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6-01-16柳岩

甘肃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课堂练习教学情境

柳岩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师生关系;动手操作;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97—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将课堂看成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掌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生命活力。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 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

每位教育者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巧妙地编制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或是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将问题寓于其中,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学习新知识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比如,教学完“圆的认识”后,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并让他们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等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想学

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敢于想象、敢于提问、敢于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也才能发挥学生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笔者是这样做的:和学生交朋友,真正关心他们;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之前,笔者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大胆地说一说觉得老师人怎么样?可以谈很多方面,如外表、性格、印象等。说到外表时特意提出觉得老师长得如何?观察脸的左右两边一样吗?从而为这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实践证明,师生关系平等、融合,学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爱学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兴趣在其中起的作用就相当于大脑思维的直接动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鼓励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这样,可以将枯燥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从而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比如,教学“多边形”的时候,小学生本能接受能力没有成年人那么强烈,对于丰富多样的图形难以分辨。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并将其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在操场上找和书上一致的一些图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较快地将一些难以分辨的图形区分开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 重视课堂练习,让学生思考

课堂练习不仅仅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还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巩固和形成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练习,而是要分层次设置练习,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做,这主要是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都存在着差异。分层设计练习,能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给学生思维以方向。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课堂练习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