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良知:德国对于7·20事件的认识与反思
2016-01-14夏小博
夏小博
盖世太保事后将其评价为7·20事件中“毫无疑问的推动者之一,政变者中魔鬼般的灵魂人物” 。同时,特雷斯科还对7·20事件直接行动者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影响颇深,后者称其为“Lehrmeister”(老师)。在被调往苏联前线后,他因远离柏林,于是将领导密谋集团的重任交予克劳斯·申克·冯·施陶芬贝格上校。施陶芬贝格成为后来7·20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关键人物,被称为这起密谋案的“第一策划人” 。
施陶芬贝格家族是德国南部最古老和最有名的天主教贵族,他的曾祖父是巴伐利亚王室的世袭顾问,被国王赐封为伯爵;母亲是普鲁士时代著名的军事改革家格奈森瑙元帅的重孙女。施陶芬贝格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不断激励自己来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当时的德国,人们把军队生活看做变革德国历史进程的一种方式,施陶芬贝格也因此成为了一名军人。在战争爆发前,柏林军事学院毕业后的施陶芬贝格成为了一名参谋军官,负责军队后勤的组织工作,他在军中以和蔼、优雅、富有魅力和善于劝说别人著称,他的同僚评价他说:“从来没有发脾气的时候,总是待人真诚,和善有礼” 。英国历史学家艾伦·布洛克后来评价施陶芬贝格是“一个闪光的人物” 。
在纳粹政权上台初期,施陶芬贝格“对于国家社会主义是欢迎的” ,有说法称他曾参加过支持希特勒的街头游行。同时他也承认希特勒有很多性格弱点,并带着怀疑的态度接受了一些贬低希特勒的信息 。1938年的“水晶之夜”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关键性的转折”。 战争爆发后,施陶芬贝格以总参谋部组织处军官的身份经历了从波兰到苏联的一系列战役。随着了解到越来越多纳粹政权的暴行和希特勒对前方军事指挥的粗暴干涉,1942年春天德军发起了对斯大林格勒的攻势,战争物资的缺乏使得施陶芬贝格觉察到战争的失败已成定局。他由此得出了结论:希特勒必须下台,最高统帅部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在将数十万德国军人无意义地送进死亡。在一次谈话中他曾质问:“元首大本营里难道没有能朝他开枪的人吗?” 1943年初晋升为上校的施陶芬贝格被调往北非,在突尼斯的一次盟军空袭中他受了严重的伤害,失去了左眼和右手以及左手的两只手指。之前长期以来对纳粹暴行不满加之这次受伤经历,促使施陶芬贝格下决心有所行动。1944年6月1日,施陶芬贝格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司令的参谋长,使得他经常有机会与希特勒近距离接触。这也让他成为了反抗团体中最有可能把炸弹放到希特勒身边的那个人 。
除上述三位核心人物之外,7·20事件还有着众多的知情者,他们对刺杀行动的态度不尽相同,也都对纳粹政权给德国带来的灾难心知肚明,相当一批的德国高级军官和政府官员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其中。
事件概述
1944年,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东西两线的夹击之中;6月22日,苏联红军发动了全面反攻,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遭受了毁灭性的的打击。德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利局面。这一点,头脑清醒的人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德国已经不可能赢得战争。如果再不采取切实行动,将会有更多毫无意义的牺牲和屠杀。这些都促使密谋者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将会使国家和人民遭受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施陶芬贝格在此关头担负起了密谋集团中最艰巨的一项任务——前往“狼穴” 刺杀希特勒。完成刺杀后他将赶回首都柏林,负责指挥接下来的从纳粹党手中夺取政权的行动。密谋者们商定,在成功除掉希特勒及其亲信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等纳粹高层人员后,启动“瓦尔基里计划” ,宣布在国内实施紧急状态,逮捕各机构中的纳粹分子,由国防军全面接管政权。但是无论怎样,这一行动的关键都取决于能否成功杀死希特勒。
从7月初起,施陶芬贝格就多次前往“狼穴”大本营,以利用面见希特勒的机会安放炸弹进行刺杀。他希望能够同时可以杀死戈林、希姆莱等纳粹高官,但因为刺杀目标均不在场而主动放弃。7月11日晚,施陶芬贝格在柏林得知密谋集团中的一位成员被盖世太保逮捕,这促使他不得不加快计划的实施。
7月20日清晨,施陶芬贝格从柏林出发前往朗斯多夫机场同他的副官海夫腾中尉一起乘机飞往“狼穴”大本营,参加当日的例行汇报会议。除了会议所需的文件外,在他的公文包中还装着两块烈性炸药。上午10时左右,两人抵达“狼穴”,并被告知原定下午1时进行的会议提前至12时30分开始。施陶芬贝格借口需要更换衬衫,借机用钳子将炸弹引信启动,由于时间紧迫,他只将一块1公斤的炸药放入包中。12时37分,施陶芬贝格进入会议室,并将装有炸弹的公文包放在希特勒近旁的会议桌下,稍后他借口要与柏林方面通电话离开了会议室。12时42分,炸弹爆炸。施陶芬贝格向柏林的密谋者发出信号要求立即按照事先商定的计划开始行动,随即和他的副官迅速离开“狼穴”赶往机场返回柏林,并于下午16时抵达。
然而在施陶芬贝格返回他位于本德勒大街的办公室时,却意外得知柏林的参与者们因不确定希特勒是否丧生,而未按原计划采取任何行动。在他强烈的要求下,犹疑不定的参与者们才开始推进为时已晚的政变。
18时45分,广播电台播发了希特勒遇刺并生还的消息。事后爆炸现场显示,是施陶芬贝格放置炸弹的皮包在他离开会议室后被其他与会者顺手移动到了离希特勒稍远的位置,爆炸后的威力被厚实的橡木会议桌减弱,希特勒因此得以逃过一劫 。
与此同时,在柏林巴黎等地得到执行“瓦尔基里计划”的参与者们已经开始了部分行动,在接到了坐镇本德勒大街司令部的贝克的指令后,柏林的密谋者控制了位于现今米特(Mitte)区内的主要政府机构,在巴黎的密谋者们逮捕了“约1200名党卫队和盖世太保成员”。此时,“狼穴”大本营也同时下达了逮捕施陶芬贝格以及其他密谋者的命令。这两条完全相反的命令使得欧洲各地的德军产生了“瘫痪性的混乱”。按照密谋者们的命令去逮捕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部队在获悉了希特勒本人亲自下达的指令后,转而前往本德勒大街的司令部逮捕密谋者,施陶芬贝格和贝克等一众密谋者被逮捕并于21日凌晨在本德勒建筑群的天井中被枪决。随后希特勒发表了讲话,宣布他本人“幸免于史无前例的一次罪行”。很快,之前各地被密谋者们逮捕的纳粹分子被陆续释放,希特勒重新恢复了对整个局势的掌控。至此,这场由德国国防军军官主导的反抗纳粹政权的行动以失败告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