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微信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分析
2016-01-15吕汉娜
吕汉娜
[摘要]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炙手可热的网络应用,也是当代大学生最喜爱、最依赖的网络应用之一。尝试将微信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当中,就是旨在通过运用这一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应用提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用好微信,首先必须对微信的基本功能和特征有清晰的了解;其次,要辩证分析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负影响;再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趋利避害,提出将微信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策略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免费即时通讯工具,其主要的运行设备为智能手机、平版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自发布以来,微信迅速获得用户欢迎,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网络参与主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因而自微信发布伊始,就成为微信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近年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了微信账号并逐步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对微信的依赖。正是鉴于这一情况,尝试将微信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借助于微信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微信的基本功能与特征
微信是一个功能丰富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讯软件,从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视角来看,其可用的功能主要包括聊天功能、朋友圈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如查看周围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其中,聊天功能包括一对一的聊天以及建立群组进行多人聊天,同时,聊天的信息媒介可以是文字、图片,还可以是语音和视频。朋友圈功能使得微信超越了即时通讯软件(IM)的范畴,从而具备社交网络(SNS)功能,使得微信朋友可以在“朋友圈”中相互分享各类多媒体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订阅号”和“公众号”功能则可以实现信息的定向广播和定向推送,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这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基于LBS的查看周围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则可以使得处于相同或相近位置的微信用户实现彼此之间的随机接触和信息往来,是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终端发展后的特有功能。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微信表现出较强的独特性。其一,移动化基础上的便捷化。微信虽然出推出了网页版,但其主要的应用平台是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版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对于传统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而言,有较强的便携性与贴身性。因此,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微信进行信息传播,信息收发的即时性与便捷性显而易见。同时,微信还充分利用智能终端上的麦克风、重力感应器、GPS模块等特有的硬件,更加方便的实现语音聊天、摇一摇、查找周围的人等功能。使信息沟通的方式更加多元,互动的趣味性更强。其二,基于熟人社交的信息互动模式。微信与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不同,其“朋友”主要来自于熟人。如调查显示,“微信用户添加好友的方式81.6%来自于QQ好友,62.4%来自手机通讯录”,熟人社交所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微信朋友间的信任度相对较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可能会因此而提升。其三,开放性与私密性相结合。微信与微博不同,它并非是完全开放的大众广播式信息传播媒介,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一方面,聊天室的私密性自然不必多言,只有互相加为好友才能够进行聊天。另一方面,即便是在朋友圈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中也体现一定的私密性,在朋友圈中,只有相互加为好友的用户,才能够看到彼此发布的信息,以及相应的评论等。同样,只有用户主动添加某一公众号或订阅号,这些公众平台才能够向用户推送信息,而且公众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也是一对一沟通,各用户之前并不能相互看到彼此的信息。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负影响分析
从辩证的视角来看,微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造成消极后果,因此,要利用微信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必须进行辩证分析。从积极影响来看,首先,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因此,将微信运用于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触频率,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其次,微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将微信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从而增进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也有利于教师实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微信传播到大学生群体当中,有利于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学内容,降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逆反心理,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消极影响来看,首先,微信可能成为影响课堂纪律的工具。由于微信主要存在于智能手机平台,而当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配”。因此,部分大学生很可能利用微信聊天功能在课堂上私下进行一对一的聊天甚至群聊,或者在课堂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信息,或者利用微信的其他功能做一些与课堂内容不相干的事情,从而转移一部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微信可能成为考试作弊利器。同样是由于微信主要以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作为载体,而它们很容易带入到考场之中,因此,部分学生则可以利用微信在考场上进行考题和答案的快速传递,使微信成为学生作弊的“帮凶”。再次,微信不健康信息可以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由于微信的自媒体性质,微信还可能成为不健康信息甚至反动信息传播的工具,如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中散布着大量存在错误价值观的文章以及大量政治谣言,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这些文章或谣言所蛊惑,加之微信所具有的熟人互动特性,因此,这些文章或谣言在微信中传播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所相信,而这些含有错误观念的信息一旦被大学生所接受,事实上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将微信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策略
由于微信所具有的“双刃剑”效应,因此,将微信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时,必须注重趋利避害。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以课程为主题的微信“订阅号”,或以学校名义开通以课程为主题“服务号”,通过公众号的开通,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资料库,把相关的课程内容置于公众号之上,并定期向学生推送,使学生能够定时收到与课程相关的信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课程的了解。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分运用微信的聊天功能,建立本课程学生的微信群,在课上和课下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可以在群中发起讨论或辩论,以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方式,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微信教学的实施中,讨论组的发起者不一定都由任课教师来承担。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利用这种方式建立互动,可以消除部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紧张感,可以鼓励学生在群里或者一对一聊天中向老师提出关于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对师生双方对教学过程的共同建构。
再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相互添加为微信好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相关信息,以朋友的身份对朋友圈中的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使自己不仅作为某一课程的任课教师,而且成为一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者。通过朋友圈社交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大学生的网络议见领袖。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言行追踪法”在朋友圈中观察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和思想动态,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运用微信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代替课堂点名发言,或者进行各种各样的课堂小游戏,从而发挥大学生喜欢使用微信的特点,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光明正大”的使用微信,一方面,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私下使用微信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以此方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