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军突起圣迪雅

2016-01-14茹萍程诚

中国经贸 2015年23期

茹萍+程诚

一个充满魅惑的名字

在中国企业界,一个充满魅惑的名字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便是“圣迪雅”。

“圣迪雅”是圣迪雅集团的简称。它包括江苏圣迪雅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圣迪雅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江苏圣迪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丹阳市赛福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圣迪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圳圣迪雅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圣迪雅商城、圣迪雅之家等。目前,集团下辖8家公司,经营项目涵盖建筑材料、医疗器械、机械设备、针织轻纺、食品贸易、钟表眼镜、连锁餐饮、室内装饰、连锁超市、电子商务,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消费群,正值盛年的董事长史洁军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商界人物。

史洁军是这样解释“圣迪雅”的含义的:

圣,神圣,意味着公司的使命神圣而庄严;

迪,迪者,道也。公司秉承顺天应人,重道守法;

雅,雅者,正也。追求纯正真实,品格高尚。

史洁军和圣迪雅集团就是秉持如此信念、如此道路和如此方向的。

从媒体人到创业者的转变

圣迪雅集团的创始人是史洁军和其爱人陈梅。

史洁军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新闻工作者。1996年,他从军队转业后担任过当时的《中国军转民报》的副总编。而他的爱人陈梅,则是位秀外慧中的老师,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吃得辛苦、懂得节俭的贤惠妻子。这个幸运的小家庭,日子温馨而滋润。

然而,时代的风云鼓荡起他们的创业激情,史洁军毅然决定放下既得的一切,从零开始打拼。陈梅坚定地支持他的想法,义无反顾地和史洁军一起前往宁波从事家用电器的推销工作。

他们满怀着美好憧憬,却不料生活中潜藏陷阱。史洁军认识了一个叫阿丁的商人,表示急需购进一批家用电器,史洁军依约马上就给对方发出价值48万元的货物。然而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的真诚换来的却是骗局,阿丁从人间蒸发了……

史洁军和陈梅陷入了困境。他们已经倾囊而出,20天后不得不靠捡拾饭店的剩饭剩菜打发饥肠辘辘的日子。为了筹集回家的路费,夫妇俩不惜流着眼泪向熟人和老乡举债。

痛苦,彷徨,困难,挫折,但没有使史洁军和陈梅丧失意志。他们回到老家丹阳,决定从头再来:从亲戚朋友处借了2万元就开始上小设备,生产医疗器械。慢慢地,积累了资金,从银行贷了款,就又新上生产流水线。2007年,圣迪雅赛福康医疗器械公司横空出世,在市场推出一款款新产品:听诊器、血压计、血压表、氧气吸入器配件、一次性耗材、康复类产品……

史洁军把主管生产的任务交给爱人,自己则主抓营销,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穿巡在城市、乡村与边疆,奔波在行业会、展览会、洽谈会以及与客户的直接谈判上。

人瘦了一圈,皱纹也添了几道,史洁军的事业也初露端倪:

第一年,盈利60万元;

第二年,盈利200万元;

第三年,盈利800万元;

第四年,终于逾越1000万元利润大关。

史洁军尝到了兴办实业的甜头。于是,他把挣来的钱又投入到纺织、建材、眼镜、商铺等行业,利润也狮子滚雪球似的突飞猛进。

到2011年,圣迪雅的名字已经令人刮目相看。史洁军的旗下有3家工厂,3家公司,医疗器械也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马来西亚、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如今,国际贸易已成为公司收益的重要部分。

从2013年开始,史洁军与瑞士著名的钟表制造商宝航表业合作,开展“圣迪雅”品牌手表的订制业务。

风雨兼程,光阴如梭,十几年时间迅疾过去,从最艰难困窘时的推销到如今洋洋洒洒的公馆,公司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史洁军和陈梅的汗水、心血和脚印,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大书。

令史洁军欣慰的是,创业终于成功了,圣迪雅已经成为名闻遐迩的成功企业。

勇于探索、创新和蜕变

史洁军的成功源自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他认为,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带给世界巨大的变化。但是,机遇稍纵即逝,挑战层出不穷。一个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变革。

20年间,圣迪雅经历了三次蜕变。

第一次是2004年,史洁军从“中介业务”向“产品制造”转变,一下呼啦出大大小小五六个企业,从此使公司的发展建立在稳定、可靠、坚实的基础上。

史洁军说:“无业不兴,无品不发。产品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尽管搞实业环节多一些,管理烦一些,利润慢一些,但它很实在,很靠谱,计划和目标比较容易把握。”

