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分析
2016-01-15田韬
田韬
[摘 要]研究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存在基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对金融理财的意义,进而论述次年高位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财务;公司理财;融资和投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110
1 行为财务的相关理论研究
1.1 行为财务理论的基础
首先,期望理论。预期效用理论是经济学的标准理论之一,如果人们有不确定经济决策,那么主体就可以对预期出现的后果进行评估,进而选择出预期目标中的最大值方案,这种预期的效用在很多经济学家的眼中并不成立,对此提出了质疑。期望价值理论是对预期理论的补充,是在人们没有确定的条件下的一些行为的模型,在期望价值理论中有以下几种效果:第一,确定效果。在不确定的经济行为中,个人会对确定结果的各项支出有足够的重视,那么确定效果在经济行为中有如何的展现,有人对此做了实验,这个实验是得到一笔钱可能性的百分比,有30%的机会得到2000元钱,有69%的机会得到1800元钱,还有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而第二个实验有确定结论就是有100%的机会得到1000元钱,那么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多数人倾向第二个实验。第二,反射效果。在反射效果中就是如果要考虑损失出现时,个人对收益和损失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是反射效应。一个人受到损失风险威胁时,有一定的风险偏好感,这种感受或者倾向从收益的角度来说是存在风险规避的想法的。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人注重的结果是从某个参照物的角度来说的,参照物的财富有所变动不能代表最终财富的预期效用有效果。第三,分离效果。如果一个实验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解,并且分解出若干个不同的因子,那么这些分解式子中就可能出现很多不同的偏好,这种反应就是分离效应。例如,在一个实验中,每人都有78%的概率因为比赛失败而拿不到任何的奖品,被迫出局,只有22%的机会拿到奖品并进入下一个环节,在下一环节中有两种后果选择方式,分别是有85%的机会从比赛的结果中拿到3000元的奖品,另一个是直接拿到2000元,不用比赛,那么从这个实验中就可以看到,多数的受访者选择的是第一种方式的比赛,因此可以看到,如果从后果以及概率方面考虑,这些人都存在不确定的实验,虽然预期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出于个人头脑中的不同分解方式,就会有不同的偏好存在。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如果从预期效用方面来看,实验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每个人的选择也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从实验中得知,个人选择并不相同,所以一个人就会因为问题存在很多不同的描述方法而有不同的选择。[1]
其次,行为财务学中的心理学成分。在行为财务学中,会呈现很多心理学现象,这与人的心理特点有紧密的关系。[2]心理学在行为财务学中有以下几点主要的表现。
损失回避的心理行为。这种心理行为与个人利益的获得以及风险的存在有关,损失会给人更大的心理感受,比得到利益的心理影响大3倍左右,因此在行为财务中,很多投资者不喜欢损失的发生,尤其厌恶。在期望价值理论中,厌恶损失能够有效地反应个人的风险感受和风险偏好,在收益面前,个人可能表现出极为厌恶的感受,在面对损失发生时,个人会表现出对风险的找寻。[3]
过度自信的心理行为。从心理学家对财务行为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有的人会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能力有一个过分的自信,从而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也对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所高估,并且对于成功基本都是归结为是自己的能力,没有考虑到机遇与运气的作用。[4]
1.2 行为财务理论对现实理财的意义
行为财务理论对现实的金融事物以及金融理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对金融界常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从目前的金融市场上看,交易者会受到心理特征、市场金融信息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认识上对金融决策产生一定偏差和失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尤其是金融者的自信和偏好过于严重,那么就会有反应不足的现象出现,这样会导致他们的决策偏离市场实际,也不是最优化的。在行为财务理论中有关DHS模型以及HS模型等对这些现象有细致的解释。[5]
第二,丰富决策者的决策,有效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行为财务理论与其他常用的财务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能够给金融决策者带来非常多的理论指导。例如,在行为资本价值理论中,能够对金融者的非理性因素进行考虑,那么决策者可以看到,金融市场上的一些资产价格是因为信息交易或者其他交易决定的,这种方式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指导效用,因此将市场变得更加有效。[6]
2 行为财务理论中的公司融资和投资研究
2.1 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分析
行为财务理论对于公司的融资有一定的分析,它形成的融资框架是市场时机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在20世纪就存在,市场实际主要研究行为财务理论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分析,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比较高,那么企业就会有发行股票的偏好,而不是发行债券,若市场价值比较低,那么偏好于回收股票。从对股市的长期收益以及公司的财务决策来看,就会发现在股权市场中的时机理论非常有效,股权的融资成本在比较低时,如果发行股票,那么股权的融资成本会在比较高时来回购公司的股票。从一个企业来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市场的账面价值之间的比率就是新股是否能够发行的一种预测的衡量标准,如果比率高,那么企业可以增加发行的股票,如果比较低就要回购股票。[7]一个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要是针对一个时间段内的财务决策行为的结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有比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选择在市场中有发展的必然性: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在发展方面有所失衡,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相比在制约因素上有一定的优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如果出现融资结构失衡的现象,那么就会给企业的融资成本带来融资困难,如果没有办法进行债券融资,那么股权融资将成为多数企业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事实上不管是政府还是上市公司,就会把上市作为筹集低成本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这是长期以来的企业发展情况中的“赖账”所走的必然之路。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一个阶段的转变以及产权制度体制的发展都是我国上市公司所走的必然之路。[8]
