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时机巧用教育方法
2016-01-15杨扬
杨扬
【摘要】针对90后大学生呈现出的个性张扬、心理脆弱、易冲动等特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紧教育时机、巧用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以“换位思考”的阳光心态正确应对各种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教育时机教育方法 换位思考 学生矛盾
一、案例背景
2014年5月,我任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辅导员已近两年时间,对学生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一天下课,我收到某班学生干部的消息,班上一位同学因考勤问题与纪律委员发生了冲突,差点大打出手。
二、处理方法
接到消息,我第一时间赶到该班教室,此时发生冲突的两名学生已被拉开,但双方仍摩拳擦掌怒视对方,一副互不服气的样子。我把两位同学及班长叫到旁边的空教室,先向班长简单地了解了情况,然后询问两位同学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不料,我这一问,加剧了他们的怒火,两个人当着我的面吵了起来。本想直接切入问题解决矛盾,没想到却操之过急,收效甚微,反而让事情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于是,我决定先让他们冷静下来。我让他们分别坐在教室的两边,在纸上写下自己觉得“冤屈”的理由,为自己“申冤”;同时,写下对对方不满意的地方。趁此机会,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1.从学生的性格及成长背景出发,寻找适当的处理方法
覃某,纪律委员、院团委学生会干事,来自普通工薪家庭,学习成绩中上等;为人耿直,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深得老师的信任,但也因其公私分明、不讲情面使得个别学生对其略有不满。
张某,来自单亲家庭,学习成绩中下等;有时易冲动,虽然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较为执着。
2.避其锋芒,换位思考
写完“自我辩护”后,覃某和张某都已稍微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怒气仍然没有完全熄灭,双方没有任何眼神交流。为了稳住他们的情绪,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不足之处,我给他们说了一个故事:
四个和尚围着一盏灯,盘腿打坐开始进行“不说话修炼”。几小时过去了,四个人始终默不作声。 这时,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一个和尚的眼睛始终盯着那盏灯,见此情景甚为着急,可是他不敢说话。突然,一阵风吹来,灯被风吹得左摇右晃,眼看就要熄灭了。
这个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叫道:“糟糕!灯灭了!”其他两个和尚一直都是闭目打坐,始终没有说话。一听到这个和尚的叫声,都睁开了眼睛。其中一个和尚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是在进行‘不说话修炼.你怎么能开口说话呢!”另一个和尚闻声大怒,他冲着刚刚说话的和尚说:“你不是也说话了吗?太不像话了!”
方丈在旁注视着三个弟子,缓缓地说:“你们没有权利互相指责,在你们指责别人违反规则时,自己也在违反规则。”
讲完这个故事,教室里一阵寂静,看得出来,他们都有些动容。
随后,我又给了他们另外一张纸,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在纸上写下假设自己是对方,会如何处理今天的事情。写完后,我让他们进行了交换。看着对方的处理方法,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以及在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两人的头越来越低。最后,两个人分别进行了自我批评,并意识到:遇事要冷静理性,不可心浮气躁、冲动不计后果;要学会控制、调节情绪;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同时应谦让包容,客观评价一个人,看到他人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他的优点,并学会换位思考。最终覃某和张某握手言和,说笑着离开。
三、案例反思
《学记》有云:“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犹如此,教亦如此。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会面临的问题。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处理不当,反目成仇;处理得当,得添新友。年轻气盛的90后大学生,也经常用“打”的方式过招,也许互相切磋点到为止,也许竭力求胜出手伤人,其结果完全取决于当事学生的心态。
在学生出现矛盾冲突且没有产生恶性后果时,辅导员应适当地“容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反省空间。不分是非对错,双方各打二十大板的常规教育方式,已不适用于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境界,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一味地批评只会带来学生反感甚至恼怒的情绪,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辅导员也不妨“糊涂”一次。在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也应换位思考,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分析其动机与原因。只有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考虑,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情,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处理学生冲突与矛盾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迅速理清思路,控制局势,引导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先稳定学生的情绪,掌握学生的心理,抓住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反省自我。实践证明:把握好教育的时间和场合,不仅能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能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茅塞顿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