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蚕文化,深情话农桑

2016-01-17杨凤勤

广东蚕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广西省蚕业蚕桑

杨凤勤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1 中国的蚕桑文化

中国的蚕桑文化是劳动人民在世世代代的劳作中创造,传承下来的。蚕桑记录着人民大众的喜乐悲哀,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变换,滋养了代代的中华儿女。从最早的《诗经》到汉朝的《乐府诗集》,从《全唐诗》到《明清诗词》无不是关于蚕诗词的篇章。2 600年前《诗经》中描述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魏风·氓)假借蚕丝来追求爱情的故事;汉朝《乐府诗集》中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陌上桑》中讲述了一位擅长养蚕布丝,勤劳善良的女子。正是这首美丽的《陌上桑》使得400年后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咏出“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装白日鲜”《子夜四时歌》这如画般的诗歌。而宋代的张俞则咏出“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让人听之即泪流不止的诗句。明清虽然盛行小说但也可在将士铨的《水调歌头·舟次感成》中听到“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蛰”。一种事物到底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到底有多么重要,才使得世世代代的人们对它进行永不休之的传唱。一种被我们传承了5 000多年的文化,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继续传承它。

2 中国蚕业发展的瓶颈以日本蚕业为鉴

日本蚕业的发展起始于明治维新。当时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又加之欧洲家蚕微粒子病爆发,造成法国和意大利蚕茧产量大幅度下降给日本提供了巨大的蚕茧市场。这些为日本蚕业的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是自从1989年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而蚕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其他农作物相比比较效益低;又加之当时日本对丝绸的需求少;因此造成日本蚕业的没落。20世纪中后期日本为了振兴蚕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如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蚕业的机械化,开拓蚕茧及副产品的市场。

通过将我国蚕业和日本蚕业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惊人的相似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并且我国城市化的速度也是十分的迅速,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 096万人。再加之我国的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说经济效益太低。因此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我国蚕业在这一情况下遭遇生产成本逐渐增高,缺乏竞争力,国内市场萎靡等困难。广西省作为蚕业养殖主要区域具有代表性,所以下面将以广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来进行蚕业发展瓶颈的分析。

图1 广西省主要年份林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

图2 广西省主要年份按居住地分的城乡人口(单位万人)

通过图1和图2可以看出随着广西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并入城镇;广西的经济林从1995年到2015年虽说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进而广西省蚕业经营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缩小。虽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但是城市化的进程对蚕业的影响是宏观层面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广西省的数据分析,粗略的反应我国蚕业发展的现状。

3 国内消费者对丝绸的需求

需求就是在某时人们对某物有拥有的欲望和能力。本篇文章在分析国内消费者需求时采用了2006年《国内消费者丝绸购买行为及消费意愿的研究》一文的部分数据。虽然《国内消费者丝绸购买行为及消费意愿的研究》一文所统计的数据距今已过去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在这十多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们的收入提高远远没物价的上涨的速度快。因此上文的数据仍具有借鉴意义。

表1 不同收入水平购买丝绸的消费行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即使收入水平超过5 000元的消费者经常购买丝绸产品的比例也只分布在19.6%-24%,而通过蚕桑文化可以看出丝绸是在我国的是备受推崇的,即我国的消费者对丝绸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那么至少可以说明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可以知有两种方式可以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水平。第一种是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后,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平移,即需求增加;第二种是降低丝绸产品的价格,这时需求曲线不会发生变动,但是消费者的需求量是增加的。通过比较分析,蚕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回报率较低的行业,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增加消费者的需求,只会进一步挫伤蚕农的种植桑树,养蚕的积极性。因此,为了保护我国的蚕文化,政府应该在政策方面为蚕业提供后盾,如降低税收,提高农业补助的比例等。

4 积极地进行产品的创兴

20世纪中后期,日本为了振兴其蚕业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诸如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蚕桑机械化的省力养蚕模式,宣传促销和服以提高丝绸市场,利用生物工程进行蚕茧副产品的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的开发,采用纳米技术利用蚕丝制作琴弦等方式实现了其蚕业的新生机。而这些理念对于我国的蚕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只有农民富了,才能真正说明这个国家富了。在中国蚕业中,大部分实行农户和公司合作的模式。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可知,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在农户和公司的交易中,农户面对的不确定性更多,而其所处竞争市场是不充分的,所以农户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农民的创收增收中进行创新。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蚕业发展模式,在品种,技术以及蚕丝新用途等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转变思想,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将第一产业当作第三产业来发展。支撑蚕业发展特色体验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蚕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蚕农们的勤劳淳朴,丝绸的华丽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因此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去继续发扬这种文化。第二在蚕业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珍贵的副产品,如用桑葚酿造的果汁,用蚕沙养的菌菇,用蚕蛹培养的蛹虫草等,这些副产品完全可以提供各种年龄段体验者全新的感受和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也促进了蚕文化的传播。第三我国有足够的游客资源,下面两图是近几年我国国内游的变化。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从2011年至2015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数逐渐攀升,尤其是城镇居民国内游;同时国内游客出游给我国创造的收入也是逐年增长的,因此我国有足够的消费潜力等着去挖掘。上述都是蚕业具有的条件,要发展蚕业特色体验还需要我们的农户们进行合作,政府进行引导,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特色体验产品和活动的开发和整合。

图3 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内游游客数量变化柱形图

图4 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内游游客总花费变化柱形图

特色体验旅游的要求相对商品旅游来说,已经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质量或者服务的水平,它更多的是关注游客的参与感以及这种体验能否给游客带来文化,精神层面的滋养。所以在设计蚕桑业的体验服务时,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游客的可参性,比如对于以家庭来体验的游客,可以设计互动活动,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对于想要休闲的游客,可以利用养根,桑皮,桑枝,蚕蛹等的药用功能推出养生体验项目。对于不同地区还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来设计旅游项目和特色产品。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的蚕桑文化,激发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活力,我们需要积极地进行产品创新,激发国人对蚕业产品的需求和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蚕业的各个产业链进行创新和互助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

[1]胡乐明,刘刚.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7-76.

[2][美]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常非,林忠芬.新常态下广东蚕桑产业创新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广东蚕业,2016.

[4]胡占莉.日本蚕业的植入式发展[N].中国纺织报,2011.

[5]黄先智,秦俭,向仲怀.日本蚕丝振兴路经给中国蚕丝业转型发展的启示[J].蚕业科学,2013.

猜你喜欢

广西省蚕业蚕桑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绿色生态经济的减贫效果研究
绿色生态经济的减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