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
2016-01-16冯巧根
【摘 要】 价值观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作为以实用性为特性的管理会计学科,其价值观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是由一条主线、一条底线为边界,通过管理会计的价值创新促进企业增值机制的有效运行,即借助于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共同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目标的行为指引及其相关活动;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是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原则或行为准绳。
【关键词】 管理会计; 价值观; 顾客价值; 伦理价值; 价值创新; 增值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131-06
一、引言
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它从价值理念等层面指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与财务会计的“价值观”是有一定差异的。财务会计比较注重的是企业的账面价值,即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保值和增值;而管理会计的价值观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创造能力或地位,即管理会计强调的是“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ustomer Value Added Management,CVAM)”;其次是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如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管理,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来实现企业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
价值观是企业管理主体所拥有的行为指引或行动指南。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企业的抉择方向,它与企业的成败息息相关。从管理会计角度讲,它是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的行为标准或衡量尺度,是管理会计决策的依据。在管理会计的决策中,往往会面对多种不同的合作伙伴且存在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借助于管理会计的“价值观”,可以在其中有的放矢地选择符合各自“价值观”的正确方案。价值观体系是管理会计作用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也是有的企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而有的企业无法获胜的原因所在。
二、管理会计“价值观”的框架
价值观是价值管理的基本理念,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理念往往是多元的,探寻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必须明确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企业价值的构成
企业价值一般有三种表现:(1)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账面所记载的金额或价值。由于账面价值形成过程中所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准备金、待摊与预提等)和历史成本原则等的不同,故其数据的真实性是相对的;而且账面资产在财务报表上显示的主要是有形资产。加之,受稳健性原则的制约,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增值是无法体现在报表上的,因而掩盖或隐藏的资产价值数量相当巨大。(2)市场价值。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亦即股票市值。股票价值高,意味着企业有长期价值且所在的这个行业未来有好的前景。即,未来的利好(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导致股票价值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成长势头。(3)投资价值。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从上市公司来看有如下几种可能,一是潜在的价值。譬如,企业的资产未被市场发掘(若市场已发掘,则早进入市场价值之中了),它常常表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如企业拥有的特许权证,企业独有的人力资源价值等。二是披露不完整的价值。一些隐藏的企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信息披露,加之报表上的资产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这些披露不充分的资产及资产价值在现实中仍有较高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一旦这些价值信号传达到股市,市场价值就会大增。三是壳资源的内在价值。作为上市公司来讲,除了账面价值外,壳资源也存在较大的价值,其他公司可以借壳来实现上市,或者开展资本重组等有投资价值的行为。
(二)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框架
本文提出的价值观体系,或者称其为价值观念体系,就是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依据的价值管理思想及其方法体系。管理会计的“价值观”在引领企业价值管理的路径创新上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优化企业价值管理的路径选择与方法应用,保持企业旺盛的持续能力或竞争优势,是构建管理会计价值观念体系的内在要求。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境下,面对“互联网+”的风口,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可以引导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与发展。譬如,如何在确保价值创造的前提下使企业自身的实体价值流与虚拟价值流得到结合(傅元略,2004);怎样围绕“互联网+”积极布局线上线下等的管理会计运作模式,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如何应用供应链金融及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手段来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等,亟需管理会计的价值观念加以引导。
管理会计“价值观”既是一种观念,同时又是管理会计工作的价值指引。从当前热门人物马云来看,其在股份中的持有份额就体现了其个人及团队的价值观。大多数公司的企业家或企业团队往往强调在股份中占大头,即希望持有70%以上的股份,而马云在公司上市的时候,其所拥有的股份远低于10%(冯伦,2015)。如果一味强调在股份中占绝对的比例,则阿里集团到现在恐怕也无法上市。通过社会资本的进入,强调经营权的控制,尽快实现资本市场的上市运作,以及实现企业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这才是管理会计价值观所强调的,它也是马云及其团队价值观的体现。同样的,在股票投资活动中,管理会计的“价值观”可以为投资主体在投机与投资两个方面作出指引。投机与投资是投资者心态的体现,也是管理会计价值观的体现。投机主要赚的是其他股民的钱,即博傻游戏,赚别人的钱;投资主要是赚上市公司的钱,通过公司的发展一起成长与盈利。作为管理会计提倡的“价值观”,虽然不反对投机,但总体上还是强调以投资为主。即,引导投资者的战略眼光,坚持与上市公司一起成长与盈利。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框架,以顾客价值为上限,以伦理价值为下限,通过价值创新,提升管理会计的增值机制,加强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管理,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如图1所示。
