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因子与绿竹笋产量和质量的相关分析

2016-01-15朱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气象因子绿竹相关分析

气象因子与绿竹笋产量和质量的相关分析

朱勇

(尤溪县林业局,福建 尤溪 365100)

摘要:对福建省尤溪县、古田县、永安市的5个绿竹试验林的竹笋产量、质量进行观察和统计,研究气象因子与绿竹竹笋产量、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绿竹竹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不同样地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上看温度因子的影响较为突出,其次是蒸发量、日照时数,但竹笋产量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20cm土层土壤温度对于绿竹竹笋生产时间的响应较为突出;不同样地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绿竹竹笋的生长,同时气象因子对竹笋产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关键词:绿竹;竹笋产量;竹笋质量;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914(2015)02-0079-05

Abstract: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Bambusa Oldhamii Bamboo Shoot of 5 test plantations in Youxi, Gutian, Yongan country, Fuji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 and dynamic change of Bamboo Shoot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eorological factor brought different effect for bamboo shoot′s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in different samples. As a whole, temperature factor was more prominent, and then was evaporation capac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However, it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bamboo shoot and relative air humidity. At soil depth of about 20 cm, soil temperatur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bamboo shoot production tim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position, weather conditions was different, thus the growth of bamboo shoot was effected. Meanwhile, the effect usually was lagged, which may be an accumulative one.

Keywords:Bambusa oldhamii; productivity of bamboo shoots; quality of bamboo shoots; meteorological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4-11-01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重点基金项目(200608Z)资助;云南省林业厅项目(2009001)资助; 云南省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项目 (XKZ200904) 支持。

doi: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2.014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BambusaoldhamiiBamboo Shoot

ZHU Yong

(Forestry Bureau of Youxi County, Youxi Fujian 365100, China)

绿竹(Bambusaoldhamii)[1]为优良的笋用和材用丛生竹种,具有成林快、轮伐期短、经济效益好和可持续经营等优点。绿竹在我国南方有较大的栽培面积,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南部等地区。绿竹笋别名马蹄笋[2],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夏秋季出笋,笋期长达3个月以上,是人们夏秋季的绿色佳肴之一。生产绿竹笋还是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有关专家对绿竹丰产栽培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包括施肥技术、林分结构调控[3-4]、气候条件对幼竹高生长的影响[5-6]、分子生物学[7-8]等方面,而关于绿竹林出笋期产笋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5个绿竹林种植地区的气象因子与出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9个气象因子对绿竹林竹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分析绿竹林笋期产笋规律,以期为绿竹笋用林的高效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研究地概况

绿竹研究地分别设在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西城镇、城关镇,古田县黄田镇和永安市贡川镇,基本概况见表1。尤溪县梅仙镇、西城镇、城关镇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山脉北段西坡,境内为丘陵低山山地,酸性红壤,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和大陆性兼并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75.3%。古田县黄田镇位于闽江中游北岸,属山区丘陵地貌,以红壤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为65.6%。永安市贡川镇地处福建省中部偏西,闽西和闽中大山带之间,属山区丘陵地貌,中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为73.5%。研究选择的绿竹林除气象因子外,其他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强度基本一致,每年培土、施肥各1次。

表1 研究地概况

注:通常绿竹林保留3年生竹,1年生为主要产笋母竹。

2研究方法

按表1调查时间,1年内按日收集整理各样地气象资料,气象因子数据取自临近国家气象观察站,观测方法按国家标准进行。统计调查时间内各样地气象因子包括日平均气温(均温)、日最高气温(最高温)、日最低气温(最低温)、10 cm土壤温度(土温Ⅰ)、20 cm土壤温度(土温Ⅱ)、日降雨量(降雨量)、蒸发量、空气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照)等,其中降雨量因子剔除“特大暴雨”级(≥200 mm)观测值。

绿竹笋期一般为每年的6—9月,按表1调查时间收集整理各样地竹笋产量和质量。各样地竹笋产量按样地中所有绿竹种植面积下当年所有竹笋产量计算,其中年产量按逐日产量计算累积得出。将单个竹笋质量≥200 g的定为一级笋,即优质笋;单个竹笋质量<200 g为二级笋[9-10]。

