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6-01-16李全银

甘肃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李全银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60—01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就像浩瀚的海洋,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也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自学数学。优秀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喜欢学,才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质,进而产生探究新知识的驱动力。毋庸置疑,与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比较,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这门课枯燥无比。正因为如此,数学教师更加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丰富、精彩、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自学时遇到问题,就会有相应的对策,自学效果良好,这正是质疑的功能所在。质疑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摇篮。质疑体现了学生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应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也就是释疑,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得到了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目的、有侧重地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预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给予适当的自学内容,适当地降低自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或多或少理解教学内容,让他们都能获得“我能,我可以”的成功体验。教师要亲自验收学生的自学成果,关注他们在预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并及时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鼓励。

2.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教材新内容的章节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连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而只要求学生粗读就可以了;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内容,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以增强记忆。

3. 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总结整理,则不利于记忆储存。而且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教学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知识,归纳学习方法。除此之外,还应要求学生整理每一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和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典型例题和易错题。数学中还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加深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也需要整理、记录。

总而言之,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对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教师既要创造性地教,又要激发和提升学生创造性地学,这里的学也包括学生的自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