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台灣社企供應鏈是台商立足大陸的第二次機會

2016-01-15

台商 2015年11期
关键词:競爭價值責任

品牌及企業的退場或壯大,自古以來一直由消費者的荷包決定。當企業「做好事、賺大錢,賺大錢、再做好事」的時代來臨,不但全民、甚至全世界受惠,台灣企業家更能從經營事業中感受到「財富的溫度」,深刻體會到商譽的意義及品牌的價值,也才能抬頭挺胸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與國際競爭者較勁。

台灣SE產業鏈平台以「大手牽小手」聯營模式,串聯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企業社會責任)與SE(Social Enterprise,簡稱SE;社會企業)的產業合作,近期將在台灣高雄義大世界創辦第一座SE國際會館,目標推動兩岸B2B合作發展,對外開發國際商旅參訪暨產業合作,對內協助台灣上市櫃企業或品牌商,共創ESG內化的供應鏈商機。

平台內化ESG供應鏈阿里巴巴浴火後重造品牌價值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當時敲鐘的不是創辦人馬雲,而是8位阿里巴巴的網路事業微型夥伴,他們在阿里巴巴提供的網路平台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分別是開淘寶店的勞麗詩、雲客服黃碧姬、淘女郎何寧寧、農民店王自強、社會企業王淑娟、二手物店竇立國、美國農場商Peter VERBRUGGE及淘寶首席體驗員喬麗,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微型企業主、農夫或消費者,因為阿里巴巴成熟的網店互聯功能,讓他們實踐了自我的夢想與成就,他們是馬雲成功的螞蟻雄兵,也是阿里巴巴平台難以數計的商品供應商或消費代表,在看不見實體的虛擬商城上,因為他們的存在及參與,讓阿里巴巴成為這個時代的成功傳奇。

十多年來,要串聯起來這些互不相識的螞蟻雄兵,阿里巴巴埋頭鑽研各類的技術和營運模式,其重點都是期望能在平台上建立起做生意的關鍵機制-「互信生態」。對馬雲而言,阿里巴巴至今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這一套信用機制,能讓人與人之間盡速建立起彼此的信賴關係,進而產生交易及商機。馬雲說:「我們努力15年的目的是讓他們站在台上,我們努力15年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成功,因為我們相信只有他們成功了,我們才可能成功。」馬雲的一段話,道出了21世紀企業存在與發展的秘訣,也說明一個企業的卓越成就與上下游間的密切關係。

但2015年年初,這個正欲以CSR打造責任品牌的中國大陸最大零售通路商,卻因淘寶網供應商賣假貨事件,短短3日內品牌價值崩跌,股價蒸發新台幣8,631億元。這個事件,頓時突顯了以品牌建構通路的零售業者已無法再自顧本位,他們與各供應商已面臨著共榮共利的依存關係,這場零售業與供應商的產業鏈關係及價值建立,成為數位時代商場上鐵的紀律,換句話說,也就是責任品牌的時代已然來臨。

跌這一跤對阿里巴巴表面而言似乎是個慘痛代價,但長遠而言,卻是付了一筆最具 CP值(Cost/Performance)的企業升級學費,因為天性聰明並充滿正義的馬雲更看清企業的營運風險,他迅速調整步伐,將集團的CSR升級為ESG(Emerald Sapphire Gold,簡稱ESG;環境、社會、經濟)的責任作為,並啟動階段性的內化改革,將阿里巴巴的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共生層」及「共享層」二個層面;其中,「共生層」追求的是客戶第一、員工幸福及股東成就;「共享層」則堅持回饋市場、服務政府、改善社會及保護環境。馬雲期望藉由阿里巴巴的ESG作為,打造開放、協同、繁榮的責任網絡共生系統;而阿里巴巴追求「心態公益、手法商業」的創新營運模式,也成為現代企業追求成功的顯學。這樣的商業模式,看不懂的人只會仿效阿里巴巴的營運手法及科技技術;但看得懂的人,卻深知阿里巴巴正將CSR的ESG責任作為,深植在企業的整體營運模式上,並巧妙結合作為他們的誠信供應商,創造「責任品牌」的革新價值,這種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價值,幫助利害關係人成長及獲益的新合作關係,這就是21世紀企業應有的樣貌及存在的價值,當然更是一種競爭手段及能力展現。