2.2 行为财务理论中的融资政策
从行为财务学中能够看出,非理性的投资者在企业股票市场中的价格一般会比真实的企业价值有所偏离,由此对管理者的融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公司的价值也产生影响。[9]一些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有非理性因素存在时,那么管理者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基本表现为,公司股价高,那么发行更多的股票,并且持续拥有这种热情,若股票被低估,那么采取的措施是回购股票。企业管理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波动方面小,能够使融资成本有所降低。[10]如果市场上的两个企业在规模以及盈利的能力上或者资产构成以及市值和账面价值比率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一段时间内,B企业的市值要比C企业账面价值率高,那么从市场时机的理论观点出发,B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能造很早时候对市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增发股票,这样从B公司的企业资本结构来看,应该会有更多的股权资本存在。市场的资本波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利用传统的资本理论无从解释,在权衡的理论中,企业的负债在比例上的变化能够对企业的债务有一定的衡量结果,在固定的投资环境中,如果是盈利比较强的企业那么在杠杆比例上会有更高的表现。
2.3 行为财务对公司财务投资影响
行为财务对公司财务投资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对公司内部的影响和外部的影响。
行为财务理论对公司内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包含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嫉妒心强、后悔厌恶以及成本和自我控制。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过度的自信那么就会对自己的投资项目的回报有所高估,在内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就会甩开一切束缚,对市场信息不予以考虑,非最佳的投资规模也会进行过度的投资,如果是内部投资资金不足,那么也不愿意采取向市场融资的方法,这些管理者不允许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股票被低估的思想,这样很多投资项目就会被搁置。嫉妒对投资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一个管理者存在嫉妒情绪就会产生过度的投资倾向,以此来储藏自己的资源,由于嫉妒所产生的一系列报复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后悔厌恶性主要是一些管理者并不能正视市场行为,对自己的市场损失不接受出现厌恶感受,因为在一些项目中管理者和决策者有相应的责任存在,那么在后悔厌恶的情绪状态下不情愿终止项目,所以会采取继续投资的措施,他们基本认为困难时短暂的,在下一个项目中就会不存在风险。其次,沉没成本效应。沉默沉没成本就是对企业过去已经存在和发生的,不因为未来和现在的情况能够改变的成本,这属于历史成本范畴,依照决策的角度分析,沉没成本属于一种不可控成本,对以后的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指出,这种看法存在偏颇,所以忽视沉没成本在财务行为理论中有一定的作用。在沉没成本中,会涉及蒙受损失的风险偏好存在,风险厌恶者若在投资过程中受到经济损失,那么这个投资者很快将变成是一个风险爱好者。
行为理论对企业投资的外部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的投资者和分析者对企业投资产生的种种影响。投资者如果存在非理性的状态,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就可能被错误的估测和断定,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在理性的条件下对市场和外部的资本有所判断,那么在企业的股价被高估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会在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条件下,实施发行新股的做法,这样就能从高估的股价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不把股票市场中的融资情况作为真正的投资,只是将其作为先进或者公平的抵用证券进行和保存。非理性投资者主要是对企业所拥有的投资项目净现值大的进行关注,但是理性投资者会对外部投资者不知晓的一些内幕信息进行实际的净现值评估,如果一些项目不可能实现净现值则不予投资,放弃这些项目产品的开发。
2.4 行为财务理论中公司投资策略
首先,从投资者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出发。启发性的理性分析是人头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应对不规范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是一种常规的决策方式,但是启发性思维也会导致决策者出现一些心理上的谬误。例如,过度的反应。这是投资者在投资预测时,过分地对企业近期的状况和市场信息进行注重造成的。如果投资者对股市有一定的过度反应,那么一般会采取反向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主要是企业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运行的一种反面观看,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进行自己的投资活动,买进一些不好的股票,同时卖掉表现好的股票,提升企业的经济增长值。
其次,保守性投资者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在行为投资理论中,保守的投资策略师一种常见的平均成本策略也是时间的分散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就是在一定时期中的股价处于波浪运动中,投资者把需要进行投资的资金分成几个不相等的份额,再根据份额的不同分批次的投入到同一个股票中,股票价格高那么投资的数额就会少,价格低那么投资的数额就会大,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地规避风险,保守投资,提升收益。时间分散策略主要是把股票投资进行较为长期的规划,例如,投资时间为60年,那么在投资者年轻时就要对投资的数额、投资的比例进行规划,然后伴随投资者年龄的增加,逐步地减少股票的投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金融行为策略,它会从时间的角度上分散股票存在的种种风险,这样股票的风险就会按照投资的期数的增长逐渐降低。
