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途径初探

2016-01-14孙立双

学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学科整合心理健康

孙立双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学科整合 阅读疗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6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者,我们身边有的小学生出现了沉默寡言、异常活跃、性格懦弱等现象。这也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范畴。基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根据自己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在不违背儿童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目标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既能成才又能成人。

一、善于深入文本,寻找切入点

小语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呈现,是我们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范本,承载着学生学习的指标。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注重语言,也注重人文。在语文学科中寻觅心理教育的深入环节,是在语文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文情堪美的课文,而其中较多的课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如小学语文人教教材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是指导学生在小学刚入学开始就要具有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上学积极心理状态。又如,《尊重》一课,是告诉学生学会自尊自爱,懂得尊严精神品质。在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里,有帮助学生克服沮丧心理的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有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争吵》,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还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课文《搭石》。此外,还有《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等课文教育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从小培养亲近自然,爱护生存环境的品质;《秦兵马俑》《迷人的张家界》《长城》《颐和园》等课文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祖国大好河川,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爱我中华大家庭的感情。《坐井观天》这则寓言的寓意也很深刻,告诉学生,如果不努力学习本领,就如井底之蛙一般的孤陋寡闻。特别是《给予是快乐的》《我选我》等课文,更是让学生自爱自尊,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在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的生活技能。只有把握住这些课文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有的放矢。

二、把握教学时机,多样运用教法

语文与心理教学又有所不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所以,相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创新性的体现。除关注课文文本外,教师还能从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例如,二年级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的渗透目标是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在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通过同学的反应,学生能感受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习作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中倾诉不快,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为更多的正能量进入提供空间。在批阅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排解各种心理困惑,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更加积极地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我真开心》《我渴望》《假如我是》;写人的有《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写事的有《这件事教育了我》《难忘的一件事》《小事不小》《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再认识、反思提高,正确面对,健康生活。习作与成长结合,从而把习作作为个人经历不可或缺的一环,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完善。

三、增大课外阅读数量,陶冶性情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注重于课内,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课外是课堂阅读的延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艺术疗法中的阅读疗法正是基于阅读文本产生效果的。在恰当的时间,给合适的读者以适宜的书,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书籍,就能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谢福胜,陈国良.小学语文心育艺术[M].南方出版社.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学科整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