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016-01-15贾萌
贾萌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经形成共识。本研究调查了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探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为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提提高供了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
一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从事学习及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量,其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是,据很多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减负工程”已经落实,重点中学的招生也变成“就近入学”,但是想要进入名校实验班的压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依然沉重,这就意味着学业成绩仍然被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某小学191名学生实施MHT心理健康检测问卷量表测试,其中有效问卷159份,男生78人,女生81人。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分析理论→研究工具→实施测量→揭示关系。要研究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仅要系统分析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现状与问题,还要研究什么是心理健康相关界定等理论问题。
本小组采取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MHT)为此次测量工具。我们对我市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量,并严格遵照量表的标准进行技术统计。此外,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取得了该小学五年级学生上学期的语文、英语期末成绩。
2测试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方法,选取了北京市某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共191人进行测试。这所学校为区重点中学,共6个班级进行测试。
在测量过程中共发放试卷191份,有效回收该试卷159份,试卷有效率83.24%,其中男生78人(49.1%),女生81人(50.9%)。
3研究材料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对同上被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施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进行心理测量。该量表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心理学家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在这100个项目中含有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效度量表的这些项目,如果它们的得分合计起来比较高,则可以认为该受测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对得高分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得分在7分以上者,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并在适当时候重新进行测验。级最高为99分,最低为0分。百分位等级愈高愈好,愈低愈坏,以50分为界限。百分位等级50只代表一般情况,40——20位比较坏,20以下为最坏1。
4研究程序
本研究首先选定所需量表,选定测试对象,然后正式施测。测试在学生上自习课时进行,主试全部由一人担任,指导语告知被试回答问卷时凭自己的第一印象,如实回答,无须过多考虑,时间不限,答完为止,答案全部写在回答用纸上。共发放试卷83.24%,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1.68%。
5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进行录入管理。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进行处理2。
四研究结果
对该小学191名学生实施MHT心理健康检测问卷量表测试,其中有效问卷159份,男生78人,女生81人。测试的内容共八项:①学习焦虑;②对人焦虑;③孤独倾向;④自责倾向;⑤过敏倾向;⑥身体症状;⑦恐怖倾向;⑧冲动倾向。高焦虑判断:单项8分以上或八项总分65分以上3。
测试结果:单项8分以上共126人,占学生总数的79.2%,其中男生53人,占男生的68.0%;女生73人,占女生的90.1%。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
1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被试学生MHT各因子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情况如表1。从表1可看出,被试学生得分较高的因子是学习焦虑(7.07),其余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过敏倾向(2.156)、自责倾向(4.89)、身体症状(2.637)、对人焦虑(3.19)、恐怖倾向(2.21)、冲动倾向(2.31)、孤独倾向(1.95)。
此外,相对离散程度最大的是平均得分最高的学习焦虑,最小的是平均得分最低的因子孤独倾向。这一结果说明,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多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交友方面的需要总体上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2、被试学生MHT总分及因子分的分布情况
按照MHT测验的计分方法,如果被试的量表总标准分大于55分小于65分,则被试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总标准分多65分,则被试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另外,如果单个因子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则被试在该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须对其制定个人指导计划。经我们研究发现,MHT8个因子总分平均分为30.24031,各因子平均得分为在1.95~7.07分之间,均在8分以下,总体上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被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
在159名被试学生中,155名学生的总分小于56分,占总体被试的97.4%,其余4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体被试2.6%;说明绝大部分被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试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是学习焦虑,有41.5%的学生学习焦虑因子得分大于8,其他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身体症状(10.7%)、过敏倾向(10.1%)、自责倾向(9.4%)、冲动倾向(3.1%)、对人焦虑(2.8%)、恐怖倾向(1.9%),与上面图表的平均数顺序大体一致。
3、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3.1我们用SPSS分析菜单中的相关分析研究MHT中8个因子与语文成绩的关系,发现:心理健康与语文成绩的相关见下表2:
由上表可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与语文成绩呈负相关,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与语文成绩呈正相关。其中过敏倾向(-0.171)与语文成绩成边缘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语文成绩均无显著关系。
3.2我们接着对英语成绩和心理健康各维度相关分析研究MHT中8个因子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相关结果见下表3:
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各个因子与英语成绩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五分析讨论
学习焦虑的检出率较高(41.5%),其余7个因子的检出率在1.9%~10.7%之间,检出率最低的因子为孤独倾向,几乎为0。学习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是困扰小学生的首要问题。进入小学后,正规的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学习任务也不断增多,诸多的学习事件如听课、回答问题、写作业、考试等都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引起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六结论
1、大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是学习焦虑。
2、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差异方面,除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两个因子外,其他因子和总分无性别差异。
3.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多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交友方面的需要总体上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4.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与过敏倾向与语文成绩成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语文成绩无显著关系;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与英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英语成绩无显著关系。
七建议:
1、父母方面
在学习上述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父母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逐步完善自身性格,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保持良好心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习惯,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人格。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在了解、信任、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诚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创设尊重和自由的教育气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为基础,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各种困扰。
3、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学校或举办家长讲座的方式,向父母直接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通过对家长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这样不仅可以改变父母对子女心理问题无动于衷、束手无策的局面,还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走出一条家校互动的教育大道。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Z].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2、王景英.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郑莉君.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5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