3 行为财务理论中的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3.1 行为财务理论中的股利政策研究
3.1.1 心理账户模型
行为财务中的心理账户模型就是投资者不能从整体上,一个观点地对待自己持有的资产,在潜意识中更愿意将不一样的投资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这样不同的心理账户存在的风险偏好就不相同,期望值理论中有关于心理账户的假说。在心理假说的基础上,本文以一个新公司的利润分配进行政策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的红利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现阶段公司工资的收入,资产的收入以及以后的收入,还要从支出中来评价不同收入的现值。很多企业不想事先支出以后的公司收入,即使这种未来收入一定存在,那么企业也喜欢把资产进行划分,一部分作为资产股票价格下跌时的账户,这种账户中包含了现金和债券以及能够应对资产价格上涨的一些股票和期权以及其他收益。薪金和资产收入,受到的风险比较低,未来部分是设计投资的风险,一些投资者有这个风险偏好。
3.1.2 自我控制说
自我控制学说主要从人的行为开始研究的,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有些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非理性因素不受人的自我控制。很多人在计划投资的长远目标时,对当前也有部分的渴望和追求。这种内在的心理渴望促使投资者通过自我控制对自己短时期内的不良行为进行自我否定,然后再继续规划自己的长远目标,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自我控制方法的使用主要是投资人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自己在经济行为中的不良影响,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要意志坚定的克制自己的行为非常困难,对于个体投资人来说效用不大。但是如果能做到自我控制,就会实现长远的效益。
3.1.3 后悔厌恶理论
后悔厌恶型主要是在投资人作出错误的判断时,自己就会感到非常的痛苦,一般决策者或者投资人为了减少这种痛苦,避免发生让自己后悔的事件,也会在工作中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若投资者要得到某种市场消息以后再进行决策,那么这些信息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后悔比经济上的损失会让人更加难过和痛苦,这种痛苦往往会让决策者认为,要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进行责任和后果的承担。
3.1.4 股利迎合理论
股利迎合理论就是非理性的决策人或者投资者对于公司企业红利,这种偏好推动了企业管理人员对红利的分配政策。在股利迎合理论中,首先,因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如果缺失信息就会对股利支付有其他的偏好。其次,如果遇到套利限制,那么支付股利和不支付股利的企业股票价格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企业的管理者要对投资者的股利有所需求,投资者在股利的模式下,股票的价格如果比较高,那么管理者将会支付更大的股利,相反则不支付。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偏好行为分析
我国的上市公司会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使用跟自己情况相适应股利政策,如果企业正处于开发时期时,要根据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可以不使用股利派发的政策,而是使用剩余股利政策,这就是上市公司利用自己上税以后的利润来投资的方法,企业中其他的剩余部分才能用于公司的红利发放。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利润存留比例,充分地减少企业利润向外流出,这种以利润的存留而再次进行的投资,能够有效地节约企业的交易成本,不断地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资本构成方式,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在上市公司中应该拥有的股利政策行为要做好如下准备,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一些企业的盲目扩张股本的情况要进行法律的约束和现实的限制,减少相关投资者决策者对股票股利的行为偏好。其次,借鉴其他国家的上市企业的成功经验,这样才能改变我国企业传统的国有控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同时取消流通股以及非流通股的人为划分,以此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最后,完善证券市场的各项政策,对于市场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内幕操作进行打击和控制,增加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效率。
4 结 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为财务的各项理论进行了分析,这样在公司理财中能够借鉴各种理论从而优化投资方案,减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增加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从而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
参考文献:
[1]顾问,辜波,许纪校,等.上市公司财务伦理气氛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来自江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4(8):98-102.
[2]陈兴述,冯琳.企业财务行为的现状、目标和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05,19(10):60-62.
[3]万立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财务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8):10-14.
[4]张亮亮,黄国良.管理者个体行为与公司财务行为国外研究述评——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3(6):155-159.
[5]吕春梅.管理者人力资本对公司财务行为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4):103-104.
[6]邱红.对国有企业不正当财务行为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3):94.
[7]邵扬,郭银华.国有上市公司财务行为与财务治理问题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5):48-50.
[8]曹再华.企业现金持有规模与财务行为及其经济效率的分析[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2(5):103-104.
[9]胡亦农.浅议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2(6):89-89.
[10]蓝辉旋.终极控制股权结构对公司财务行为和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