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农本草经》一词多义浅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三)

2016-01-17邱新建,罗杰坤,唐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一词多义神农本草经邪气



《神农本草经》一词多义浅析
——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三)

邱新建1,罗杰坤1*,唐涛1,王哲2,张春虎1,崔曼1,3,江菊1,3,赵琳琳1,郑飘1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医科,湖南长沙410011;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一词多义;五脏;邪气;胡随瑜

一词多义的情况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均可见到,在《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1]中亦比比皆是。如何解析《本经》中同中有异的词义,是《本经》阅读中的关键问题。

言文一体,一词多义是《本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最易被误读之处。“讲记(一)”中已提到,《本经》文体是古人的雅言实录[2],雅言不是指文雅,是指上古时期的标准语,即“普通话”的意思。实际上,是用当时流传的口语记录下来,就成了言文一体的文章。表达特征是以“语素”(词素)为单位,即具备汉语的特征。“语素”由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组成,成文非常简洁,绝无泛泛之词。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概念高度统一,一词多义,极易被读者混淆,甚至误以为“虚而不实”。以下初略归纳《本经》中十个使用频率较高且一词多义的词语,见表1。

表1 《本经》中一词多义词语使用情况表

以上术语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直接描述药物功效,一类为药物所针对的具体病症名,都可反复出现在不同药物中。《本经》中每个术语的使用,都是依据具体药物的性能表述不同意义,可谓同中有异,虚而不假。像“轻身”一词用来描述135种药物的药效作用,但绝非怪力神仙之说,其义切实。以下举例说明。

1 “轻身”

《韩非子·解老》云:“无势之谓轻”。“轻身”的同义词有轻快、轻捷、轻爽等。用以描述药物的作用,在柴胡中,其作用是指清气上升,阳气日强而轻身;在车前子是土升水布,逐除有湿之身重;在牛膝是血脉流通无滞而身轻;在天门冬是肺清气充,气足身轻;防风散湿,引清气上达而轻身等。

2 “延年”

原意是志高不老。肾藏志,只有气壮肾足才能志高不老。延年在人参是指气足;在甘草是和脾气;在山药是脾血旺,气血调和;在何首乌是交通心肾,火降水升;在茯苓是脾健不饥,气足延年等。

3 “五脏”

包括治五脏、养五脏、补五脏、安五脏、利五脏、定五脏等。《本经》描述药物对脏腑的作用多言五脏,而具体说心、肝、脾、肺、肾极少,只有五色灵芝,五色石脂,沙参等少数药。因为五脏属阴,为一整体,古人言本草非常讲究阴阳属性,而不是追求“单刀直入”之效。多数药物有顾此及彼的作用,正如清·陈修园[3]云:“凡经言主五脏者皆主阴之药也。”如柏子仁平肝益阴,阴足五脏安;肉苁蓉甘温润阴故养五脏;人参气寒清肺,肺清气旺而五脏皆补;泽泻去湿,湿去脾健,阴血充而五脏得养;枳实得阳明土气而主利五脏,因五脏发展于先天少阴,生长于后天阳明。

4 “益气力”

益者,助也,增也。气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药用不离脾、肺、肾。菟丝子气平,味辛甘,如脂膏,能补精血,气力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而后天足,故能益气力;淫羊藿气寒,寒益肾,辛润肺,肺主气,肾纳气,故益气力;白芍气平益肺,肺清而益气力。

5 “死肌”

原指偏枯不仁,或麻木不仁,《素问·痹论》云:“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王冰注:“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就病因而言,包括风寒湿痹,血痹,恶疮等;就药物而言,如在术(白术,苍术)是指大风在身面,或湿邪侵犯肌肉,术性甘燥而主之;在菊花是指菊禀金秋之气,气平则平木清火而治之;在细辛是指痹在腠理而皮肤死肌,细辛一叶根生,叶柄直上,上交于太阳之药,故辛能治之。在乌梅是指血不灌溉而死肌,梅能和肝气,养肝血而治之等。