蘋果領軍供應商創造世界級責任品牌已成市場主流

在美國,2015年榮登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評選為全球25大供應鏈廠商,排名榜首的蘋果公司(Apple),更是大型零售業重視並落實與供應鏈間責任關係的最佳代表,11年來蘋果公司一直是這個排行榜上的佼佼者,也是市場上的強力吸金者。Gartner分析了蘋果公司多年來對供應鏈投入的重大創新及貢獻,確認這個國際品牌貨真價實的責任績效;而蘋果公司也早在2012年的「供應商社會責任進展報告」中,就選擇對外公佈全球供應商的名單。

這家一向以神秘感操盤市場的國際巨型品牌商,隨著時代趨勢與市場要求,做了這般重大的改革及決策,即可看出品牌與其供應鏈在CSR上的緊密性,企業僅對股東負責的時代已落伍塵封,肩負社會責任才是永續生存及競爭之道。

《經濟日報》陳美君記者採訪寶來新興市場ESG策略基金經理人賴盈良時,描述賴的表述:「當跨國企業的社會形象與供應商緊密相連,由上而下的壓力促使責任投資時代正式來臨,全球最大的零售業者Wal-Mart針對部分產品開始強制要求供應商進行碳揭露、全球最大半導體客戶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重視勞工福利、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星巴克賣起公平貿易咖啡豆等,一再驗證社會責任風潮正席捲全球。」這段話道盡一個想要永續經營的企業或品牌,若想建立消費者、投資者、融資者三方信賴的商譽,就必須從優質供應鏈化開始。但人心隔肚皮,除了建立機制,投入資源及關懷,聰明的企業家更知道積極與SE組織型的供應商緊密合作。因為SE的成立宗旨本來就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最大目的,他們多以四生(生命、生產、生態、生活)為產業發展主軸,含括環境保護、弱勢經濟、社會福利、小農協扶、生命保建、樂齡照護、公平貿易等;這些合作夥伴對了,思想就對了,行為自然偏不了,最後才能提供出責任商品或服務,有了這些比品牌商更在乎消費者利益及社會福祉的供應商夥伴,也才能真正避免人為管理及制式規定的灰色危機,創造永續商機。

品牌價值應從「對社會的貢獻」升級轉型

台灣從1950年至1990年間創造出的經濟奇蹟,讓我們有幸與新加坡、南韓、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學習及研究典範,處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王永慶。今天,為台灣經濟奠基打底的許多重量級企業,很多是那個年代赤手空拳、努力打拚出來的;但這段追求金錢與成就的年代,也培養出許多不健全的產業生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灣的品牌連鎖事業。根據2012年底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展示的傲人成果——「兩岸擁有近450家會員企業,涵蓋187個以上業種、20萬以上店舖數、100萬名以上從業人員、年產值逾1兆億元,以面積與人口比例而言,密度高居世界前茅,其中約100家企業已朝國際化發展」;對應2015年台灣聯合報4月23日刊出「玫瑰中毒!看見台灣品牌發展的空洞與虛無」及5月27日「沒有黑心商品,只有黑心供應鏈」的專題報導,道盡了台灣品牌及產業鏈的危機與現況,更說明通路及品牌商沒有設定把關標準,等於提供黑心廠商銷售的舞台,也分析台灣的品牌商多思維短淺,長期以依靠廣告宣傳及形象包裝來經營品牌,不願深入供應鏈一肩扛起社會責任的高風險。

號稱「品牌連鎖密度高居世界前茅」的台灣,因缺乏核心技術及文化薰陶,再加上追求短利無視企業社會責任,讓台灣品牌在世界舞台的競爭,一直屈之弱勢。台灣市場很小,但大陸市場很大,台灣品牌擁有比其他品牌進入大陸市場的優勢,而世界的每個角落也都有台灣商人的蹤跡,所以問題不在市場,而在於品牌經營思維及核心競爭力。