由于各样地绿竹种植面积大小不同而造成其竹笋年产量产生差异,为更准确地反映单日竹笋产量在全年中的变化,分析时将各样地单日竹笋产量转化为其占竹笋全年总产量的比例,笋质量为单日一级笋质量占单日竹笋总质量的比例。

为了方便生产应用,本研究定义“竹笋临界点”,将到达绿竹林全年产量前后2.5%的日期称为“竹笋临界点”,即每年绿竹林竹笋开始生产时单日产量累计到达或大于全年产量2.5%的日期,以及到达或小于全年产量2.5%的日期。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整理,应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各因子间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绿竹林竹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对5个样地的竹笋产量分别进行独立和混合统计分析,得出竹笋产量与9个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并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土温Ⅰ在各样地和混合的统计结果中,其相关性除尤溪县西城镇外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土温Ⅱ在各样地中和部分样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在混合统计结果中,有关温度的5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温度对于绿竹竹笋产量具有较大影响。降雨量只在尤溪县西城镇、古田县黄田镇中达到显著相关,这可能与该地区当年降雨量的数值变化有关。相对湿度在3个样地显示负显著水平相关,而日照时数在3个样地显示正显著水平相关。

表2 竹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

将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10 cm土壤温度、20 cm土壤温度、日降雨量、蒸发量、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分别定义为X1,X2,…,X9,对竹笋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竹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由表3可知,各样地影响绿竹林竹笋产量的气象因子有所不同。在永安市贡川镇,土温Ⅱ是唯一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在尤溪县西城镇,土温Ⅰ、土温Ⅱ、日照时数同时对竹笋产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绿竹林竹笋产量的影响因环境不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与其他因子交织发生作用。从分析结果看,土温Ⅱ在不同样地中均显示出主要影响,最高温、降雨量、蒸发量等影响不显著。单日竹笋产量占全年产量的比值(CLB)与气象因子的数学模型为:

CLB=0.0015X5-0.000219X8-0.00049X9+ei

式中:ei为残差。

3.2绿竹林竹笋质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对5个样地的竹笋质量分别进行独立和混合统计分析,得出竹笋质量与9个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经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竹笋质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

由表4可知,降雨量、相对湿度在各样地中影响均不显著。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土温Ⅰ、土温Ⅱ在不同样地中均有不同的显著性表现,在混合统计结果中,均温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对竹笋质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竹笋质量与气象因子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由表5可知,各样地中影响竹笋质量的气象因子有所不同,在永安市贡川镇,最高温度、土温Ⅱ、日照时数3个因子作用较大;而在尤溪县梅仙镇,由均温、土温Ⅱ2个因子产生影响。说明气象因子对竹笋质量的影响,因环境不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影响可能与其他因子交织发生作用。从分析结果看,土温Ⅱ在不同样地及混合分析中均显示出显著负相关,混合分析中竹笋质量的变化与均温、土温Ⅱ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单日优质竹笋质量所占比例(ZLB)与气象因子的数学模型为:

ZLB=0.0288X1-0.0216X5+ei

3.3绿竹竹笋产笋和结束日期

福建省5个不同样地绿竹产笋日期统计情况见表6。

表6 不同样地绿竹产笋和结束日期

不同样地绿竹产笋时间略有不同,这可能与不同样地地理位置差异带来的气候差异造成的。尤溪县梅仙镇、西城镇、城关镇位于福建省中部,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和大陆性兼并季风气候,因此绿竹开始生产和结束的日期差异不大。对比2007年古田县黄田镇和尤溪县西城镇发现,古田县黄田镇绿竹产笋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均较尤溪县西城镇有所提前,古田县黄田镇较尤溪县西城镇偏东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较尤溪县西城镇更温暖湿润。对比2014年永安市贡川镇和尤溪县城关镇发现,永安市贡川镇产笋开始日期较尤溪县城关镇早,但结束日期晚,说明永安市贡川镇的竹笋生产时间更长;永安市贡川镇较尤溪县城关镇偏东南,属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气候持续的时间较尤溪县城关镇长。

