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用典》选读

2016-01-14

祖国 2015年16期
关键词:法者铭刻强则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国家的强弱富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国在一定条件下会削弱,弱国奋发图强则会变强。这就是国家强弱转变的历史辩证法。但是转化必须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当政者能否实行法治和执法的态度是否坚决。执行法制坚决,国家可由弱变强;执行法制不坚决,国家会由强变弱。这几句话典型地表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重法思想有可借鉴之处。

卢梭曾经说过,“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这就需要像这句古语一样,让“奉法者强”。作为领导干部和立法、司法、执法者,一定要首先在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铁面无私。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这种“守法者得利,违法者受罚”的司法、执法过程中,建立在这种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制体系上。

◆ 释义:

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韩非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度”,就是有法度。韩非把“奉法”作为治乱兴亡的关键,提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是说,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韩非认为,法度不论哪个国家都有,关键是掌握法度的人能否秉公执法。他以荆庄王(楚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釐王为例,说明谁真正掌握住法度,谁就能强大。在这里,韩非把“依法治理”看得高于一切。的确,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和混乱,不依靠法治,任何国家都无法存续下去。周朝传下来的淳厚民风民俗,被膨胀的、畸形发展的私有制冲得一塌糊涂,失去行为规范的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知路在何方。所以韩非认为,只有以法治国,用法度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国家才能强大。这与儒家“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正好相反,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猜你喜欢

法者铭刻强则
奉法者强则国强
铭刻
力量强则寿命长
少年强则国强
袁家村、白村经验启迪农村“破壳”——支部强则集体强,班子强则村子强
唐欧阳询《用笔论》
浅谈法者林场花椒育苗技术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世界最大升船机铭刻
“奉法者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