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6-01-16唐亚军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

唐亚军 曹 醒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231131;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30031)

信息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唐亚军1曹 醒2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231131;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30031)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如何厘清信息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成为当代教育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文化;校园文化;信息化

引言

美国学者兼教育家华勒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校园文化”的概念并且给校园文化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校园文化是在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在不同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给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力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的发生变化,与之相应的社会生活准则和制度规范也不断变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如何克服挑战、抓住机遇、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1.1 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是一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概念,各种各样的“文化”层出不穷,诸如“传统文化”“影视文化”“暴力文化”“亚文化”等说法都为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如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而又严谨的概念十分困难。文化包罗万象,涵盖内容庞大,因此很难给文化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学者叶启德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信息和精神等层面。其中精神层面的文化是文化内涵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文化的灵魂所在。此外,学者们还从文化内涵视角、文化的价值功能视角、文化的层次结构视角和文化的构成要素视角等不同角度给文化下定义。

1.2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依附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出现了“大学”的概念;随着现代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于 20世纪的辛亥革命时期正式开始。今天,我们所研究的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进行的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经过众多学者锲而不舍的研究,学术界给高校校园文化做了如下界定:高校校园文化指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由全体师生通过教育、生活和劳动创造形成、并为其所公认并遵循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的第一方面是校园的硬件设施,包括各种建筑物、教学和实验设备、生活和休闲设施以及根据高校所提倡的价值观所创造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物质文化的第二方面是校园内的软件设施,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学科设置等。

(2)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精神观念,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选择、沉淀、凝聚和发展而来的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念的总和。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以及精神信仰等。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通过其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发展的各个方面。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高校为了规范和约束师生员工的行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升华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所体现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校园文化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高校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凝练和升华,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1.3 校园文化的特征

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受其影响并不断随着大学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由于受到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我国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呈现以下新特点:

(1)多元化趋势:首先,高校学科专业众多、各类人才层出不穷、教学和科研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师生的思维开放而又活跃,是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的集中地;由于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各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速度加快,高校的校园文化不再被单一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所局限,呈现多元化特点。

(2)冲突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必将带来各种价值观念和信仰的碰撞和冲突。高校是一个由不同社群组成的庞杂机构,如不同的学科群、不同的教育级别群、不同的学术团体群等,不同的社群机构之间必然会出现各种观念上的冲突。

(3)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新型主流媒体,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互相交流的平台和工具。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元素,网络文化也逐渐发展成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剧和互联网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新特点日趋凸显,由于大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在汲取各种文化观念时仍缺乏批判能力和选择里,因此给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大学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在信息化时代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对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接收,包容兼并的原则加以引进。

(2)开放性原则:先进的文化应该在本质上具有开放性,封闭的文化会僵化、萎缩、停滞乃至消亡,开放的文化才能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兼并吸收不断进步,发展并强大起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必须本着开放原则,利用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和世界开放,在坚持导向性的原则下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确保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充满生机。

(3)系统性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层、一线教师、管理人员以及莘莘学子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要素;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浩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达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三、信息化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的开放性、融合性和便捷性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1)信息化提高校园文化吸引力: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富有吸引力、诱惑力和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其影响力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比起以往任何一种文化传播工具都要强大。信息化时代之前,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通过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课堂以及讲座,如今,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以及平板等移动客户端介入互联网,即可获得海量信息并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2)信息化加快校园文化传播速度: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优势就在与速度快,通过发达的国际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前端工具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与时俱进,并通过WeChat,Line,Facebook以及Twitter等APP与他人进行交流。广义来看,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依托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技术,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必将具备前所未有的高速。

(3)信息化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效率:信息网络的普及和运用,大大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校园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料可以通过因特网快速获得并传递给受众;包括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带来更直观、更好的感官享受,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大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和效率。

(4)信息化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由于全球互联网突破了地理上的局限性,使得国与国之间、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围墙和界限被打破,处在地球两端的高校师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特征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吸收更多的成员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学生家长和社会团体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校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信息化的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晓华.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吴光.校园文化的思考与探索 [J]长安大学学报,2005

[4]彭斌.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 [J]前沿,2007

[5]李富明.当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J]惠州学院学报,2009

[6]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7]王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 [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8]覃业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D]广西师范学院,2010

[9]许耀桐.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

[10]任平平.探索新时期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J]工会论坛,2012

注:本文为2016年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号SK202016A03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