美國Omnicom是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公司,其旗下的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於日前公佈了「2014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的指標中,分別從「品牌的財務表現」、「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對社會的貢獻」等三方面進行品牌評比,而這些入圍的黃金品牌,不論是屹立百年或是近十年發展的後起之秀,在社會責任的表現上,都顯得積極及深入;可惜的是,這百大品牌中沒有一家是台灣品牌,而台灣的第一品牌離全球百大的最後一名還有很大的空間及距離。對照本次「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及「對社會的貢獻」的評比項目,更悲哀的是,同一年台灣的頂新集團卻因為黑心油事件,讓台灣品牌在世界蒙羞。

打造黃金供應鏈王國台灣SE國際館於義大南館起航

台灣2014年宣佈為「社會企業元年」,啟動了「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而台灣知識分子、年輕人及公益團體,百花齊放地投入社會企業的行列,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公司成立宗旨,用最高標的良知來經營事業、創造責任品牌,用行動實踐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的理念「一個好的企業,不是為了純牟利而存在,而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至今台灣「廣義型」及「狹義型」的SE經政府公佈的數據,已高達5000餘家,不論其內涵及真假如何,上從政府單位,下至學校、基層,台灣SE的風潮已如野火燎原,尤其先行政、後立法的產業發展鼓勵政策,讓台灣的SE更具多元性及活潑度,而其中最珍貴的資源及素材就是台灣在地的小商、小農,這些以良心守候客戶的微企業或有機、無毒農夫,努力跟耘多時,終於在對的時機快要看到「好心有好報」的真理,這些以往夾藏在巷弄及鄉間、似乎微不足道的庶民業者,今天卻成為台灣品牌革新的重要燃料。從供應鏈來看,他們扮演著責任原物料的供應或加工角色,配合台灣文創力的貢獻及提升,讓產品充滿了環境及社會性,他們準備好與品牌商串聯成一條堅固的「責任供應鏈」,共同為台灣打拚出「責任品牌」的市場價值。

21世紀的市場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甚或是產業鏈對產業鏈的競爭。對應CSR與SE的產業合作及專業分工,更需藉由SE平台的成熟發展,創造出一種新的夥伴型商業模式,也就是所謂的SE產業鏈;這樣的產業鏈因為講求互信、互助、互補,並關係緊密,未來將為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開闢一條難以取代的核心競爭力。為此,台灣SE產業平台商(台灣品牌發展社會企業),整合高雄義大世界與SE供應鏈平台商(社企一起幫社會企業),以「大手牽小手」的聯營模式,創立台灣第一座SE國際館,並預計一年內完成「母北館」及「母南館」各一座的計畫,將台灣優質的SE集聚一堂,並在母館內分設「台灣社企故事館」、「台灣社企教育館」、「台灣社企商品館」三子館,落實宣揚台灣SE產業特色、開拓公民消費市場、行銷台灣SE商品、促成責任供應鏈合作商機;以B2B營運模式,對外開發國際商旅參訪之產業合作,對內協助台灣上市櫃企業或品牌商,謀求ESG內化的責任供應鏈商機;並計畫與教育部門合作,小從幼稚園、大至研究所,發展公民消費戶外觀摩課程及研習,目標培養台灣新生代公民消費意識,讓消費者學習以鈔票改變世界的命運。

品牌及企業的退場或壯大,自古以來一直由消費者的荷包決定,當企業「做好事、賺大錢,賺大錢、再做好事」的時代來臨,不但全民、甚至全世界受惠,台灣企業家更能從經營事業中感受到「財富的溫度」,深刻體會到商譽的意義及品牌的價值,也才能抬頭挺胸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與國際競爭者較勁。屆時「台灣品牌」=「責任品牌」,藉由SE平台的串連及SE供應商的支持,讓台灣核心競爭力以「人心」取代「技術」,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在全球百大的品牌中看見台灣,這有責、有能的福爾摩沙。

猜你喜欢

競爭價值責任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的文體特點和價值
略論劉光第《衷聖齋文集》鈔本的文獻價值
品牌价值
ABSTRACTS
ABSTRACTS
企業投資經營系列談同業競爭問題全面解析
谁的责任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美國的企圖是想「剪中國羊毛」
本月来信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