图1表明,在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下,顾客价值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中的主线,或者说是核心价值观;伦理价值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中的底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当前环境下树立环境伦理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伦理观尤为重要;价值创新是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前提,从我国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考察,文化及其环境等的行为特征是价值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以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增值机制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三、管理会计的顾客价值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能脱离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宗旨,顾客价值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中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价值观。
(一)顾客价值及其计量
随着企业经营重点由销售额转向利润,并进一步向价值管理的方向转变,企业的价值理念发生了变化。即,更加重视企业价值以及股东价值之外的顾客价值。“顾客价值”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CVAM已成为现阶段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顾客价值”尚无统一的定义。概括美、日等国对顾客价值的表述,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冯巧根,2009):
第一种观点认为,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它是指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价值主张;其计量公式是“顾客价值=感知利得(Perceived Benefits)-感知利失(Perceived Sacrifices)”。其中,感知利得包括物态因素、服务因素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要素;感知利失则包括顾客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取成本、交通、安装、订单处理、维修以及失灵或表现不佳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顾客价值可以分为有形价值(如通过降低顾客成本,提高顾客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与无形价值(如体现在企业商誉等无形资产中的价值),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能力权衡;其计算公式是“顾客价值=价值实现(Realization)-价值牺牲(Sacrifice)”。价值实现是顾客获得的价值,它从各种源泉中产生。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可以从车内的空间、马达的大小,电动装配的种类,前轮与后轮,汽车的驱动等特性方面寻求价值创造的源泉;价值牺牲是顾客放弃的价值,如商品购入的费用及未来的成本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顾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新发展,它经历了交换价值向劳动价值,再进一步向生产价值的转变,最后形成顾客价值。其计算公式是“顾客价值=顾客分配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CDV)+顾客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 to Customer,EVC)”。其中,“顾客分配价值=顾客总价值-顾客总成本”;“顾客的经济价值=生涯成本-其他成本(替代品的配套及成本+购入后的成本)”。
随着互联网新经济的持续推进,顾客价值将会有新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认为,可以有第四种观点,即顾客价值是线上与线下共同满足顾客感知的价值体验;其计算公式是“顾客价值=顾客体验的实体价值+顾客感知的虚拟价值”。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管理会计价值观中的“顾客价值”,才能发掘出价值创新的形成路径与行为规则,并最终实现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的发展目标。
(二)顾客价值的创造
能否为顾客创造价值是企业成功的衡量标尺,是管理会计达成既定目标的重要体现。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必须努力实现顾客的价值创造,只有创造含金量高且大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管理会计价值观中顾客价值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围绕经营质量进行价值创造。在《日本经营质量审查准则(2007年版)》中,对经营质量和产品质量给予了区别对待。将经营质量定义为:“不仅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且是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创造出的顾客所需求的价值,并由此形成维系市场竞争力及其相关的框架结构”(JAA,2007)。二是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价值创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出性价比好的产品或提供相应的满意服务,即将满意度的提升作为评判顾客价值的核心指标。这种价值创造路径可以使实践中的无形满意度转化为切实的利润源,使各利益关联方达成共赢的结局。
管理会计借助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围绕顾客价值需求努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目标,其在价值创造实践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效果(冯巧根,2014a)。即,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发挥积极的直接效果,如参与决策并直接创造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发挥间接效果,如对价值驱动因素的鉴别,以及提升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手段。现阶段的顾客价值创造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从单一企业的视角转向供应链与企业群价值创造的视角;二是从实体价值链向实体与虚拟价值链结合的方向转变;三是从满足顾客需求向顾客感知(如体验等)等价值创造方向转变。在互联网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得到融合,顾客价值创造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扩展。管理会计必须注重企业内外价值链的研究与有效管理,积极嵌入互联网新经济下的网络集聚新模式;同时,增强管理会计价值观的战略性,进而实现企业市场份额与价值成长的紧密结合,以及价值链管理与战略管理的相互促进。
四、管理会计的伦理价值
