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开展高校发展性资助
2016-01-14张昊朱舜王喜周宋涛
张昊 朱舜 王喜周 宋涛
作者简介:张昊(1974.11.29—),男,汉,学历:本科,职称:讲师,丽水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资助。
通讯作者:宋涛,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灯塔街1号,丽水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科,323000
基金项目: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依托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丽水学院2014年思政专项课题 SZ201405
摘要: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保障性的目标,重心开始转向发展性资助。作为实施发展性资助过程中有效的团队载体,学习型组织内部平等互助的关系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组织构建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平台建设、过程跟踪、资助包决策、心理沟通、目标考核、氛围营造六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高校 发展性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从2007年中央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至今,我国已经逐步建立健全了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基本实现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保障性资助目标,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发展性资助。这种由输血式的被动资助模式向造血式的主动资助模式的过渡,将更突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升资助经费的利用价值。近几年,许多高校积极通过创新尝试对发展性资助项目体系的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个人资助比重偏大,团队资助规模偏小;团队资助的构建模式单一,多为学校统一组织,以学生兴趣、特长为基础自主、自发建立的组织较少;部分项目以团队形式获取资助,但成员仍各自为战,未能体现组织在成员学习、发展上的效率优势等。由此,我校提出了以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开展发展性资助的设想,以期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1 学习型组织内涵
所谓学习型组织, 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它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其“以团队为基本学习单位,在组织内部建立组织思维能力,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思考与创新,不断促使个体去发现、纠错、成长”的本质属性已被广泛认可。正是这种以超越自我为目标,团队全员全过程不断学习的组织特征,使得这个原本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理论在各行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推广。
2 在贫困生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对学生的自我成长发展带来了更迫切的需求、愿望,其中也包括了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所承载的责任与希望比一般的人都要大,但他们却往往因为经济困境失去了更多的成长机会。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层次来看,保障性资助仅仅是满足了贫困生低层次生理、安全的需求,发展性资助则能满足他们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则是实现这些高层次需求的基本条件。
首先,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目的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了文艺、体能、实践、科研甚至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只要是能让学生在能力与素质上得到提升、促进他们个性化成长的互助组织,都可以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载体。
其次,组织内部每位成员是彼此学习的资源。通过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能使每个人认清自己的现状,实施发现与纠错,真正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第三,作为一种横向的团队组织结构模式,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与相互尊重可以避免贫困生由于客观成长环境先天不足而造成自我评价过低的现象,减少自卑心理的形成,在学习过程获取更多的信心。
第四,不同与各自为营的单兵作战式学习方式,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以互助为基础的团队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具有前瞻性和开阔性。平等互助的成员关系将更有利于促进共同愿景的建立,并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而降低自我实现的学习成本,最终实现资助成本价值的最大化。
3 以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开展高校发展性资助过程中几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经验的缺乏,由贫困生自发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帮扶、引导、跟踪与监督,组织结构经常显得比较散乱,学习过程亦会变得无序,甚至丧失了持久性,造成资助效率的低下。因此,在以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开展高校发展性资助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3.1创造共同愿景,协助平台搭建
首先,需要让每一位学生理解对学习型组织的涵义,其目的在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甚至可以是特长与爱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带领所有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创造共同的愿景,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规划与目标。必要时,在项目的申报上也需要给予一定书面上的指导。
3.2 加强过程跟踪,引导目标实施
组织构建后不能只建不管,过程的引导更加重要。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教师对发展动向的引导将直接影响学习型组织结构的稳固和良性循环。一则可协助学生解决目标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二则可指导学生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规划,三是适时导入知识管理,能提高组织绩效。时时掌控方向,预防迷失与“学”而不“习”,保持项目的方向性。当然,跟踪监控并不意味着用高压与逼近的方式来经营组织,以温暖与和蔼的态度去对待成员,则组织更容易展现出其开放性与协调性。
3.3 科学决策资助,制定激励措施
個性化资助包的决策科学与否,将对资助的效率与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个性化资助包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的需要。当然,科学的资助包并非意味着一手包办,适当比例的自我开支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但组织成果突出时一定要给予额外的奖励,以示标榜。
3.4 增进心理沟通,避免团队孤立
接受发展资助的学习型组织,其组织主体成员为贫困生,成员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因贫组团”的阴影,造成组织内外的隔阂,甚至成为一个相对孤立的组织。应给予这种组织更多的精神关怀与心理沟通,以弱化组织成员的“贫困”自我定位,强化自立、自强、自我提升的学习目标。
3.5 完善考核制度,督促目标实现
目标的考核与成果的验收,是发展性资助的关键环节。完善的考核与验收制度,既有利于规范化管理,也是给各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压力,以主动提升自我学习的质量,监促自设目标的实现,促使资助经费的价值最大化。
3.6 宣传典型团队,营造文化氛围
在组织建设过程中,挖掘部分具有一定潜力的团队,进行重点指导。如果获得较好的成果,应及时进行宣传,树为典型。这种品牌效应一方面对团队自身会产生一种激励,同时营造了一种以能力发展、知识应用、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氛围,对其他贫困生甚至非贫困生团队也会产生无形的激励。
4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得不断发展,资助模式的重心在由原来的“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失学”向“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掉队”的转变过程中,学习型组织必将是一种有效载体。当然,如何更好地进行组织构建、实现组织建设的可持续性、实现成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更有效的降低育人成本、提高育人效果,真正让贫困生获得全面的素质提升、增加就业竞争力,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有远, 姚永红.构建高校学习型组织[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94-98.
[2]冀肖力.谈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型组织的指导[J].职业教育研究,2011(4):162-163.
[3]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4):132-135.