6 “止痛”

痛有三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在吴茱萸是指辛温则流利和散,气逆可下,胸腹诸痛可止;车前子则是好生道旁,得土气之用,膀胱气闭则癃则痛,水道不利,土气行则水道通,不癃所以不痛;厚朴气味厚而主降,腹胀满便硬者,浊气上冲头痛,治以厚朴而痛止;芍药气平下降,味苦清心而走血,凡邪气腹痛,小便不利,一切诸痛,用其主之;黄芪甘能解毒,温能生肌,久败之痈疮,皆可使其排脓而止痛。

7 “利九窍”

九窍是指上有耳目鼻口七阳窍,下部大小便两阴窍,九窍宜通不宜闭。在远志气温益阳,阳主升发而利九窍;在大枣阴和阳平,平胃气,甘满中,中气足,九窍通;在蔓荆子是苦味清火而九窍利。

8 “咳逆上气”

肺为金脏有声,任何引起肺气不降的病因都会

出现咳逆上气。药物针对不同原因而起效。在石菖蒲是指润肺,肺润气降,而咳逆上气自平;在桂枝是指寒气伤肺,肺伤气不降,温肺则气降咳止;在当归是入肝养血,入心清火,火不克金而咳逆止;在五味子是以酸益肝,木火收之而止咳逆;在麻黄是治皮毛受寒,温散皮毛之寒而咳逆平。

9 “邪气”

气之在人,和则气正,不和则为邪气。“和”是指阴阳二气处于平衡状态,升降出入协调一致。而气的有余或不足,阴阳偏盛,气机逆乱则是致病邪气。药物“除邪气”是从不同角度辅助正气。如,在人参是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参益气,扶正气充,邪自不能留;在龙胆草是用其气味苦涩,涩类酸,酸入肝敛阳益阴,使惊痫邪气除;在桃仁是指桃为肺果,其仁治肝,肝气和平,加之仁藏生气,所以能使邪气自散;在木香是指交感天地之气,上下相通,地气四散而邪气除。

10 “益精气”

广义的“精气”是由战国时期宋研、尹文提出,原指构成万物的本原。《管子·业内》云:“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益精气”是指益精补髓之意。就本草而言,在肉苁蓉是指甘温益肝肾,滋阴,

以上说明古圣观天地万物,凝神生智,表达方式言简意赅,这从另一方面反映经典的神圣所在。所以,《本经》用药的原则在于格物用药,而不是生搬硬套功效主治,正如清·张志聪所倡导的“物以穷其性”。但无论是一词多用,还是一药多用,均不可不解,也不可过解,不解则误以为言之无物,过解则易成臆测之患,不少曲解经文也多由此而来。

总之,通过归纳举例,希望初步了解,打开《本经》一词多义这个黑匣子的钥匙就在每味药的“形色气味与寒热”之中,只要读者不溜之而过,通过静心、细心、耐心的阅读,一定能看到《本经》的本来面目,传承其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邱新建,罗杰坤,唐涛,等.《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浅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一)[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6):24.

[3]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M].伍悦.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本文编辑李路丹)

(本文编辑贺慧娥)

·方药研究·

The Brief Analysis of Polysemy in the Shen Nong's Herbal Classic

-The Record of Professor Hu Suiyu Regarding 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III)

QIU Xinjian1, LUO Jiekun1*, TANG Tao1, WANG Zhe2, ZhANG Chunhu1, CUI Man1,3, JIANG Ju1,3, ZHAO Linlin1, ZHENG Piao1

(1.The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8,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1, China; 3.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Keywords〔〕Shen Nong's herbal classic; polysemy;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pathogenic factors; Hu Suiyu;

〔通讯作者〕*罗杰坤,男,副教授,E-mail:luojk4314131@163.com。

〔作者简介〕邱新建,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古典中药学,中西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2028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收稿日期〕2015-07-21

〔文章编号〕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5.10.0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22

猜你喜欢

一词多义神农本草经邪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