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16-01-16张天婵

甘肃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技能思维课堂

张天婵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课堂提问;

技巧;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116—01

提问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引起注意、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换言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技能,也是一门精巧高妙的艺术。有效提问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巧妙的提问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提问与讲述内容不紧密。

如,在讲“日本”时,教师这样创设情境:“盛夏时节,你们走在东京的大街上,感觉东京的气候怎样?”这样的问题无法让学生回答。

2.提问意思不明确。

如,在讲“世界人口”时,教师提问:“人类应如何控制自己?”这样的问题也叫学生无法回答。

3.提出的问题有时无法实施。

如,教师想用“游戏”来创设情境,说:“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环游世界的游戏,好吗?”这样的问题无法实现。

4.提问时没有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

语速、停顿变化大,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如,屏幕上展示“长江水系图”,等学生看完后教师马上就提问:“长江的源头在哪里?注入的海是什么海?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二、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

1.提问内容要从关键入手,问有所值。

(1)在关键处提问。

(2)在认知误区处提问,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走出误区。如:大陆与大洲的区别是?

(3)在难点处提问。如: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如果在此设问,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

2.提问主题要明确得当,跨度适中。

(1)提问主题要清楚明确。如,“9月7日这一天兰州昼夜长短情况怎样?”

(2)提问跨度适当,范围适中。既要避免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是不是”这类缺乏思维的问题,也要避免提出“舟山渔场为什么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这类范围过大的问题。

3.提问要积极创设情境,以新趣为主。

(1)有矛盾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如“位于半湿润的京津塘地区,为什么是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之一?”

(2)有新意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究。如“黄河出现凌汛怎样治理?”

(3)有趣味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如“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为什么富士山周围居住着许多的居民呢?”

4.提问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影响提问效果的重要因素。问题过难,学生会因缺乏基础知识来解释新问题而放弃思维;问题过易,学生会不动脑筋将答案说出,失去提问的意义。

5.要精确把握提问时机,启迪学生的思维。

不同时刻提问产生的效果不同。当学生处于“愤悱”时提问,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重难点处提问,能突破认知矛盾;有疑处提问,能激发思维火花;结果处提问,可启迪新知。

6.提问要注意对象、时间。

(1)明确发问对象。提问要注意学生的整体与个体差异。忌讳先叫名字,后提问;忌讳依照座次、学号发问;忌讳专叫成绩好或成绩差的学生发问。

(2)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提问中必须有两个停顿:提出问题之后3~5秒的停顿,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之后3~5秒的停顿,让学生有反应、补充、修正的机会。

7.提问结束要及时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分析评价。对零散的意见予以综合,对肤浅的认识予以深化,对片面的观点予以补充,对错误的说法予以纠正。为了拓展思维,也可留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讨论。

8.提问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9.提问后学生不会回答,如何处理?回答部分正确,如何提示?答案完全正确,如何评价和鼓励?教师在提问后将怎样引导学生回答,也要作为备课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应将学生的回答提前预设,避免课堂出现尴尬的状况,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地理课堂上的提问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技能之一。这就要求授课的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既能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又能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做好铺垫。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技能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