管理会计的伦理价值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底线要求,管理会计是最早具有自身道德规范的职业种类。在影视产业领域,有热衷于采用“吐槽”的方式来获取高票房,即电影有着超高的票房,但口碑却不尽人意。近年来,这种现象经常出现逆反情境,即观影过后的吐槽反而让更多的人去影院一探究竟,到底好不好看因人而异。从社会责任角度评价,这是一种以损害伦理价值来获得企业价值的行为。
(一)环境管理视角的伦理价值
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会计价值观的普及面窄,尤其缺乏企业的伦理价值理念,其后果是:过分追逐价值创造中的收益性或盈利性,而不考虑企业价值增值中的责任性与社会性”(冯巧根,2015)。伦理价值是管理会计道德观在企业实践中的体现,在环境管理活动中可以浓缩为以“公平、公正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价值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成本抑制)可以称其为“善”,而环境污染(巨大的环境成本)与贫困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恶”,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面临善与恶的两难选择。很显然,企业的行为不应该是将“善”推至极至,也不可能将“恶”放至无穷,企业的当务之急应该在既有的伦理制度框架下寻找“善”与“恶”的最佳结合点(朱七光等,2006)。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将环境成本逐步内在化,这种环境伦理价值的行为体现的就是管理会计价值观的一种底线要求。环境视角的伦理价值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环境负荷的最小化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换言之,作为提升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伦理价值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优化环境行为,节约环境资源,提高价值创造的动力与活力。环境管理会计正是在这种伦理观引领下发展形成的管理会计新分支,加强管理会计伦理价值观的普及与推广,可以加快中国特色环境管理会计指南或指引的构建及其创新发展。
(二)经营活动视角的伦理价值
伦理价值缺失的表现有很多方面,较常见的有:企业在并购活动完成后大量裁员,以及诱导消费者买入难以增值的资产,或者追求过高的利润率,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等。如果没有创造价值而获得了“价值”,那么这种“价值”可能违背了价值增值的基本规律,因为它缺乏“德”的支撑,其结果可能又从起点回到原点。从理论上讲,这种回归是缺乏伦理价值的一种“回报”。中国传统哲学提出的“厚德载物”,其中的“德”就是要求企业做事的准则和具体行为要与事物运行的本来规律相吻合,做事准则越符合规律,则“德”越大;反之,则越少。“德”在经营活动中就是企业的伦理价值,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企业提供施展的平台。“德”大能够寻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机遇、资源和条件都会来到企业身边。二是能够承载企业的收获或成果,即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企业要实现伦理价值的规范要求,需要包容管理会计价值观的各种特征要素。即,在构建伦理价值环境上,必须强化“德”的基本要求。从经营活动视角考察,管理会计的价值观需要面向管理者构建一个基本的伦理框架,强化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底线思维。企业管理当局在经营活动的决策选择上,应主动承担决策的责任和相关的义务。即管理者应该承担的不仅是法律的责任,也需要履行伦理的责任。
五、管理会计的价值创新
围绕顾客价值实施价值创新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实现机制。管理会计创新受组织及其制度建设、技术及其需求状况,以及文化及其行为特征等的影响。从中国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考察,当前对管理会计价值创新影响最为直接的是文化及其环境等因素。
(一)管理会计文化视角的价值创新
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企业的价值观呈现出动态、权变的行为特征。文化中的最高理想“不是实现最后对于自我随心所欲的超越,而是试图不断地回归到现实社会中去,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强化社会的联系”,这种观点在文化的融合中持续演进着(冯圆,2014)。从管理会计文化的价值创新视角考察,现阶段管理会计应用最具代表性的美、日两国,其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美国的管理会计崇尚操作规范,把实用性作为管理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行为准则的依据和价值判断的标准。日本的管理会计则崇尚价值理性,把道德规范作为管理的理性要求,并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价值指向和追求的终极目标(JAA,1994)。如果将“制度”比喻为“硬”文化,而将“情感”等比喻成“软”文化,则美、日两国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存在不同的标志。“硬”的机制方面,美国要强于日本,即美国企业更强调正式组织的作用,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是美国企业更为关注的。即,它强调用各种法律法规与制度去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管理会计行为。“软”的机制方面,日本企业则明显高于美国,日本文化强调“含蓄”并“深藏不露”,且注重权变性。同时,日本文化强调企业有机体的组织特征,管理会计中的柔性化和以人为本理念盛行,即通过文化价值观与伦理价值观的融合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整个企业形成合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忠诚度,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奋斗的氛围,有助于企业各部门相互协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和企业成长”(张玉明、陈前前,2015)。广义地讲,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它是与一定时期、特定阶段的企业情境相适应的。企业创办初期,文化价值观尚未形成,处于探索阶段,其重点在于培育;企业处于成长期时,文化价值观开始逐步形成,制度规范成为价值创新的重点;企业进入发展与成熟期时,文化价值观则要与战略规划相适应,通过国内外的价值观比较,以及价值创新来完善与发展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为例。对于美国社会中发展出来的用于测试成就动机的测量量表,一般研究者往往都是稍加修订之后便用来测量中国人成就动机,然后拿去跟美国社会中所测量的成就动机的指标加以比照。研究结论是,中国人的成就动机测量指标达不到美国社会中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成就动机这项指标总是低于美国人,难以符合量表设计的以马斯洛理想化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成就动机(冯巧根,2014b)。这种文化价值的比较没有考虑中国本土社会生活人群的情境特征,难以达成本土契合性的理解。这种价值观的差异性对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启示,即管理会计必须强化价值创新的功能作用,要引导中国企业重视以服务于社会关系为取向的成就动机,克服过分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增强伦理价值的底线思维。
(二)管理会计环境经营视角的价值创新
