min,观察是否有出血,再次固定止血带后彻底止血。用1.5%双氧水、0.5%碘伏以及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面,然后用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间断缝合固定,并确保皮瓣与创面紧贴后加压包扎。包扎时分开患者手指,用纱布间隔指蹼,以手功能位包扎固定。根据患者情况更换敷料(5~8 d),并检查皮瓣成活情况等,2周左右拆线。复查确定手部创面痊愈后,在医生指导下加强手部功能锻炼,同时戴弹力手套,并坚持门诊随访1 a。

1.3观察指标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情况。根据手感觉及功能改善情况对手功能进行评定:优,即手无畸形,感觉正常,功能正常;良,即手无畸形或仅轻度畸形,感觉基本正常,功能基本正常;可,即手肌力部分恢复,部分感觉及功能恢复;差,即手畸形明显,功能基本丧失。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感染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访1 a,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7例,良15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4.61%;对照组优3例,良11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手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n 皮瓣成活率/%  感染率/%  住院时间/d观察组26  98.54±0.40  1.91±0.33  13.52±2.27对照组28  96.47±0.42  3.21±0.17  17.64±3.08

3 讨论

手部深度烧伤是烧伤中最常见的种类,不管是自溶脱痂后自行愈合或痂下愈合,还是于创面上植皮愈合,都会出现增生,形成瘢痕,导致挛缩而引起手指关节畸形,使手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残疾[3]。传统早期削痂植皮可尽量恢复患者手部功能,降低手部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是临床治疗手背部深度烧伤的常用方法,但手术时间通常是烧伤后4~7 d,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烧伤创面会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且局部纤溶机制受到影响,形成局部高凝状态,促使创面下组织发生进行性坏死。传统削痂植皮术在烧伤后4~7 d进行,创面组织已经加深,手术治疗效果受到影响。24 h内削痂植皮可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减轻炎症反应,促使生长因子的释放,加速肉芽组织形成,有效阻断了烧伤创面的加深,较少真皮组织损害,促进创面愈合[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24 h内削痂植皮的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随访1 a手功能恢复优良比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及早去除坏死组织,提高了皮瓣成活率,降低了创面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手功能恢复,是手背部深度烧伤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柯,邹勇,刘兵.手背深Ⅱ度烧伤24 h内削痴植皮和传统削痴植皮的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6): 791-792.

[2]赖铁军,周南.手背深Ⅱ度烧伤早期削痂植皮治疗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 1255-1256.

[3]杨新蕾,张新合,刘敏,等.早期手术治疗深度手烧伤[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3): 286.

[4]孙乃法,邬香伟.四肢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早期削痂植皮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8): 266-267.

(收稿日期:2015-02-02)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5.067

【中图分类号】R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