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2016-01-15彭燕
彭燕
摘 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备受关注,在“以人为本”的思潮的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患者中心治疗”法来源于人本主义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但应用的范围、程度、方法等也应引起相关研究者与从业者的重视,本文则是尝试从“患者中心治疗”的理论方法出发,探讨其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患者中心治疗 自我 小学德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作为预防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所创立的“患者中心治疗”理论方法也日益受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关注。
罗杰斯创立该理论的初衷在于反对传统的指导式心理治疗法,以及只注重人的潜意识的精神分析法和完全不考虑人的意识的行为主义疗法,该理论创立的初期叫做非指导性疗法。在经过了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之后,罗杰斯逐步形成的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关于心理治疗过程的理论。本文则是从“患者中心治疗”理论方法出发,探讨其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
一、“患者中心治疗”理论及方法概述
“患者中心治疗”理论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自我理论”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其主要观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有机体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进行,因为他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他总是要实现自己的需要。[1]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实现倾向,这种倾向不仅要在生理上、心理上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发展自己。人不仅仅追求原始欲望的满足,在所有的欲望得到满足和发泄后,仍然会不断地前进。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2]因此,人永远都不会满足自己现有的成绩,会不断地去创造和建设,而人正是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创建自我的过程中增进着自我,完善着自我,实现着自我。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就应趋向人类的这一倾向。
(二)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境关系的了解与看法。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在其生活的环境中与自己、与他人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的概念。自我概念最初是由大量的自我经验、体验堆砌而成的。[3]作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在婴儿时期是浑然一体的,在与环境、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才逐步分出他人、他物的自己,进而发展了他对自身的知觉和与自我有关的各种评价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对生活中的经验或体验可能会产生三种结果:符合个体需要,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对其不予理会;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于解决自我概念和体验的矛盾。当新的体验和个人的自我概念不一致时,或被视为对自我概念的威胁时,就容易产生心里失调。基于此,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实质就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到个人人格的健康。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过程,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轻病人内心的压力,使其不致于歪曲或拒绝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体验。
(三)价值条件化64是有机体心理失调的原因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是来自有机体“自身内部”的自我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获得真实的自我;另一种评价是价值条件化评价,是建立在他人评价内化或内投射基础上的评价,来源于个体对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来源于个体对社会评价条件的认同,不仅不去接受个体的自我经验,很多情况下,不管个人的自我经验如何,只去满足客观评价的需要,这一过程属于非真实地反映自我实现的倾向,并妨碍着真实的自我实现倾向。患者中心疗法认为必须寻找逼迫真实自我蜕变成虚假自我的价值条件,以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化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从而寻找真实的自我。
在以上理论基础上,罗杰斯非常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咨询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咨询者所采用的治疗技术的作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亲近,是咨询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创造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咨询师的影响。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促进来访者积极改变现状、发挥潜力的动力,着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罗杰斯提倡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戴假面具,而要以真我的面目出现于来访者面前,真实地投身于咨询关系。真诚可以缩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距离,促使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认同,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咨询关系。
积极关注在罗杰斯早期的文章中被称为“无条件关注”,意思是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对来访者言行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交流,而且本身就能产生咨询效果。尤其是那些缺乏自尊,或被目前的问题所困扰的来访者,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看到光明的一面和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摆脱困扰。
除此之外,罗杰斯非常强调对来访者的尊重。并将其视为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尊重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现状,包括价值观、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等予以接受、悦纳。其意义在于增强共情、积极关注的效果,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因此,尊重来访者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咨询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患者中心治疗”在小学德育的应用
德育作为一种以人的健全发展为中心的教育途径,在如今施行的过程中被慢慢的说教、指责所填埋,缺乏德育的有效性。患者中心治疗强调以人为本,其诸多理论与方法都能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各显神通,对于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好比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教师也必须懂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以“患者中心治疗”为中心,我们可以将其批判、借鉴吸收应用,提高德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实现以人为本德育的最终目的。
(一)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十分强调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也必须注重建立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反思当今的德育工作,一些教师虽然强调了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在行为上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应该以平等的关系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同时花时间建立双方信任、互动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利于沟通,有效地改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为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比如非言语性的师生行为平等,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李镇西老师做实行的民主教育,就是在班上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师生共同遵守,犯错一视同仁。有一次李老师拖堂五分钟,这一举动违反了班规,可学生碍于老师的权威不敢说,但李老师后来主动承认错误,并接受班规的处罚。这一举动让他的学生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是个言而有信、遵守承诺的好老师,正是这种民主让李老师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尊重,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为李老师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工作者应运用好非指导性教育
罗杰斯的“患者中心治疗”原称就是非指导性疗法,这种方法把改变人格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本人身上,罗杰斯认为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所以他认为咨商者重在引导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非指导性疗法在德育中的应用便是非指导性教育,也就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互动。
传统的小学德育方法过分强调外在力量,注重社会本位,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患者中心治疗则以尊重和理解为基本手段,较多地关注咨询对象的心理需求,以共情理解为基础的倾听是它的基本方法。对德育工作者来说,要想成为理想的教育者,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教育者不要急于对学生暴露了的思想和行为做判断,应先无条件地接纳他和他的问题,再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给予适当的支持,利用共情、探究、心理支持等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某位老师的一次公开课中,老师问道:“如果你坐的飞机缺油马上就要出事了,而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自己用还是给别人用?”一位学生立马回答:“我自己。”听课的老师为之哗然,认为这个学生太自私。但老师并没有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问:“为什么呢?”“我要飞去找油,回来让所有的人都安全。”听课老师到此才明白,原来这个学生是想救所有的人。我们庆幸这个老师没有在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后盲目下判断,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其支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让其他学生领悟到美好的品德,这也有德育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非常强调情感、情绪、态度、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在学习和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罗杰斯看来,要建立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氛围,需要咨商者具有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强调治疗的环境和气氛,即重视情感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重认知,轻情感,但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就必须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德育应当重视情感因素,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传递、感染、分享,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健康成长得到最基本的保证,关心学生、体贴学生、帮助学生、温暖学生,对学生有人情味儿。
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就十分注重教学情感氛围的创造,正是因为她永葆一颗童心,她总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她总是以她的情感体验感染着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而自信,正是这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使李老师在德育工作上也得心应手。
(四)德育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患者中心治疗相信人的成长、实现是一种整体性的机能,是“整个有机体而不是某一部分的机能”,所以它关注的是当事人的全人,而不是他的某个具体行为。罗杰斯指出,德育要培养“完整人格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也就是知情合一的人”。[4]以人为本的德育就是要把德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
在应用患者中心治疗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秉承着批判精神,注意它的局限性。患者中心治疗法明显带有重情轻理的气息,而在真正的小学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不同也必定需要不同的方法,有些气质类型(如胆汁质)的学生就不适合单纯地应用患者中心疗法,此时,德育工作还是需要以“理”为主的。教育的情景的千差万别也造成了教育方法的多种多样。但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人本主义心理学抓住了教育的灵魂与实质,我们也应当秉承和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小学德育工作芝麻开花。
[1] 李东白. 咨商的理论与技术[M]. 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84
[2] Rogers,C.R. ,Carl Rogers on Personal Power, London, Constable, 1977
[3] 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治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6
[4] 车文博. 人本主义心理学[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4 价值条件化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得到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将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观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