文化的本质观表明,环境经营就是从环境的角度重新思考原有的企业文化。或者说,它是一种基于企业文化的环境方面的管理会计价值观的变迁。预防和减少污染排放,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组织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环境经营及其管理活动。环境经营本身就是要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等手段克服企业经营活动中牺牲环境资源等的“市场失灵”现象,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在环境经营的具体行为上,“就是要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意识由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追求经济至上,转向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谋求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由此带来企业一系列的转变,包括由‘动脉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型)经营结构向‘静脉系’(环境协调型)的经营结构的转换;以及企业的设计、生产工艺、材料和产品、流通工艺向减少环境负荷的方向转换”(余晓泓,2003)。
基于管理会计的环境经营是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要求企业优化环境,节约环境资源。企业面向环境保护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并努力实施技术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环境策略与措施,是获得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公正评价,提升企业文化与其内外在价值的保证。杜邦公司就是凭借其环境经营的价值创新(构建环保理念),从一个总资产仅为3.6万美元的火药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为24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余桂玲,2007)。从我国环境经营的实践中加以总结,“效益导向环境成本管理(简称EoCM)”这种工具创新就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中价值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EoCM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三赢”,即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组织效益的统一。其中,经济效益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环境效益的目标是减少废物、废水、废热和大气污染物的毒性和数量;组织效益的目标是有效实施改进,提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具体方法是,通过EoCM循环(外循环与内循环),寻求企业的非产品产出(Non-Product Output,简称NPO)。非产品产出(NPO)是EoCM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那些用于生产过程却未形成最终产品的原材料、能源和水。通过对NPO的计算,找出NPO中的不合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改进建议,以此提高企业的产品产出,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EoCM是管理会计环境经营视角的价值创新,它较好地体现了企业文化与环境经营的融合理念,对于构建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管理会计的增值机制
管理会计的增值机制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美、日两国在管理会计的文化价值理念上各具特色,但他们在管理会计增值机制的认同度上却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即均高度重视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对企业价值管理发挥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的增值机制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时间。时间不同,空间应用不充分,价值评判就会完全不一样。二是风险。生产某种产品或进入某一行业,风险控制程度的差异将会影响企业价值实现的难易与高低。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既是企业价值增值基础,也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管理会计增值机制中的时间价值
从管理会计的价值观来看,一家企业可能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于突出的表现,但其运作平衡,经营活动持续性强,最终成为了一家百年企业,那么这家企业的价值观就是成功的。反过来讲,时间成为了评价管理会计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尺度。时间作为一种资源,具有有限性与稀缺性的特征,它既无替代品,也不具有弹性。社会变化越快,顾客越会重视时间价值。西泽修(2000)认为,时间价值体现在企业研发、生产与销售等的整个运作环节,它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时间价值不只是利息等财务费用的概念,而是速度价值、符号价值等虚拟空间带来的价值,譬如怎样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企业创新驱动,如何选择与时间价值相匹配的价值创造领域,并进而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等均是时间价值观的体现。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中的增值机制就是要发挥时间价值的功能作用,使传统规模经济向速度经济转变,通过时间价值的管理与创新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获得竞争优势。
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中的时间价值不仅体现为时间差量价值(绝对数),还兼顾着速度价值(相对数),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权变价值。时间价值作为管理会计增值机制的重要内容已成为管理会计的新热点,如卡普兰提出的“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管理”等。时间的有限性与稀缺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柯大纲,2008)。时间价值的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1)经营质量的提升。即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系统整体产出速度和物流运行效率),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产出、成本与收效等实现持续的改善,如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销售百货企业的实践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2)顾客满意度提高。时间价值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的回头率与满意度。譬如,顾客往往愿意为时间买单,当顾客因速度加快所获得的效用高于支出的成本时,这种情境更为普遍。(3)管理水平改善。基于时间价值的速度经济可以降低在产品库存,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必须体现时间价值管理的权变价值。从管理会计两大系统的运行机制着眼,管理会计的传统价值管理与时间价值管理的差异性可以总结如下,详见表1与表2。
(二)管理会计增值机制中的风险价值
