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思路研究
2016-01-14李秋婷
【摘 要】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在特定的时期内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国有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内部财务风险也将随之增加。本文主要以国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思路研究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思路
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环境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在资产和经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其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善,风险意识薄弱,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使国有企业面临诸多财务风险,为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应当对财务风险因素尤其是内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做到有效的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于了解风险的内容、特征和来源,健全切实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内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对国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思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背离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多样,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由企业外部原因比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及社会大环境下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称为外部财务风险,这类风险一般难以预见和控制。由企业内部原因比如内部制度缺陷、风险意识不足、投资决策失误、资金管理薄弱等因素产生的经济损失可以称为内部财务风险,这类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资金运作的产物。
任何企业在盈利的同时都会面临内部财务风险,内部财务风险与利润之间是不可分离的,利润较大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面临更大的内部财务风险。内部财务风险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特征,首先,内部财务风险真实存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客观性;其次,内部财务风险是财务系统中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具有综合性;最后,财务人员可以运用财务技术和相关指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全面估计,防范风险发生,因此内部财务风险还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控性。
二、国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1.产权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合理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不够健全,真正的产权主体尚未形成。由于产权制度自身缺陷,导致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形成企业产权的虚置状态,再加上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未能完全实现现代化管理,缺乏有效内控制度,从而形成内部财务风险。在产权制度及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状态下,国有企业极易出现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片面追求政绩,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上,没有严格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盲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虚假评估转移国有资产或通过调整报表虚减资产账面价值,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2.财会人员风险意识的欠缺
财会人员对业务的认知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核算和账务处理,财务管理思想比较滞后,在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观念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判断以及防范的水平过低,尚不具备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抗风险能力。以不合法的方式进行财务操作,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违规调节利润,造成财务信息失真,或者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在未对客户资信度进行调查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赊销,造成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形成坏账,引发内部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不足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产生内部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对财务风险的预测不够及时、全面,控制活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执行不严格,监督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备,无法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风险监控,层级较多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分散,管控能力不足,内部关系混乱,财务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严重影响管理层在财务方面的重大决策。各项财务管理和绩效制度执行力较差,且执行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准,缺乏经济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4.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
企业在投资决策管理方面出现的失误也将导致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在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投资资金主要依赖于贷款,迫于债务的压力,企业选择投资时简单地以回收期短、容易见效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由管理层直接决策,缺少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及可行性分析,导致投资安排不合理,投向不科学,再加上投资建设期间管理不善、运营不当造成严重浪费,不得不追加投资,导致投资过大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本回报,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形成资产损失或资金链断裂。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管理层出于利益的考虑大多倾向于长期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着眼于短期效益并未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投资决策程序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投资决策失误成为国有企业投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国有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
5.资金管理方面的薄弱
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上的欠缺也是导致内部财务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资金来源比较有优势。资金在循环过程中科学性和协调性不强,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负债比重大;产品成本管理落后,没有按照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区分,销售定价偏离实际成本,目标利润难以实现,企业因成本不实而发生资金流失;闲置资金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机会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减少;大量购置不动产,造成流动资金短缺,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库存积压、坏账损失严重,资金大量沉淀。由于管理不善,企业资金不得不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内部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三、关于国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是推进现代化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更是企业有效防范内部财务风险的前提。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因此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
2.树立并强化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会人员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直接主体,对内部财务风险的重视、识别和防控在现代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财务人员除了要有从事财务活动的基本素质即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很强的风险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防范、规避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财会人员要对投资管理、资金运动、成本费用核算等方面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进行关注,找出防控重点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为财务风险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逐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后,结合自身特点,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保障,做到有据可循。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以科学的财务及管理理论为指导,以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营指标及会计信息化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以财务指标的敏感性变化反映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危机的体系,目的是为避免企业财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偏离预期目标,及时发现财务恶化征兆并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弥补和改善,提升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在此过程中,预警机制还能够累积更多有益信息,以此来做到自身的不断强化。借助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还能够对经营活动做到全面了解,通过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相关手段对企业的综合财务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存在风险隐患的经营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将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为了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提高执行力度,还要注意保持各项财务制度间的高度一致,使制度本身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高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并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使其能够从思想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基础环节上对财务风险加以约束和限制。最后,企业应建立财务综合评价体系,对制度的执行进行考核测评,根据绩效进行必要的奖惩,从强制角度推进制度的执行。
4.提高投资决策效率
为防止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的内部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应当提高投资决策效率。首先要贯彻突出主业的投资思路,明确投资标准,规范投资行为,制定投资管理办法,具体指导投资决策管理工作,解决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盲目投资的问题。开展项目的前期调查、综合评估及可行性分析,预测项目的投资回报,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预算。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对于政府指令性的项目,即使超出了一般决策程序的范围,也必须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详细测算,对出现的效益缺口,要争取政府补偿。其次,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依照市场的波动情况对资金投资方向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日常业务经营资金不短缺的情况下,合理有序地推进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资金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为适应可能变化的市场环境,还要制订危机处理紧急预案。最后,对于投资决策的执行结果,要有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岗位职责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要有合理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本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不继提高投资决策效率,以保障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5.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为有效掌控财务风险,企业还应当加强资金管理。对于财务活动来说,造成风险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资金的流动和运转,因此企业要切实强化资金的管理水平。为降低资金风险,企业要争取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单一银行和融资方式的依赖,争取优惠贷款利率,降低筹融资成本,适当利用政府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贸易信贷,通过租赁或其他筹资方式获得多种途径的外部融资,防控融资产生的财务风险。要加强对应收款项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重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评估和应收账款账龄的核算分析,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确保应收账款的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长期未能收回的账款要查明原因,防止潜亏挂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定期做好存货盘点工作,发现账实不符要进一步核查并及时按规定作出处理,防止库存积压占用过多资金导致流动资金紧缺的风险。要做好财务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通过内部挖潜、节约开支,将宝贵的资金调配到重点生产经营环节中,防止现金流量不足的风险。
四、结束语
当前,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对于内部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全新挑战、及时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国有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当前改革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对待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加强对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思路的研究,全面分析内部财务风险的来源,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最大限度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谢恒.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2]李海燕.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办法[J].中国商贸,2014年第34期.
[3]潘超.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J].北方经济,2012年第04期.
[4]潘学武.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J].市场论坛,2009年第06期
作者简介:
李秋婷(1977-),女,本科,会计师,现工作于柳州市国有资本投资促进中心,主要从事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