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1-16谭金杏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微时代舆情政治

谭金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广东 江门 529000)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

谭金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广东 江门 529000)

“微时代”到来为人们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了自由、开放、民主的网络平台,而大学生也趋向于在网络平台积极探讨社会热点和校园问题。然而,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法律监管和道德约束环节的薄弱性,诱发了大学生谣言惑众、反社会倾向、冲动盲从等缺乏理性的言行,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的提升。本文通过反映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和问题,分析造成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科学、理性地探究“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微时代”的发展,网络舆情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也愈发显著。本文通过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总结和指出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策略,进一步加深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认识和发展指导,培养大学生自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化为大学生架起丰富的网络知识体系,同时也对他们的网络使用控制力、网络文化辨别力、网络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舆情的互动交流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表达和意见阐述。但是多元化的网络舆情难免充斥着消极言语和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错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校园网络舆情信息更新慢;在舆情引导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容易引发舆情危机。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发展滞后,对大学生缺乏约束力

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人才稀缺。高校舆情管理团队中缺乏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心理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综合知识的有经验精英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方法老套,缺乏安全保障的校园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强制有效的网络监控系统,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容易因缺少必要的行政及法律监控的约束,丧失伦理道德自律控制性。

(二)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平台管理不到位,对大学生缺乏吸引

高校的网络舆情信息平台的发布、引导与监管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发布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大学生获取第一手即时信息,致使大学生将获取信息的渠道引向他处。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不够充分,对大学生缺乏指引力

其一,网络舆情的引导人员对思想政治理论认识不深,面对复杂的西方思潮,容易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宣传错误的西方价值观,诱导大学生走向歧途。其二,舆情的引导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运用不当,没有灵活、充分运用灌输法、因材施教法等方法,缺乏运用“创新思想政治的网络载体”方法来促进大学生对教育信息的感知与接受。

(四)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对高校网络舆情缺乏辨别力

大学生心智尚未成型,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判断标准,容易陷入切身利益相关的“自我”当中,引发系列的同理心和共鸣。盲目的感性认知混淆了网络事件的是非、真假、偏全,对于网络认识有失偏颇,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二、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都展示了互联网时代的印记。高校网络舆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也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和手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深刻性、广泛性和渗透性。

(二)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还未形成足够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有关网络事件的舆情真伪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不良的高校网络舆情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冲击,扭曲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甚至是诱发大学生丧失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网络的匿名性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不力,使得大学生放松了对自我道德的管束,引发了系列的网络道德伦理新问题,如道德意识弱化、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等。

3.网络传播媒介形成的网络舆情负面作用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沉迷于虚拟交往世界的大学生,不仅有交际障碍,还容易受到虚拟世界的违法犯罪舆论的蛊惑,变得冷漠自私。

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政府部门及高校的积极关注。

三、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充满了挑战,我们要积极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提高其时效性。

(一)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队伍建设

1.成立高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和危机管理小组,通过分工明确的分层责任制负责对日常校园的网络舆情进行监督,对师生的网络言行做出有效的规范;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系统分析,做好预警和公关工作。

2.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信息技术能力突出的网络信息管理员队伍,负责处理谣言、恶意灌水、攻击诽谤、发布歪曲消息等过激行为,确保高校网络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发挥网上评论员队伍的重要作用,做到主动发布思想健康的贴文,引导舆情的正确方向,及时回帖;对于消极因素迅速回应,管疏结合,引导学生冷静思考、理智看待问题。

3.建立专业过硬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队伍

(二)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建设

高校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心理教育,重视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和谐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环境建设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社会舆情环境建设、法律法规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能使大学生避免受网络校级、偏颇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四、结语

网络舆情已走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要注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实价值,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工作,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队伍建设、客体教育建设、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工作方法,营造和谐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

[1]史薛伟.“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工作引导探究[J].太原理工大学,2013(43).

[2]曹银忠.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微时代舆情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