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结构理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启示
2016-01-16陈忠尧
陈忠尧
(天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天津 南开区 300191)
城市结构理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启示
陈忠尧
(天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天津 南开区 30019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结构理论则是研究城市体系内各要素之间关联、作用和构建方式的一种学说,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内容的合理性。近年来关于城市结构理论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收到了关注,作为一项国家建设部门强烈要求的城市管理工作,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结构理论的支撑下可以实现更加科学性的提升。本文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的研究,并指出合理的引导策略和结合思路。
城市结构,城建档案,档案管理,启示
1、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概述
简单地说,“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集中作用,城市建设本身也属于城市化的组成部分,这就从客观上加强了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新形势下,城市化发展已经从人类社会无意识层面向有意识层面转化,而在城市化发展引导要求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从当前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分析,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针对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定义和定位。很显然,“城建档案”本身属于“档案”的范畴,这就不难进行科学的定义和定位。我国学者在学术层面提出的“城建档案”定义被描述为:城市区域内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原始性资料。狭义地说,城建档案本身就是档案体系的一个分支,在侧重点方面更关注城市活动。但同时,仅仅将城建档案定位于“档案”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这样一来它并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属于科学档案管理范畴,这是由于“城市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效应,其价值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活动体系内去衡量。
第二,在建设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认识。提高对城建档案管理的认识,就必须明确城建档案在社会建设公共领域发挥的作用。上文中笔者重点从“档案”角度展开了分析,只能说明城建档案的“符号特征”,再不推翻原有定义和定位的前提下,本质上城建档案与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产生了“交叉效应”。因此,城建档案在管理上应该提高一个层次,列入与党政公文同样高度的体系,并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
2、基于城市结构理论的城建档案管理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城建档案”的内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城市建设档案”,它本身所包括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内容,简单地可概括为“城市科学”,泛指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一应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构成城市结构理论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城市结构理论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具有必要性。
第一,城市结构理论概述。将城市结构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可以借鉴社会管理学中的分层模式展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层模式:第一层为自然生态环境,它也符合人的自然属性基本被整,在内涵层面由城市地理、气候、水文、大气、生态等内容构成,这些自然要素是决定城市结构的基础。第二层为人类生产力建筑层,顾名思义,城市不可能自我形成,它的一切物质原来都是由人类生产力创造出来的,包括最基本的建筑、交通等,也包括能源、通讯、供水、供电等服务内容。第三层为人文层,或者称之为城市文化层,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化、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个层次从低向高是逐渐递进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存在和构建基础。
第二,城市结构理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作用。参考城市结构理论的分层模式,可以映射到人类社会对档案管理的基本运作体系,即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城市自然档案、城市勘察档案、城市测绘档案。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城市建筑的存在状态,而建筑恰恰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因此,在城建档案方面的体现为:城市规划档案、城市建设管理档案、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城市文化档案、城市科研档案等。很显然,这些档案中的内容都应该具有记录的原始性,而它们的存在格局与城市结构理论是呈现明显对应关系的,例如人文层与专用档案、公文档案、教育档案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汇总为城建档案中的“社会档案”体系。因此,充分促进城市结构理论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
3、城市结构理论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第一,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改革。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引导趋势,它可以全面实现城市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中的要素归纳。城市结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方向,并结合城市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用来实现自然层、建筑层、人文层等方面的资源系统构建,避免城建档案中固有的资料缺陷造成信息化方向改革的偏离。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空间信息功能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所谓“空间信息”在城建档案的促进效应方面表现为可视化服务,一方面,城建档案中主要以文字、表格、图片形式呈现,这样一来给人的感受较为乏味枯燥,城市结构理论中以城市建筑为基础,将地表上下全部的要素都呈现在人们眼前,包括不同年代、社会时期的特点,这样一来城建档案的记录内容就不断的增加,体系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我国城建档案的生成主要来源于建筑产业,这样导致城建档案的内容相对单一、范围相对狭窄,配合城市结构理论可以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如将自然环境和地下管道之间关系分析作为城建档案的一项内容,在我国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的区域更能够突出其特点。
第三,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城建档案信息中的有价值信息内容。现阶段我国城建档案中主要包括的是城市建筑的相关资料,这些建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配合城市结构理论来研究建筑的出现契机,可以为教育、科研等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材料;类似的,可以继续深挖城建档案中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丰富性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城建档案信息的关联度,从侧面提升了相关资料文献的分享力度。
[1]陈小英.城建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建档案,2009,09:33-36.
[2]许松桦.浅析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2013,04:64.
[3]周小明.谈城建档案的接收范围[J].浙江档案,1993,11:22.
[4]王秋华.浅析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2,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