由表6还可以看出,绿竹产笋一般有2个高峰期,第1高峰期十分明显,第2高峰期不十分明显。每年的绿竹产笋量从6月开始逐渐增加,通常在7月中旬达到第1个高峰期,第1高峰期持续时间5~10 d后逐渐下降,在8月中下旬出现第2个高峰期,但第2高峰期的峰值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只有3~7 d,随后缓慢下降。

3.4气象因子对竹笋产量影响的滞后性

为研究气象因子对绿竹竹笋产量的影响是否有滞后效应以及滞后影响的时间长度,本研究以2014年尤溪县城关镇数据为例,以前1~10 d的气象因子对绿竹竹笋产量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尤溪县城关镇竹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滞后性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

由表7可以看出,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土温Ⅰ、土温Ⅱ对竹笋产量的影响10 d内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蒸发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有5~8 d的显著相关性,降雨量在整个间隔时间内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气象因子对竹笋产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4结论与讨论

气象因子对绿竹竹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不同样地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上看,温度因子的影响较为突出,其次是蒸发量、日照时数。值得关注的是竹笋产量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这与人们的经验认识相反,通常认为空气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绿竹生长。由于降雨量数据统计时的特殊性(有时很大,有时为零),分析时剔除了降雨量200 mm以上的观察值,但其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为进一步查找对竹笋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关键因子,对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环境中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因子间可能交织发生作用。总的来说,20 cm土壤温度对竹笋的产量、质量的影响表现较突出,降雨量、蒸发量的影响相对较弱。这可能是由于绿竹笋芽(笋目)的分布深度通常在10~25 cm的地表土壤内,因此20 cm土壤温度对于绿竹竹笋生产时间的响应较为突出。

寻找不一样的“草本”。百雀羚确立了品牌属性即“本草护肤品”后,百雀羚接下来做的是在品牌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演绎,重点是进行品牌定位以区隔佰草集、相宜本草等同属性品牌。佰草集的“自然、平衡”理念和相宜本草的“内在力外在美”理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诉求,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定位。在品牌定位上百雀羚比佰草集和相宜本草更聚焦,“天然不刺激”的“温和护肤”诉求更清晰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如果说佰草集和相宜本草耍的是品牌太极,百雀羚耍的则是品牌截拳道,更具有实战意义。

不同样地绿竹竹笋的生长临界点时间有所不同,最早的是5月19日,最迟为6月9日,相差20 d,但结束生长的临界点日期相差较小,为5 d。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样地地理位置略有差异,所处的气候带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绿竹竹笋的生长。同时,已尤溪县城关镇为例,探讨发现气象因子对竹笋产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Flora of China编委会. Flora of China[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2]朱勇.绿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朱勇.中国绿竹文献研究(Ⅱ)[J].世界竹藤通讯,2008,6(1):28-30.

[4]高培军.绿竹笋用林丰产机理与栽培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3.

[5]洪宜聪.毛竹纯林和混交林竹笋-幼竹高生长差异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33(5):64-68.

[6]金川,王月英.绿竹高生长节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88,7(4):51-62.

[7]余学军,张立钦,方伟,等.绿竹不同栽培类型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98-101.

[8]高志民,刘青,牟少华,等.绿竹锌指蛋白基因BoBZF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J].林业科学,2012,48(10):49-54.

[9]苟光前.撑绿竹3号无性系幼竹高生长规律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0]陈双林,吴柏林,张德明,等.笋材两用毛竹林冠层结构及其生产力功能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4):349-355.

(责任编辑曹龙)

第1作者:李旭(1981—),男,讲师。研究方向:野生动物多样性。Email:lixu.swfu@hotmail.com。

通信作者:周伟 (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脊椎动物区系和分类等。Email:weizhouyn@163.com。

猜你喜欢

气象因子绿竹相关分析
绿竹侠
国风·卫风·淇奥
随机森林在棉蚜虫害等级预测中的应用
橡胶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性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杨树叶纹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