但是,到了2012年,史洁军已经不再满足于产品自造自销了,他发现了服务业的瓶颈和机遇。城市越发展,新居民越增多,就越是需要社区服务业的配置。

于是,敏锐和果断地,史洁军实现了第二次战略转移: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蜕变——

首先成立一家装修公司。城市膨胀了,买新房的人多了,人们对居住的品质要求高了,装修于是成为时尚,圣迪雅装饰公司成天热线不断,预约接踵而来。很快地,装修人员翻了十几番,公司分成了七八摊,业务也从一个县城扩张到40多个城市。

接着,他又开办“圣迪雅商城”,从食品、酒水到保健品、家居用品的配置齐全,这为处于新城市中心和发展边缘的居民带来便捷,上万个品种令人眼花缭乱,也使居民剩心如意。理所当然,也给圣迪雅带来滚滚的现金流。

再后来,史洁军开办了3家“圣迪雅概念餐厅”,给市民送去价廉物美的餐饮服务。

2015年9月,史洁军又在丹阳租下4000平方米的一栋大楼,将其设计为集餐饮、超市、宾馆和企业总部于一炉的“圣迪雅公馆”。endprint

至此,圣迪雅有了服务业3.0的升级版。

但是,两次转型并没有使圣迪雅满足和停顿,2014年秋天,史洁军又实现了新的跨越——

鉴戒O2O模式,由传统商务向网络经营蜕变。

这对史洁军来说可是不小的挑战,他得恶补网络、金融、电商、团队、P2P、C2C、网上支付与网上购物等方面的知识,他得向许多行中人作调研,他得下决心由传统商务进入网络经营的蓝海。

2014年9月,圣迪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史洁军进军网商势如破竹:

借助O2O模式,推进500家“圣迪雅连锁超市”的推进。

每个超市大约300平方米左右,开在50万人左右的社区,提供由公司直营的低于市场20%~30%价格的1000多个花色的商品。

以超市为中心,利用消费者口碑相传,发展电子商务会员,开展众包、众投、众营和众筹。如此,圣迪雅的业务由网上走到网下,又由网下走到网上,会员发展到10万人,超市商品的销售额也一路飙升。

史洁军又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刚刚参加无锡一家超市的开业典礼,接着又飞赴哈尔滨主持网商论坛,前天刚在济南落脚,昨日又航向深圳……他的日程始终排的满满当当,以致儿子说父亲“快把自己摸样儿忘了”,与妻子的会合也是归也匆匆,去也匆匆……

他成了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

开创共享经济的大时代

有人创业为了谋生,有人创业为了自由,有人创业为了女人与美酒,而史洁军和圣迪雅人从最初就很清醒:

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世俗的生存,而是为了身旁和生活中数不尽的普通人,为了用自己的蜡烛点亮万家灯火,为了用一面旗帜唤醒和激励亿万大众实现中国梦的宏大愿景。

史洁军和圣迪雅尊崇和蹈行的是“诚信”、“民心”、“爱心”六字真言——

“诚信”——真诚朴实,重德守信;

“民心”——心系百姓,服务大众;

“爱心”——仁爱情怀,奉献社会。

昨天这样做,今天这样做,明天他依然还会这样做。

史洁军矢志将圣迪雅锻造为一个有品位有实力能承担伟大社会责任的组织。

他的心灵像大海般壮阔。

前不久,史洁军结识了一个与他心灵相通的学者——紫光阁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刘汉太教授。他仔细考察和研究了圣迪雅的路线图,解析了圣迪雅真正意义上的O2O模式,认为其互联网、实体店、经营者“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商业模式,将消费众筹和金融投资引入连锁经营,实现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的“三合一”,全力打造了共有、共管、共赢的“共享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是指能让商品、服务、数据(资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经济社会体系。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演进,云计算、数码和开源技术的互联网经济日益表现出共商、共建、共享的特征。供需相对平衡、长尾效应相同也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十几个月的实践,已经使他感受到了“共享性”的魅力,它唤醒了沉睡的资源,解放了人的大脑和手脚,推动着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在刘教授的分析与指点下,史洁军更坚定了公司的运营模式,决意依托“圣迪雅超市”这个平台,按照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和银监会关于金融创新的“消费众酬”、“网络众筹”、“项目众筹”的精神,将“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完美结合,实现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的合一,创造1+1+1>3的效果。

就这样,圣迪雅连锁超市开到了61家,每月营业额破亿元。

目前,圣迪雅公司正在规划连锁超市的股份制改造和包装上市。

史洁军说,我希望圣迪雅的每一个会员都成为股权投资者,这不仅“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司获得超常的发展,而且会造就百万雄师式的富豪阶层。

这就是从“经营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

这就是史洁军的新目标。

这就是圣迪雅的大时代。

这就是史洁军和圣迪雅的交响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