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就是要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把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机会等环境因素,将那些现在未知而未来可能会变得重要的趋势控制好、管理好。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对策主要有:(1)组织结构变革;(2)增大有关环境的信息;(3)提供稳健性的资金安排(如准备金);(4)品种结构的优化等(冯巧根,2014c)。换言之,通过动态调整企业的管理会计增值机制,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探寻出有效的解决路径与方法,其结果所呈现出的就是风险价值的实现过程。具体的风险价值实现过程主要表现为:
1.价值动因视角的风险价值管理。一方面,结合企业的价值动因对风险收益状况进行调整;同时,结合各项财务指标,如销售、资产的运营效率及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和加权资本成本等进行风险价值的测量与评价。另一方面,增强企业自由现金流的财富创造机制,主动应对和管理各种风险,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动力。
2.制度建设视角的风险价值管理。一方面,通过制度规范来体现风险管理的价值。譬如,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以竞争机制来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即无论是自制还是外包等经营决策都必须以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先导,强化经营活动中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强化风险管理中的品牌意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品牌、市场份额与利润之间是一种相互平衡的关系,即“品牌=市场份额=利润”。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销售效应,必须规划好固定成本,力求使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利润之间保持一个最合适的比例。
3.社会成本视角的风险价值管理。一是将企业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二是将变动成本通过社会力量转变为可变化的成本,同时实现固定成本的不固定等。管理会计的风险价值是一种动态的价值理念,它强调企业边界与资金流动性的匹配。即,在确保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两个轮子同时转。
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中的增值机制要与创新驱动相联结。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新经济的内在要求,实现组织结构的创新,如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等手段,强化组织间的风险控制,即构建动态、权变的组织结构体系来防范风险。同时,构建组织内部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制定综合的、全面的企业业务过程标准和政策等,通过强化各种责任中心来引导组织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张振川,2004)。另一方面,建立风险预警与报告制度,围绕价值创新开展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控制。此外,完善绩效考评,落实风险责任制。不仅要对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进行考虑,还要确立“奋斗目标”,优化经营者的问责机制(冯巧根,2015),实现薪酬制度与业绩考评制度的紧密挂钩。
七、结语
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就是要树立顾客价值创造经营的正确理念,强化企业的伦理价值观,同时努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创新,通过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实现企业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增值效应。经济新常态给管理会计带来新的挑战,管理会计的作用范围正在由组织内向组织间扩展,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延伸,由经验判断向信息支持手段转型。企业对未来的判断,对环境的正确把握,是企业拥有管理会计“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原则或行为准绳,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能够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冯仑(2015)认为,企业家主要干好三件事:一是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二是算别人算不清的账;三是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前两点主要强调的就是管理会计价值观体系中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即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价值创新和价值增值;后者就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慈善等活动提升企业的伦理价值。总之,积极构建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是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傅元略.价值管理的新方法:基于价值流的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4(6):25-28.
[2] 冯仑.赚钱以外的功夫[J].读者,2015(7):61-62.
[3] 冯巧根.高级管理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日本会计研究学会(JAA)特别委员会.市场、产品、顾客与管理会计的新范式[R].2007-02-01.
[5] 冯巧根.论高水平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a(5):130-136.
[6]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情境特征的管理过程[J].会计之友,2015(20):133-136.
[7] 朱七光,何米娜.企业环境成本的演进逻辑及伦理学本质探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6):12-18.
[8] 冯圆.成本管理的概念扩展与创新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15.
[9] 日本会计研究学会(JAA)特别委员会.成本企画研究的课题[Z].1994-07-01.
[10] 张玉明,陈前前.企业文化与中小上市公司成长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5(3):20-25.
[11] 冯巧根.组织文化、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信息认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b(6):40-45.
[12] 余晓泓.日本企业的环境经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5):107-111.
[13] 余桂玲.略论环境经营企业文化[J].环渤海经济■望,2007(3):123-129.
[14] 西泽修.以顾客价值创造经营为目的的管理会计[J].企业会计,2000(6):23-29.
[15] 柯大纲.基于时间竞争(TBC)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1):7-13.
[16] 张振川.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4(3):55-58.
[17] 冯巧根.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2014c(9):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