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2016-01-15李丽霞张巍
李丽霞,张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3。老年病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老年人有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学改变、慢性疾病、身体及精神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要为老年人群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职业精神和沟通能力。大力培养全方位服务于老年人群的高素质老年病学专业人才将成为今后几十年医疗教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相应地积极探索老年病科临床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具体途径将是老年病科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老年病学的概念 老年病学旨在研究与老年人群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社会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等综合学科,属于老年学与医学的分支。老年病学的宗旨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尽可能维持不治之症患者或残疾患者的自主独立性,使其得到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尽可能回归社会、家庭并安度余年[1]。
1.2 老年病学临床教学的内容 由于老年患者具有衰老、认知障碍、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不全、肢体活动受限、免疫力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及易漏诊等情况,加大了治疗难度。同时,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而且,每位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等社会特点不同,使老年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因此,在日常课程教授中,我们参照美国老年医学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2],除了讲授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知识外,还向学生们介绍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包括疾病、功能障碍及症状不同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方法),还介绍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包括事故、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及社会问题等。
1.3 老年病学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老年病学科起步较晚,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医学分科过细等实际情况导致老年病科实习或轮转时间短,学生和住院医师无法全面掌握老年期疾病治疗及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由于临床医疗工作繁琐,部分老年病科医师只关注老年病的治疗,并没有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上述因素制约了老年病临床教学的开展,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老年病学教学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
1.4 研究方法 结合老年人的疾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将本科室一年来的临床教学实践与相关重要理论相结合,同时借鉴同行经验,论证老年病科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探讨老年病科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病学教学中加强全科医学教学理念
2.1.1 全科医学的概念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全科医学强调对人提供全程的医疗服务,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全科医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2.1.2 将全科医学的教学理念灌输到老年病学的教学中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是多病共存、病因复杂及长期积累,因此,老年病的教学涉及预防、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在老年病的教学中,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而不是针对单一疾病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和住院医师树立全科医学的理念,对老年人群进行持续性、综合性及个体化的照顾[3]。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和准备教案的过程中,不断体现全科医学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对老年患者给予“长期负责式照顾”。除课堂授课外,定期组织学生走出病房、走向社区对夯实学生们对老年病学全科医学教育理念的把握,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2.1.3 在老年病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全科医学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式上,除课堂授课、床旁教学外,采用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标准化患者及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和住院医师积极参加健康讲座、社区调查及疾病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和住院医师对老年期疾病的认识,提升其对疾病与患者、社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和住院医师在老年病方面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4]。
2.2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老年病学教学中的意义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口老龄化问题使疾病谱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学模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5]。医生在诊治老年患者生理性疾病的同时,更应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考查疾病。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6],与此相适应的老年医学工作应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外,还应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单纯治疗疾病扩大到预防和保健,从医疗救护扩大到人文关怀。
2.2.2 转变医学模式在老年病学教学中的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老年病学的教学模式也做出相应的转变,增设或强化社会医学、预防保健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内容。我们在老年病学教学中实行模式转变,重视社会医学的教育促进了老年病科学生和住院医师能从社会学高度认识老年病学在医疗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中的现实意义,规范和指导其日常的医疗行为;加强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住院医师关注了老年人群的健康及亚健康水平,这对预防和诊治老年患者的其他潜在疾病、为其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大有帮助;积极传授临床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不仅提高了医患沟通能力,还有助于防治老年患者的心理疾病,从而为患者提供最“贴心”的医疗服务。此外,我们还在老年病科的教学中传授临终关怀相关知识,使学生和住院医师深入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掌握相应的临终关怀技能,对临终患者实施心理救助,缓解其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让患者在温暖中有尊严地离世,体现老年病科医疗工作的人文精神。
3 讨论
本文从当前老年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及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老年病学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意义,明确了老年病科教学工作将以大力培养全方位服务于老年患者的高素质老年病学专业人才为宗旨,以强化全科医学教育为中心,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理念的老年病学教学改革方向。
中国已迈入老龄化时代,作为老年病科的医生和教师,我们将坚持树立新型老年病学的教学理念,持续优化老年病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老年病学专业人才,为我国老年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1 陈峥.老年病的管理[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257-261.
2 黄晨,米歇尔桑德斯,叶止戈,等.美国老年病医学教育与训练[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39-141.
3 徐淼,李维卿,潘霄,等.基于转化医学和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884-886.
4 任延平,黄若文,韩亚利.基于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61-664.
5 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3-15.
6 杜治政.关于医学整合的几点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