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思考

2016-01-16黄华俊

中国市场 2016年2期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育理念高职院校

黄华俊

[摘要]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文章遵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了《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教育理念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180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构建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相对而言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手段滞后,不能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现代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片面的考虑相关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而要求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2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对传统管理科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管理理论必须创新。因此管理学原理必须确定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结构,构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必须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多元化的课堂与实践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

2《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管理学原理》传授的应是管理能力、管理素质,而不应仅限于单纯的管理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培养知识实用、够用、实践能力强的要求,重视对理论知识教学,轻视职业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2.2教学方法手段滞后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应用能力,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专业应用能力,适应企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适应市场的创新发展能力。传统的教学观念过于注重管理理论的诠释,缺乏能力本位的引导,教学中缺乏互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课堂教学充满了“灌输”,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小,教学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员,教师是储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2.3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是一种心智模式的训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过程,这种训练和培养必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真情实景的体验,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融会贯通,提高升华。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实践教学显得十分薄弱,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力度不够,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不能从更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

3《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3.1树立能力本位理念

本着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管理者的培养目标,《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技能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即把教学内容从传统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转变为四种主要管理能力的学习,即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设计能力、激励与沟通能力和控制能力。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通过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统一,达到理论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3.2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开放式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项目实训等方式方法,形成“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实现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3.3注重实践教学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一方面,选择一些知名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零距离接触企业实践,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校内综合实训室,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管理工作情境下,学会决策以解决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4完善考核方式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机制,建立起与教学配套的多环节、全方位、多元化、全程化的考核体系,要由考核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转变为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和专业技能考核为主,重点考核专业基本技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5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互惠互利的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得到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的现场指导,教师也可以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或获取管理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变化趋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从在本企业实践的学生中留下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企业员工或者从合作学校挑选优秀教师担任企业管理顾问、技术顾问等,这样既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便利,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参考文献:

[1]苏娴.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2]陈小锋.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理念反思研究[J].陕西高教,2013(9).

[3]鲁雅琴.关于高校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管理学原理教育理念高职院校
公安院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