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综述
2016-01-16刘茜
刘茜
[摘要]有些商品较为特殊,例如,乳品、蔬菜、海产品等,由于其鲜活易腐性、时效性,在运输途中对温度、速度等要求较高。提高企业的配送绩效,可以保证食品品质,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有关冷链配送绩效评价方面的文献,首先对冷链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配送绩效的指标选取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冷链物流进行综述。
[关键词]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044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水平也随之发生改变,对易腐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带来了对冷链配送质量的思考,商品质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保质期较短的特性对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较为特殊的产品来说,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的温度要求较高,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使其在运输和供应方面准确、及时、快速的满足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配送绩效评价综述
在国内,对配送绩效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是关于配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2.1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
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李紫瑶(2008)在分析影响配送中心绩效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关于配送绩效的研究,提出了从进出货、储存、配送、采购四个配送作业角度出发确立指标,对配送中心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朱丹和张旭风(2012)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以提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为目标,从作业流程层、支持层和结果层三个维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连锁超市配送绩效指标体系,根据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确立一级指标,分为储存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加工作业和配送运输,将仓储空间利用率、进发货准确率、货物完好率、订单处理准确率、紧急订单响应率、正确分拣率、流通加工率、运输资源利用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从运营角度选取指标,丁静、张士云以及赵静(2007)在构建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将配送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从配送的可得性、速度、一致性以及应变性构建指标体系。张洪满(2008)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及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对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分类,能够同时从几个角度对绩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李莉(2010)根据所研究的生鲜农产品配送特点为基础,从配送设施、配送作业能力、配送服务效果三个方面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刘丹,林倩倩(2011)将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思想,综合考虑了运营指标、成本指标、服务指标,还将安全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配送的安全性和可达性。陈宁(2011)在对零售企业的配送物流进行绩效评价时,将社会责任和创新与成长纳入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对绩效的影响。李颖(2013)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仓储管理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安全性指标、服务性指标、信息功能性指标、布局与设施指标、采购功能指标、配送功能指标、流通加工功能指标和环保指标,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将环保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2.2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刘振华(2008)首先对配送中心各要素定位进行定量评价,然后使用AHP和DEA两种定量分析工具,构建两阶段评价模型,用DEA分别求解各组的有效值,根据有效值进行两两比较求得AHP构造矩阵,最后用AHP方法对决策单元进行排序。项晓园等(2009)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专家打分法,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史成东和陈菊红等(2010)运用DEA改进方法,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研究企业物流绩效。
3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不先进,信息技术较为缺乏,在对于冷链物流的管理方面,一体化程度、物流的协同化、管理水平等都相对较为落后。国内冷链基本是指食品的冷链,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问题、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上。
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方面,陈红丽(2013)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理论方法,分析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翁心刚(2014)构建了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立体多核结构模型,并且对配送体系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提出了城市冷链配送发展对策。
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方面,周兴建(2012)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对比分析,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邓延伟(2013)分析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参与主体对冷链物流的绩效期望,运用SCOR模型的整体框架,加入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殊指标,构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结论
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虽然与配送流程结合紧密,可以较为客观的对配送每个环节进行绩效评价,但把配送活动分成若干项作业,这样的评价没有系统性、连贯性,也忽略了对于配送的硬件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绩效评价,评价体系较为局限。从运营角度评价配送绩效,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配送成本、配送效率、服务质量、信息技术水平、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便于配送中心发现配送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进而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此类研究大部分只研究一部分指标,没有从整体出发,选取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而且,如果在配送绩效评价时脱离了配送流程,则评价结果就较为片面。此外,配送绩效评价研究大多基于配送流程或运营绩效角度,但逆向配送和紧急配送响应能力也应考虑在内。
对于评价方法,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然而,评价方法的研究却与实际情况结合的并不紧密,这就加大了运用评价的难度。所以,在配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中,选定的指标和方法必须与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冷链物流的配送效率低,市场不规范、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产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差、监督不到位,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规模,信息化水平低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对冷链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对冷链物流企业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企业的冷链物流过程会逐步规范,冷链物流配送绩效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紫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估[J].商业时代,2008(6):14-15.
[2]朱丹,张旭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24-126,192.
[3]丁静.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7,26(6):73-75.
[4]张洪满.平衡计分卡在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13):88-90.
[5]李莉.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商贸,2010,(9):129-130.
[6]刘丹,林倩倩.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各部门绩效评价构建研究——基于Fuzzy-AHP的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4):383-388.
[7]陈宁.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平衡模式[J].中国商贸,2011(20):1-2.
[8]李颖.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3(8):233-234.
[9]刘振华.配送中心营运绩效评价分析[J].中国市场,2008(15):43-46.
[10]项晓园.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物流绩效评价[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9(7):191-192.
[11]史成东,陈菊红,张雅琪.物流公司绩效的DEA交叉评价[J].系统工程,2010,1(193):47-52.
[12]陈红丽.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34-39.
[13]翁心刚.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结构与理论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5):127-132.
[14]周兴建.基于AHP的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比较研究[J].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5):1110-1114.
[15]邓延伟.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