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康复新液和常规疗法对疱疹性咽颊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1-15王钦田
王钦田 张 莉
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儿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多为10个月至7岁的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咽喉充血和咽峡部位出现疱疹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和常规疗法对疱疹性咽颊炎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这132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规定的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我们将这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66例患儿。在康复新液组66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32例。他们的年龄在10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0.5)岁。在入院时,他们中有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62例,有未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4例。他们中有体温超过38.6摄氏度的患儿55例,有体温在37.5摄氏度至38.6摄氏度之间的患儿7例。他们中有咽峡部位疱疹发生破损并形成溃疡的患儿43例。在常规组66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33例。他们的年龄在11个月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0.6)岁。在入院时,他们中有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63例,有未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3例。他们中有体温超过38.6摄氏度的患儿53例,有体温在37.5摄氏度至38.6摄氏度之间的患儿9例。他们中有咽峡部位疱疹发生破损并形成溃疡的患儿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为常规组患儿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进行常规治疗的方法是:(1)使用5~10mg/kg的喜炎平注射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 1 次,应连续用药5天。(2)使用50~100mg/ kg的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 1 次,应连续用药5天。(3)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和物理降温疗法对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患儿进行治疗。
1.2.2 为康复新液组患儿在使用常规疗法(方法与常规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康复新液的使用方法为:(1)将康复新液喷洒于患儿的咽峡部位,每天喷三次,每次喷两喷。治疗3天为一个疗程,应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1]
(1)显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有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3)无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好转,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在常规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38例,为有效者有15例,为无效者有13例,常规组患儿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30%(53/66)。在康复新液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45例,为有效者有18例,为无效者有3例,康复新液组患儿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63/66)。康复新液组患儿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n(%)]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儿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儿的咽峡部位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可导致其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和颅内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康复新液具有通利血脉和养阴生肌的功效。此药的主要成分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临床研究发现,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中含有黏糖氨酸和多元醇。其中,黏糖氨酸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多元醇具有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和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康复新液组患儿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患儿。这与李婕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2]。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和常规疗法对疱疹性咽颊炎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胡治丽,潘义红,邓宝琴,李燕. 康复新液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1(08)
[2] 李婕,王雪芹. 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