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阅读,“孵化”灵性习作

2016-01-16陈斌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孵化小蝌蚪游记

陈斌

《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孵化”的:昆虫、鱼类、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在一定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变成幼虫或小动物。解析“阅读”与“习作”的关系,笔者发现,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这样有趣的“孵化”现象。当然这里的“孵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触发、涵养、化育和推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范例来进行习作表达的指导,建构起根植于学生生活的习作要素认知框架,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活用表达技巧,吐露自己的心声,使习作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家”可归。

一、 品“神来之笔”,触发习作意识的破土萌芽

阅读课,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教师应该在阅读中注意提炼和总结对学生习作有启发的“法”,从课文导入,带领学生读、赏、悟、写,环环相扣,紧凑自然。著名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在这方面给我们颇多启示。上课伊始,林老师的导入开门见山:“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但几乎所有的同学在旅游回来后,都会有一个莫大的苦恼——写游记。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写得容易,这节课我们借《颐和园》这篇课文,来学学怎么写游记。”这样的切入,一下子就把文本定位成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范例”,学生的阅读走出了惯常的“咬文嚼字”的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直奔全新的目标而去。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颐和园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由此明白,游记类文章的首、尾两段,一般交代游览的总体感觉,显得印象鲜明、首尾呼应。

“中间游览的过程怎么写呢?请大家画出每段第一句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据此发现,游记类文章每段第一句话大都交代游览的地点和顺序,这叫“移步换景”。

“这是一条有名的长廊,曾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之最。请同学们猜一猜,颐和园的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 的廊。请从课文中找出根据来加以说明。”学生由此品味语言,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富于变化又准确精炼的特点。

“‘长廊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可以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和昆明湖上的微风吗?”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又发现:游记不仅要写目之所及的景物,还要写心灵的感受,如此才能自然生动,引人入胜。

这样层层剥笋,节节打通,依着文本中的关键之处,描写中的神来之笔,寻幽探微,仿佛潜入深海探得骊珠,学生终于得其真谛:原来生活的每一次旅行,眼睛的每一处发现,心灵的每一次顿悟,都可以成为佳作。细细阅读,会发现每一篇文章都在悄悄地诉说——习作离我们就是这样近!

二、 造“无境之境”,呵护习作兴趣的蓬勃生长

教学二下《问银河》后,许多教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随文延伸练习——“你还有什么问题问银河吗?像课文那样写下来。”殊不知对于银河,对于宇宙奥秘,学生知之甚少;对文中的“货轮”“客轮”“斜拉桥”“拦河大坝”“水电发电站”等名词也鲜有知晓,即使有一星半点的了解,也不足以模仿课文语言进行仿写。这个时候,既无“悱愤”之态,亦无触手可及的生活材料作支撑,教学难免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

其实,我们细读教材就会发现,此项练习的目的,无非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并仿照课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位教师在结束教学时这样引导:“同学们,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而又特别想了解的,就可以这样发挥想象力问一问!”然后,捧出一只玻璃缸放在讲台上,缸中水草飘飘悠悠,十几只“黑脑袋”正快活地摆着小尾巴。学生的眼睛一下子射出了惊喜的光!教师趁势发问:“想知道什么?快问问我们的新朋友——小蝌蚪吧!”学生兴致高昂,观察和表达的欲望在瞬间被激活——

“小蝌蚪,我问你,这么多人围着你,你是不是有一点儿害羞?”

“小蝌蚪,我问你,很久找不到妈妈,你是不是很着急?”

“小蝌蚪,我问你,整天呆在池塘里,你是不是穿着潜水衣?”

一连串充满童趣的问题,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中连缀成诗,并板书在黑板上。这不仅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明白了习作就是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这一创意教学中,教师自觉建立了“儿童习作”的概念,帮助学生跨越了说和写之间的鸿沟,使学生对习作充满了好奇和自信。

三、 会“言外之意”,化育习作品位的借势升格

笔者认为,学生阅读文本,也应该关注“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唯如此,方能识得文本真意,与作者心心相印;唯如此,才能提高习作品位,让表达水到渠成。

有幸聆听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理想的风筝》一文,忽有顿悟之感——阅读课的精彩和高效,有时需要另辟蹊径,依靠与之和谐共生的习作指导来演绎和呈现。

管老师从解读文本之始,就将视角瞄准了文本的表达方式,用来表达文“言”之“意”,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四道构思,领会“言外之意”。

其一是故事选择的构思。两个写课上的,两个写课外的。由此揭示了用故事写人的第一个奥秘——故事的分配。紧接着,老师问:“如果写某个同学好学的特点,你怎样选择材料、分配故事?”学生立刻领悟了选材的学问。

其二是故事长短的安排。通过观察每个故事在文中所占的篇幅,来发现作者对材料主次、详略的安排,并知其所以然,了解如此布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其三是明了四个故事内在的关联。一、 三两个用来表达刘老师的“乐观”;二、 四两个用来表现刘老师的“坚强”。老师问:“为什么不写一写刘老师的其他故事,比如说拉二胡,或者爱学生等等?”由此认识到选材必须围绕中心,为中心服务。

其四是发现四个故事之间的连接。课文是以“写景”来过渡的,这更体现了一种写作的艺术,使行文不至于僵滞呆板,而是疏密有致,如溪流在山间自然行进,叮咚有声。

最后,管老师结合板书小结,左边一列呈现的是文本的内容,右边一列赫然是文章的写法。经此一课,学生对“刘老师”其人印象至深,更重要的是,对“用故事写人”这类文体的把握了然于心,对于如何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叙述描写,如何加工材料组织成篇,都有了本质性的认识。

四、 探“通幽之径”,催生习作灵感的恣意绽放

“读”是读人家的“写”;“写”是为了自己和别人的“读”。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篇阅读课文也同时可以具有写作范文的功能。所以,对某些课文的解读,就可以让学生用习作的方式来实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珍珠鸟》一课,最后这样引导:“你就是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在调皮捣蛋中,你明白主人对你的呵护和溺爱,你喜欢这样的主人吗?你愿意写一写,表达一下你的感情吗?”由此,让学生写一篇《我的主人冯骥才》。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创造,如同走上了一条“通幽”的“曲径”——在“读写一体”思想指导下,实现了“读”中寓“写”,让课文现身说法;“写”中促“读”,以“写”解读课文。如是训练,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习作无非就是写下自己想说的话,一念而动,灵感迸射,佳作天成。

(作者单位:宜兴市伏东小学)

猜你喜欢

孵化小蝌蚪游记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小蝌蚪
小蝌蚪
超市游记
青蛤苗种繁育技术及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孵化”研究
北京众创空间发展对策分析
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