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及启示

2016-01-16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孙中山根据地

李 旭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南京 鼓楼区 210000)

孙中山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及启示

李 旭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南京 鼓楼区 210000)

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三十余年,军事活动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及其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提供了重要启示。

孙中山;毛泽东;军事思想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领袖人物,他们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引领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的进程。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

一、革命必须要靠武装斗争

孙中山早在 1894年上书李鸿章寻求改革失败后,就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要复兴中国,除革命以外则无他途”,主张用武装斗争来解决民族压迫问题。从 1900年惠州起义开始,孙中山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直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建立后,待看清了反动军阀“假共和”的本质,孙中山提出了“必须以武力济法律之穷”的观点,主张以武力维护民国、维护约法,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等。毛泽东曾指出:“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他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进行了武装的反袁运动。后来的海军南下,桂林北伐和创建黄埔,都是孙中山的战争事业。”[1]所以,孙中山较早的认识到了武装斗争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并将之付诸实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在1927年7月的中央常委会上指出“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在“八七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样,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成为党的总方针。毛泽东后来指出:“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在这点上,孙中山是我们的先生。”[2]所以,孙中山的关于革命必须要靠武装斗争的思想对于共产党人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虽然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是在革命过程中,仍然犯了一些错误。一是没有认清武装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孙中山认为武装斗争的过程会比较短暂,有“一地起义、数地响应”,迅速取得革命胜利的思想,前期的数次起义都带有军事冒险和“轻举”的弱点。二是没有认清牢牢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的同时也放弃了革命武装,将和平的希望寄托于议会和约法,直到“宋教仁案”发生后才真正认识到了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吸取了孙中山的教训,克服了上述局限。“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在这样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就发生了。”[3]这说明党不仅认识到牢牢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更对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继承并大大发展了孙中山关于武装斗争的思想。

二、武装斗争必须以根据地为依托

孙中山较早的认识到了武装斗争必须要有根据地。1895年在香港时,孙中山“积极领导兴中会,策划夺取广州为根据地”[4]。1897年至1898年,孙中山在日本提出了武装斗争总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先据有一二省为根本,而后张势威于四方,奠定大局也。”[5]孙中山认为武装斗争开始时,要先造成“割据”的局面,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发展革命势力,最后推翻清政府。他还认为实现割据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并指出了这个起点的条件,“盖起点之地,不拘形势,总求急于聚人,利于接济,快于进取而已”。[6]所以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孙中山一直把广东作为根据地。

孙中山的武装割据思想对于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武装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党组织的武装起义,在农村建立起了若干块革命根据地,以此开展游击战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最终形成了以农村作为根据地,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积蓄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

但是孙中山的“割据”并不全面,他的“割据”只是军事斗争的立足点,并不是长期巩固的依托,所以在根据地建设方面孙中山着力并不多,他的武装割据思想反而造成了军阀割据。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根据地建设的思想,“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7]毛泽东在根据地着力进行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说明毛泽东真正把根据地作为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并且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最终取得的全国的胜利。所以,毛泽东关于根据地的思想,虽然来源于孙中山但却高于孙中山。

三、革命军队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特色

在经历了武装斗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特别是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进行了深深的反思,终于认识到革命党人“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革命军”。迷茫之中的孙中山从新生的苏俄看到了希望,1923年1月,苏俄代表越飞赴上海与孙中山多次会谈并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联俄政策的确立。此后孙中山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建立革命军,以俄为师建军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革命的主义建军。把“为三民主义奋斗”作为建军宗旨,因为用革命主义武装的军队,是为革命而战,“用主义来打仗”的真正的革命军。二是确立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地位。规定军队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为三民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精神武装军队,并把这一工作,作为“今日党员第一级工夫”。三是在军队中建立党代表和政治机关制度。这种制度的确立,为革命党在军队中实现政治思想领导和在组织上直接掌控军队,提供了保证。

孙中山以俄为师的建军思想和政治工作制度对而后的人民军队有着明显的启发作用。“事实上,中国工农红军和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与1924年到1927年国民党军队的精神‘大体上相同’”。[8]“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9]。

毛泽东在军队建设上重点突出了政治建军的内容。1927年9月进行的三湾改编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0]毛泽东还系统的建立起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原则,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说明人民军队继承了孙中山政治建军的思想并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发扬光大,为我军团结一致、战胜敌人提供了强大武器。

四、革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孙中山领导武装斗争,在历经多次失败后,认识到了不能单独依靠兵力去奋斗,所以,他强调国民革命,要依靠国民的力量,倡导武力与国民相结合。“若单独依靠兵力,是不足靠的。”“要以人民之心力为吾党之力量,要用人民之心力以奋斗。”[11]这说明,孙中山晚年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支持广东农民组织农团军,广州工人团体组织工团军,使得广东的工人农民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一支革命党足以依靠的力量。

孙中山的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的思想为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毛泽东精辟的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必须依靠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解放人民、保卫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才能打赢人民革命战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2],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有着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孙中山作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家,敢于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确实难能可贵,但是他仍逃脱不过阶级的局限性。他支持工人农民组织工团军和农团军,却没有将群众武装与正规武装结合起来;他组织和武装农民,却又不准农民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武装工人,却又认为工人不受中国资本家压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谋求全民族的解放,铲除压在人民头顶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因而能最广泛深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战争。在群众武装和正规武装相结合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主力兵团、地方兵团、民兵和游击队相结合方法,使武力与民众实现了最佳结合。所以,毛泽东在吸收和借鉴了孙中山武力与国民相结合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后,继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能最大程度动员和发动群众并真正行之有效的人民战争思想。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投身民主革命武装斗争三十多年,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总结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及他的军事思想,承清末农民战争事业之先,启无产阶级革命于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说我们“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3],这种继承不仅包括革命事业,还包括了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成为了近代中国军事史上的丰碑。

[1]《毛泽东选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5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6页。

[3]《毛泽东选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4页。

[4]《孙中山年谱》第七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页。

[5]《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3页。

[6]《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5页。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5页。

[8]《孙中山军事思想与实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页。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0页。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66页。

[11]《孙中山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80页。

[1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11页。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孙中山根据地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人民出版社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